來源:新華社頭條號-全部
2022-01-02 14:06:01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記者劉歡、高蕊、張瑞杰)新年第一天,“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成功舉行。正在天宮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三號乘組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逾500名青年學生,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又富有意義的互動交流活動,共話“太空夢”,一起向未來。
為什么航天員總說“感覺良好”?神舟十三號乘組在新的一年有什么新期待?全國青少年收到了什么樣的祝福?神舟十三號乘組跟青年學子的問答實錄帶你走近這場天地“視頻通話”。
1.(北京會場)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浩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被列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航天員是傳承踐行這一精神的突出代表,日常訓練強度很大,執行飛行任務時也可能遇到一些棘手的困難,相信精神力量是支持你們完成任務的動力源泉。作為在校大學生,我們也會時常遇到一些困難挫折,我想請翟志剛航天員分享一下您這方面的親歷故事,來鼓舞我們年輕人更好地戰勝困難。
翟志剛:精神所在,就是血脈所在、就是力量所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航天戰線接續傳承的紅色基因,是工程立項實施近30年來工程全線人員愛黨報國、自立自強、創新超越的生動寫照。
在我們航天員大隊的門楣上,有這樣八個大字“祖國利益高于一切”。有國才有家,無論我們飛多高、飛多遠,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愛國主義將永遠是激勵我們飛天的動力源泉。我相信,大家只要把國家的利益擺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一往無前、克服困難。
2.(澳門會場)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秘書長施妮娜:前段時間,3位“太空老師”為全國青少年展開了太空授課,我身邊很多學生、朋友都觀看了。作為一名女性,很想請教王亞平老師,您是中國第一位太空授課的“女教師”,對比于8年前,您覺得這次印象最深、感觸最大的是什么呢?
王亞平:作為太空老師,能夠再次給孩子們講課,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經過8年的執著追夢,我終于有機會重上“講臺”,心里感覺很幸福!前幾天家人打電話告訴我,說授課后很多網友把兩次授課的照片放在一起對比,大家覺得太空教室更加寬敞大氣了、授課內容更加豐富有趣了、直播畫面也更加清晰流暢了。其實這些我都感同身受,點滴的變化生動地折射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強大和航天事業的跨越發展。作為一名航天員,我也深深地為能趕上這么一個偉大的時代,身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祖國,而倍感驕傲和自豪。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當年種下的夢想種子,如今正在開花結果,8年前坐在教室里聽那場太空授課的孩子們,有的已經成為航天大家庭中的一員,此時此刻正在崗位上和我們一起并肩戰斗。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我希望天宮課堂這樣一個點燃夢想的平臺,能夠引導更多的青少年抬起頭仰望星空,心里種下一顆顆熱愛科學、追尋夢想、探索未知的種子,而這一顆顆夢的種子,有一天一定會生根發芽,綻放出更多更加絢爛的花朵。傳播知識、激勵夢想,美好而神圣。我也希望能永遠做孩子們心中的太空老師。
3.(香港會場)香港大學學生陳思威:前期出艙時,在網上您三位被很多網友親切地稱為“感覺良好”乘組。但是,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太空本身是一個微重力環境,人體在長期處于微重力環境下,勢必會受到各種挑戰,以及在太空中執行各項任務時,本身是伴隨著一定風險的,請翟志剛老師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執行這些伴隨著一定風險的任務時的感受或心情是什么樣的?以及您在太空環境中是如何保持“感覺良好”狀態的?
翟志剛:2003年,神五安全返回,楊利偉曾經說過“感覺良好”,2008年,我首次完成出艙活動任務之后說過“感覺良好”,我們大隊的全體航天員都說過“感覺良好”。這次,我們乘組3人重溫經典,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詩詞:“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可以形容“感覺良好”背后的心情,這是一種經過重大考驗、突破重重困難,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相信大家,在克服困難、收獲成功之后,也會“感覺良好”。
在這次飛行任務中,最具挑戰性的是長達6個月的在軌駐留,長時間的失重飛行,會導致我們肌肉萎縮、骨鈣流失,長期狹小密閉環境,會讓我們的心里產生孤獨感、煩躁感。面對這些現實的考驗,我們在軌工作之余,都在積極地進行身體鍛煉,主動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這里,我們最需要感謝的是工程全線的科研人員,是他們辛勤的付出和全天候保障,才使得我們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始終保持“感覺良好”。目前,任務尚未過半,在后續任務中,我們還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但是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在完成任務“落地”以后,讓全國人民看到,我們歸來之時依舊“感覺良好”。
4.(澳門會場)澳門大學學生謝嘉儀:神舟十三號將在軌飛行6個月,是中國迄今為止在軌時間最長的一次任務,相信你們都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我想請問葉光富航天員,如果在飛行過程中遇到一些預想不到的突發情況時,你們會如何面對和解決,你們又為此都做了哪些準備?
葉光富:首先,我想說明的是,我們雖然身處遙遠的太空,離祖國很遠,但是任何時候都絕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們乘組3人是一個非常團結、高度信任的戰斗集體,不論出現什么情況,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會風雨同舟、共同擔當。更讓我們感到安心的是,在遙遠的地面有成千上萬的航天人時刻牽掛著和守衛著我們的安全,全天候地在為我們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他們會第一時間跨越天宇為我們送來溫暖和力量。我們始終堅信舉國體制的巨大優勢,始終堅信“團結就是力量”,也始終堅信經過艱苦任務磨練的革命友誼。如果真的遇到極端情況,需要我們獨立應對時,我們也有充足的知識準備、技術準備和心理準備。
在太空中,我們身體雖然失重,但我們心里卻非常踏實。我們相信,有千軍萬馬的支持保障、有千錘百煉的艱苦訓練,還有千遍萬遍的預判推演,以及來自前輩們在航天實踐中所積累和分享的寶貴經驗,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堅決完成任務,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5.(北京會場)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代雯: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航天員是萬里挑一,從眾多人中脫穎而出的,進入航天員大隊后,你們又經歷了多輪的選拔、準備了很多年,才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飛天夢,我想請問葉光富航天員,面對漫長的等待和準備的過程,你們是怎么做到淡泊名利、永不放棄的?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也很有啟發意義。
葉光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比喻一件事很難,常說“比登天還難”。作為一名航天員,我的切身感受是,登天這件事確實很難。從學生成為飛行員,到入選航天員,再到執行飛行任務,這“三級跳”中的每一跳都不可能輕松實現,每個人也不可能一步登天。我們航天員最大的夢想就是飛天,在我們的職業生涯當中,也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兩種狀態。我們每個人在通往飛天的道路上,都經歷了嚴格的選拔和艱苦的訓練,很多人一等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可能是一輩子,最難能可貴的是,大家始終堅持不放棄,守住了初心、耐住了寂寞、也經住了考驗,就像幼苗在春風中要破土而出之前,一定是經歷了一個漫長寒冬的積蓄和積累。
其實,這也是一個普遍現象,對各行各業來說,要成就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夢想,都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面對激烈的競爭,我認為年輕人需要靜得下心、沉得下氣,要練就好本領,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朝著自己夢想方向前進。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只要心中有夢,執著追夢,有朝一日就一定能夠圓夢。
6.(香港會場)香港大學學生周婷:今天是2022年的第一天,相信在太空開啟新年第一頁,一定是一個難忘的經歷,我想請問你們在新的一年有什么新期待,對全國青少年有什么樣的寄語和祝福?
王亞平:今天,我們在中國自己的“太空家園”,迎來了新年的第一縷陽光,這也是我們中國人首次在太空跨年。回望剛剛過去的一年,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共產黨員,我為經歷百年風華的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點贊,為中華大地正在不斷涌現的中國奇跡點贊,為扎根各行各業的奮斗者們點贊。這一年對載人航天工程全線來講也是收獲滿滿、碩果累累的一年,5次飛行任務連戰連捷,空間站建造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人首次入住自己的“太空家園”,歷史在辛勤的奮斗者手中不斷刷新紀錄。對此,我們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在中國只要有夢想、只要去奮斗,就一定會心想事成。
2022年也注定將成為中國航天史上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一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年,在祖國和人民的托舉下,千千萬萬的航天人將共同攜手,打贏空間站建造的決勝之戰,實現幾代航天人孜孜以求的夢想。作為這項偉大事業的傳承者,我很高興自己能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跑好自己的這一棒,在新的一年交出滿意的答卷。探索太空永無止境,中國人探索的腳步必將會邁得更穩更遠,奮斗的舞臺也必將會越來越大。大家也都看到,截止到去年年底,執行過出艙任務的中國航天員已經覆蓋了“60后”“70后”和“80后”,我真心期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只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于你的浩瀚星空!
活動中,三名航天員的生動講述展現了航天工作者不畏艱難險阻、頑強攻關的科研精神。活動現場,京港澳三地大學生代表認真聆聽、踴躍提問,各地青少年崇尚科學、勇于創新的熱情得到進一步激發。
“今天能現場參與這場以‘青春’‘夢想’‘奮斗’為關鍵詞的天地對話,深感榮幸,航天是一項浪漫而偉大的事業,我們這一代青年航天追夢人有幸處于這樣一個勇于奮斗必能夢想成真的時代,愿能以自己的學識,為祖國航天事業奮斗終生。”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生聞浩誠說。(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