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9日訊 北京冬奧組委今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環境遺產報告》顯示,北京冬奧會籌辦七年來,遵循綠色辦奧理念,加速主辦城市和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步伐,廣泛開展碳減排和碳中和技術創新和應用示范,進行可持續管理體系創新,全面推動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
本次發布的環境遺產報告主要介紹從2015年7月31日申辦成功至今,北京冬奧會在生態環境、低碳奧運、可持續性管理三個方面所形成的重要遺產成果。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自2015年申辦成功以來,京津冀及周邊省市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實施治氣、治沙、治水攻堅戰,采取一系列精細化防控措施,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大氣環境顯著改善,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由78微克/立方米和3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和23微克/立方米。賽區及周邊風沙問題獲得有效治理,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森林覆蓋率分別由41.6%和37%增長至44.4%和50%。京津冀地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提高,北京市污水處理率由87.9%提高到95%,張家口市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占比由70%提高到100%。積極實施山地賽區保護和生態修復,形成了生態賽區、森林場館的良好形態。
低碳奧運樹立典范。全面推進低碳管理,進行低碳場館創新示范,奧運會歷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潔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劑;推動新能源車輛的普及應用,在全社會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廣泛推廣可再生能源利用,依托±500kv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和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實現全部場館常規電力需求100%由綠色能源供給;采取行動推動碳中和,實施林業碳匯 捐贈和涉奧企業碳匯捐贈示范,推廣碳普惠制,搭建面向公眾的自愿減排交易平臺。
可持續理念深入人心。創新建立具有北京冬奧會特色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準整合為一體,實現奧運籌辦全過程、全領域的可持續性融入和管理,為規范奧運會等大型活動可持續性工作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在全社會推廣普及可持續理念,通過持續開展各類教育和宣傳活動,提升了公眾對于冬奧可持續的參與度,促進了全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提升。
北京冬奧會在籌辦過程中,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踐行奧林匹克運動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要求,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經過6年多的籌辦,已形成諸多北京冬奧會環境遺產。這些奧運遺產為北京冬奧會打下了美麗中國底色,我們相信,未來這些奧運遺產還將長期發揮其綠色效益,持久造福廣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