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2-01-19 14:47:01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對于知識產權,專家如此形容。面對知識產權這一無形資產,作為市場主體的各類企業如何促進專利資源價值最大化,推動企業成長壯大?
當前,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家國家級高新區——包頭稀土高新區,知識產權與科技資源的有效對接,正在激發強大的區域創新發展活力,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包頭稀土高新區不斷探索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服務、管理”等方面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在國內率先成立“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聯盟”,為企業提供信息檢索、專利申報、業務培訓等8個領域的知識產權服務;與中國專利開發公司合作建設國內第一個“全球稀土專利專題數據庫”,為知識產權的質押融資、轉移轉化、交易流轉提供可靠平臺支撐。
知識產權質押為企業融資辟路
“在企業發展的緊要關頭,沒想到‘知產’竟能變身‘資產’,讓企業實現了關鍵一躍。”包頭天和磁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研發室主任武志敏欣喜地說。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企業的發展痛點,天和磁材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幸運的是,在稀土高新區知識產權局的幫助下,通過68項授權專利質押,企業很快拿到了銀行貸款授信,解了燃眉之急。
“專利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敲門磚’。作為一家出口型企業,目前企業的68項專利中有40項是國外專利,代表我們的創新能力和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更強。我們在專利申請上取得的成績,離不開稀土高新區知識產權局及時將政策、服務送到企業的大力支持。”武志敏告訴記者,企業已經品嘗到了專利帶來的“果實”,在創新等要素資源的集聚助推下,該企業釹鐵硼永磁和釤鈷永磁總產能已達到萬噸級。
近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政銀企”深度融合的創新體制機制,積極與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需求數據庫”,通過“金融+科技”雙輪驅動,完善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創新研發和產業生成體系,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并探索運用“企業設備+知識產權”“股東房產+知識產權”“股權+知識產權”等質押融資,促成金融與知識產權有機融合,解決企業資金難題。
2021年,包頭稀土高新區新增授權專利1262件,同比增長40.8%,有效專利已達3739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9.5件,累計幫助4家企業獲得專利質押融資共計7370萬元。
創新管理機制,培育“創新森林”
通過企業自主研發的“取向硅鋼隧道式高溫退火設備關鍵技術”和80余項專利,包頭威豐稀土電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獲得1300余萬元的資金扶持。“目前,我們正通過知識產權質押向金融機構申請2000萬元的信貸支持,用于企業在高磁感取向硅鋼方面的開發與研究。”該企業財務部部長李欣欣說。
以政府部門為主導,拓寬知識產權融資渠道、創造風險投資良性環境、培育好技術市場,對于知識產權的運作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那么,包頭稀土高新區如何利用知識產權,培育枝繁葉茂的“創新森林”,助推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近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不斷優化知識產權發展環境,探索形成了上下聯動、政策配套、整體推進的管理機制,成立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平臺,入駐的16家知識產權中介機構已為200余家企業圍繞專利和商標提供了一對一服務。
今年以來,包頭稀土高新區強化政策先導,對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保護等獎勵事項進行了明確,按照企業成長規律,提供定制化差異化的知識產權托管服務,實現企業專利數量質量“雙提升”。
打造知識產權強企新高地
2021年4月,由包頭稀土高新區科技局牽線搭橋,包頭圣友稀土有限責任公司“稀土熔鹽電解裝置”和“稀土熔鹽電解的自動恒溫裝置”兩個實用新型專利,成功轉讓給廣東橫琴知識產權公司。
“兩項專利均是2016年研發申報的,隨著生產工藝的不斷調整,企業跨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兩項專利將不再適用企業的發展需求。我們將專利轉讓,并將轉讓費用用于其他成果的探索和研發,不斷推動企業高效可持續發展。”圣友稀土綜合部部長王艷表示,知識產權真真切切成為發展“推動器”,為企業推開了一扇創新之門。
“稀土高新區牢牢鎖定知識產權創造推動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著力發現和培育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包頭稀土高新區知識產權局工作人員張瑜表示,目前,稀土高新區通過開展“專利掃零”、建立“專利實力評價”機制、加強“貫標優勢企業培育”,不斷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
截至目前,包頭稀土高新區累計培育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13家,累計培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貫標認證企業11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