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
2022-01-03 22:10:01
原標題:全球規模最大!我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結束
來源: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結束。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全國碳市場累計運行114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按履約量計,履約完成率為99.5%。2021年12月31日收盤價54.22元/噸,比7月16日首日開盤價上漲13%,市場運行健康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促進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
▲全國碳市場成交量及成交價格情況(2021年7月16日—12月31日)
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要政策工具的作用初步顯現
什么是碳排放權?
經社君簡單解釋一下,碳排放權是指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的規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而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以及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等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購的電力和熱力等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一定碳排放配額的控排企業,如果超額排放,需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購買配額;如果成功減排,就可以出售富余配額。
建設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以來,整體運行平穩,企業減排意識不斷提升,市場活躍度穩步提高。總體來看,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要政策工具的作用得以初步顯現。”
劉友賓說:“我們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在發電行業碳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的行業范圍,通過碳市場等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
碳市場可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利用市場機制發現合理碳價,引導碳排放資源優化配置。一位發電企業負責人說,以前企業主要算“錢”賬,如今多了一本“碳”賬,必須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下更大氣力,企業的“碳管理”意識顯著增強了。
▲華電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項目首臺海上風電主控系統國產化機組(右)。(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初步構建起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立法進程
2011年10月,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個省(市)啟動。2013年起,7個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覆蓋了電力、鋼鐵、水泥等20多個行業的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試點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履約率保持較高水平,市場覆蓋范圍內碳排放總量和強度保持雙降趨勢,有效促進了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強化了社會各界低碳發展的意識。碳市場地方試點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摸索了制度,鍛煉了人才,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制度體系是推進碳市場建設的重要保障。為更好地推進完善碳交易市場,我國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印發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分配方案。2021年以來,陸續發布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技術規范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三項管理規則,初步構建起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積極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立法進程,夯實碳排放權交易的法律基礎,規范全國碳市場運行和管理的各重點環節。
▲2021年7月16日在武漢拍攝的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現場。當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以視頻連線形式舉行,在北京設主會場,在上海和湖北設分會場。(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全國碳市場的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由湖北省牽頭建設、運行和維護,交易系統由上海市牽頭建設、運行和維護,數據報送系統依托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建成。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得到國內國際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聯合制作:人民日報藍藍天工作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