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2-02-07 17:55:02
原標題:姚枝仲: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
來源:經濟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動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強大。盡管出現了很多逆流、險灘,但經濟全球化方向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滿足人類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世界發展大勢,多次對經濟全球化作出重要論述,要求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這些重要論述既關注當下,又謀劃長遠,是基于堅實的理論認識基礎作出的科學判斷,成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既要理解為什么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大勢,也要理解為什么經濟全球化會出現曲折,更要理解在出現曲折時為什么要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以及如何推動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經濟活動跨越國界和區域、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經濟全球化來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來自實現人類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類社會進步的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世界發展的歷史大勢。
經濟活動跨越國界或者跨越區域的現象,古已有之。回望歷史,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形成階段,西方國家靠巧取豪奪、強權占領、殖民擴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基本完成了對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二是兩個平行世界市場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批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世界形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在經濟上則形成了兩個平行的市場。三是經濟全球化階段,隨著冷戰結束,兩大陣營對立局面不復存在,兩個平行的市場隨之不復存在,各國相互依存大幅加強,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演化。
總結起來,經濟全球化可以從五個方面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一是參與全球化的各國可以將更多資源用于生產自身具有比較成本優勢的產品,去交換自身生產成本相對更高的產品,從而獲得生產率和總產出的提升。二是參與全球化的產品,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其生產規模也隨之擴大,規模經濟效應會帶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下降和生產率的提升。三是市場擴大可以導致范圍更加廣泛的分工。同一個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從企業內部向企業之間擴展,從一國內部向多個國家擴展,可以不斷提高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專業化水平,并帶來總體生產效率的提升。四是參與全球化的各國,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競爭會淘汰低效的生產,有利于資源向更加高效的生產過程集中,并激勵各國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五是全球化有利于技術創新和技術擴散。創新要素的全球交流,特別是人員、知識和思想的全球交流,更容易產生新知識和取得創新成果,并帶來更快的知識和技術擴散。全球化還會使創新產品獲得更大的市場,帶來更大的收益,從而產生更大的創新激勵效果,促進更多資源向創新過程集中。進一步看,經濟全球化除了促進生產力發展之外,還能促進文化與文明的進步。
正是由于經濟全球化能夠發揮這些作用,因而促使經濟活動不斷突破和削弱國家間壁壘,推動全球化不斷發展。一方面,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壁壘一直不斷被交通通信技術進步和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所削弱。另一方面,制度因素造成的壁壘也被各國或主動或被動地削弱了。世界貿易組織等的建立,大大降低了全球關稅水平,減少了非關稅壁壘。中國、俄羅斯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顯著降低了國家間制度壁壘。每一次對地理壁壘和制度壁壘的突破和削弱都會推動全球化的發展,也都會帶來生產力的進步,并使人類獲得更加物美價廉、品種更加豐富、質量更高的產品,從而帶來更高的生活水平。
今天的世界,各國經濟已高度相互依賴,反全球化會遇到更大的阻力。人類經濟交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全球化的利益已經惠及大量國家、大量企業、大量勞動者和消費者。全球化倒退會使這些廣泛的受益群體受到損害,并損害整個世界的經濟繁榮和生產力進步。因而,全球化是當今世界所面對的時代潮流,是世界發展的歷史大勢,各國走向開放、走向融合的大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經濟全球化會出現曲折
經濟全球化作為一種歷史大勢,總體上確實在不斷深化,但其像奔騰向前的大江大河,有時候會遇到很多險灘暗礁,會出現一些回頭浪和曲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其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也會有一些負面影響。分析起來,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可能給參與全球化的國家帶來不平等、不穩定或者不安全問題。
其一,經濟全球化造成的不平等問題包括兩個層面:不同國家之間的收益不平等和國內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不平等。全球化收益可能被一些國家壟斷性獲取,另一些國家收益極小,甚至其長期收益增長能力受到損害。一國參與全球化的總體收益一般都要大于總體損失,但是全球化可能會造成該國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損,這種現象的惡化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全球化對一國國內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響,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存在的。其二,經濟全球化導致的經濟不穩定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資本流動和貨幣不穩定,外部經濟環境不穩定對本國經濟的沖擊。其三,經濟全球化產生的不安全問題主要是由對外依存度提高帶來的。比如,糧食、石油等具有戰略安全屬性的商品,如果過度依賴外部供應而本國供應不足,在面臨沖突、自然災害等沖擊時,可能會出現重大國家利益損失等。
當經濟全球化的上述負面影響沒有受到良好的抵補或者管理,且受負面影響的國家或群體在國際經濟政策中起到主導作用時,他們就可能用增加壁壘的方式來消除或者降低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全球化就可能出現倒退。
還要看到,經濟全球化的曲折有時候并不是因為全球化產生了或者將要產生負面影響,而是由一種反全球化的情緒所引起的。一旦世界經濟中的不平等、不穩定或者不安全問題變得重要而敏感時,不管全球化是不是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反全球化的情緒都可能高漲。當反全球化的情緒被放大、被傳播傳染并被政策制定者利用時,全球化就可能出現倒退。
推動經濟全球化繼續發展
要看到,反全球化解決不了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并不是全球化造成的。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于問題解決。在全球化出現曲折時,堅定不移推動全球化,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推動歷史進步的重大抉擇,也是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主動權的重大抉擇。
用反全球化的措施來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只會適得其反。當今世界的諸多問題,究其根源,是經濟領域三大突出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是全球增長動能不足,難以支撐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傳統增長引擎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減弱,新技術雖然不斷涌現,但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世界經濟仍然未能開辟出一條新路。二是全球經濟治理滯后,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過去數十年,國際經濟力量對比深刻演變,全球產業布局在不斷調整,全球金融市場需要增強抗風險能力,而全球治理體系未能反映新格局,貿易和投資規則未能跟上新形勢,全球金融治理機制未能適應新需求。三是全球發展失衡,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反全球化的措施,不僅不能帶來新的增長動能,反而會進一步削弱增長潛力;不僅不能帶來全球經濟治理的改善,反而會導致全球經濟治理的進一步惡化;不僅不利于促進貧困削減,反而會使更多的人陷入貧困。
全球化確有一些負面影響,但不能因為負面影響就放棄全球化的巨大收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為事物存在優點就把它看得完美無缺是不全面的,因為事物存在缺點就把它看得一無是處也是不全面的。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進一步看,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是可以在全球化中化解的。比如,主權國家以平等方式采取合適的步驟參與全球化,更容易實現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收斂。全球化對一國內部部分人群的損害,則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彌補,一是鼓勵這部分人群流動到在全球化中受益的部門,二是通過轉移支付等社會保障政策對這部分人群進行補償。全球化對一國國內宏觀經濟穩定的負面影響,則可以通過謹慎的資本項目管理、良好的宏觀調控政策和金融監管制度等來規避。全球化對供應安全的負面影響,則可以通過更加多元化的供應來源、更加充足的儲備以及更加穩定的合作關系等來應對。
在全球化出現曲折時,一方面,要防止將世界上出現的難題簡單歸咎于全球化;另一方面,要正視全球化所產生的問題,探索更好的方式,在克服全球化負面影響的同時,推動全球化繼續發展,使全球化利益惠及更多的國家、更多的人群,推動生產力進步和人類進步。
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中國是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堅定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主動擁抱全球化,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革。
中國參與全球化的主要經驗就是主動擁抱全球化,在全球化中解決全球化帶來的問題,盡量消除全球化的負面影響,獲取全球化帶來的收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在全球化出現曲折的今天,為了推動全球化歷史車輪繼續前進,探尋更好的全球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出了推動全球化的建議,這些建議可以總結為推動全球化的中國方案。
一是堅持開放,反對封閉排他。堅持在開放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在開放中解決開放帶來的問題,這是中國在推動全球化過程中的重要主張。中國反對以各種名義搞保護、搞排他甚至退回到封閉的老路。一個分裂的世界無法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對抗將把人類引入死胡同。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不能一遇到風浪就退回到港灣中去,那是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的。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
二是堅持包容,反對利益壟斷。堅持包容,一方面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特殊需求,防止全球化利益被少數發達國家占有,防止全球化帶來越來越大的發展鴻溝。這就要求在全球化的規則設置上,要考慮發展階段的差異,承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另一方面要照顧一國內部在全球化中受到損害的群體,防止全球化在一國內部帶來越來越大的不平等。這就要求各國要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在講求效率的同時,注重公平,讓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同時,各國在融入全球化的同時,要同步進行相應的國內改革和政策調整,盡量緩解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是堅持合作,反對沖突對抗。合作能實現共贏,沖突對抗則是零和博弈。全球化本質上是一個共贏的過程,因而合作是全球化的內在要求。歷史和現實一再告訴我們,當今世界,如果走對立對抗的歧路,無論是搞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科技戰,最終將損害各國利益、犧牲人民福祉。我們要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理念,堅持互尊互諒,通過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要恪守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拒絕以鄰為壑、自私自利的狹隘政策,拋棄壟斷發展優勢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國平等發展權利,促進共同發展繁榮。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礎上的競爭,開展你追我趕、共同提高的田徑賽,而不是搞相互攻擊、你死我活的角斗賽。
四是堅持多邊,反對單邊霸凌。堅持多邊,反對單邊霸凌,就是要承認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理應平等參與決策、享受權利、履行義務;就是要立足世界格局變化,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需要,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就是要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等,并進一步改革完善這些多邊體系中的重要組織,支持其在百年變局中發揮好作用;就是要賦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和國際事務中更多代表性和發言權,使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全球化能夠惠及更多國家更多群體。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黨委書記 姚枝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