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3-08-26 17:12:08
原標題:?“鄉親們身體健康,我就踏實!”人民日報點贊菏澤村醫戚鳳亭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原標題:?“鄉親們身體健康,我就踏實!”人民日報點贊菏澤村醫戚鳳亭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山東菏澤楊店村村醫戚鳳亭行醫58年——
“鄉親們身體健康,我就踏實!”
本報記者 王 沛
人物小傳
戚鳳亭:1948年生,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杜堂鎮楊店村人。他扎根鄉村,行醫58年,免除困難群體醫藥費40余萬元,曾榮獲“山東省優秀鄉村醫生”“菏澤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高溫酷暑的一天,大地被曬得滾燙。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杜堂鎮楊店社區衛生所里,泛黃的吊扇鉚著勁吹著,排隊看病的村民擠滿了屋子……
屋子正中,擺著一張桌,一位“白大褂”正給患者把脈問診。只見他鼻梁架著眼鏡,神情專注、一絲不茍。他便是戚鳳亭,今年75歲,一聽歲數,在場人無不驚呼:這精神頭,可不像古稀老人。
戚鳳亭在衛生所給患者把脈。
戚鳳亭總是笑瞇瞇的,話不多,很隨和。他當鄉村醫生58年,免除困難群體醫藥費40余萬元,他經常說:“鄉親們身體健康,我就踏實!”
“長大了一定要做醫生,與疾病做斗爭”
戚鳳亭在家里排行老大。在他兒時的記憶中,父親總是推著手推車,推著弟弟四處奔走。
長大一點,戚鳳亭才知道,原來弟弟罹患小兒麻痹癥,一直無法醫治。但是,父親不放棄,四處求醫。這件事深深印在戚鳳亭的記憶深處,一顆種子逐漸在心中萌芽:“長大了一定要做醫生,與疾病做斗爭。”
初中畢業,戚鳳亭考取了定陶縣衛校。他刻苦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畢業時,本能留在縣城工作,但他有自己的想法:“農村更需要我”。
1965年,戚鳳亭回到老家楊店村。以前,村里沒有村醫,鄉親們若生病了,需步行5公里,到縣城看病。因為看病不方便,村民遇到頭疼腦熱的小病就扛一扛,實在扛不住,才去醫院。
這回,聽聞戚鳳亭要回村給鄉親們看病,大伙特別高興。村里特意騰出三間土房,作為村衛生室,周邊的鄉親們紛紛前來幫忙收拾房子。
在這三間土房里,戚鳳亭設置了診療室、醫藥室等。他背著藥箱,邁開雙腿,跋涉鄉間,上門給村民看病;周邊5個自然村,3600多人,戚鳳亭24小時待診,很多天幾乎沒休息過。
在看病的過程中,戚鳳亭發現:中醫在治病、調理、預防等方面有顯著療效;他潛心鉆研,學習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
逐漸地,戚鳳亭醫術好在當地傳開了。縣里相關部門想調戚鳳亭到縣醫院工作,但戚鳳亭不同意:“我如果離開了,鄉親們看病怎么辦?”
2007年,戚鳳亭籌資30多萬元建設了現在的衛生室,治療室、觀察室、輸液室、藥房一應俱全。這是定陶首個標準化村級衛生室,不少周邊的村民也前來看病。
“這些年,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相關部門還給基本公共衛生補貼、基本藥物補貼。”戚鳳亭說,“以前做夢也想不到能有這么好的條件,我很滿足!”
“救人如救火,我是黨員,倒貼錢咱也得干”
“咚咚咚——咚咚咚——”
有一年下大雨,夜已深,戚鳳亭家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由于戚鳳亭常年堅持夜間出診,敲門聲一響,他馬上就醒了,趕緊從床上起來……
打開房門,來人一邊大口喘著氣一邊說,有個鄰居發生了抽搐,情況很危急!患者是李老漢的老伴兒,兒女都在外地,李老漢外出工作,家中僅剩她一人。戚鳳亭立即背起藥箱,披上雨衣,騎上自行車沖了出去……
那一夜大雨傾盆,耳邊響著“嘩嘩”的雨聲,戚鳳亭埋頭騎車,土路泥濘,騎車格外吃力……趕到后,戚鳳亭為老太太做了仔細的檢查,但病情太嚴重,必須馬上送去醫院,再晚后果不堪設想!他來不及猶豫,將患者扶上自行車,冒著大雨,踏著泥濘的道路,把老太太送到了醫院,最終得到及時救治;此后,戚鳳亭定期上門為老兩口檢查身體,從不收費。
戚鳳亭為村民看病有個規矩:先看病,后收錢;沒有錢,就不收錢。對于困難群眾、孤寡老人、軍屬,戚鳳亭不僅上門去為他們看病,還一律免費。
戚鳳亭(右一)在給困難老人體檢。本文圖片均為周鑫攝
在楊店社區衛生所二樓,屋子里都是藥材。在一個角落里,堆滿了成捆的單據。這是啥?記者有些好奇。戚鳳亭打開一卷,仔細看,竟然是厚厚的一沓未結清的處方單。粗略估計,這些處方單的數額達40多萬元,都是為困難群眾免除的醫藥費。
87歲的李德忠就住在戚鳳亭屋后,早年間受過傷,腿腳不好,下不了地,住院治療后仍不見好,還花了不少錢。返回村里后,戚鳳亭天天上門為李德忠打針、針灸,慢慢地,李德忠竟能短暫站立了。“只要有需要,戚大夫冒著風雨也會來,這些年多虧了他!”李德忠感動地說。
當村醫這么多年,戚鳳亭沒攢下什么錢。早年間,他出診一次只收幾塊錢甚至幾毛錢,再免了醫藥費,衛生室尚且舉步維艱,更別提貼補家用。家里活計全靠妻子邵玉芝,她勤勞樸實,種著七八畝地,維持著家里的生活。
每年,邵玉芝從地里收了糧賣了錢,戚鳳亭就會來念叨:“老李的病治好啦,老王的情況不太好,還得再恢復恢復”。邵玉芝知道,他是來打這筆錢的主意了。
“咱家也沒啥錢,貼補了衛生室,咱們的生活怎么辦?”邵玉芝不解:戚鳳亭咋就不替家里考慮呢。
雖然埋怨,但邵玉芝知道,為了給村民看病,戚鳳亭吃過不少苦,甚至還受過傷。有一年下大雪,夜間出診,戚鳳亭心急如焚,一不小心腳下打了滑,竟連人帶車掉入深溝。等到回家,才發現腿上劃了一道長口子,邵玉芝看了心疼得直抹淚。
在村里,只要村民有需要,無論嚴寒酷暑,他都毫不猶豫地上門看病,從不喊苦喊累。
眼下,戚鳳亭還想把家里的錢也補貼衛生室,邵玉芝自然委屈。“有錢誰愿意欠賬,救人如救火,我是黨員,倒貼錢咱也得干!”戚鳳亭急得直跺腳。
邵玉芝拗不過,只得依著丈夫。日子久了,邵玉芝看著戚鳳亭提到的鄉親們身體逐漸好轉,心里也是暖暖的。
每年,戚鳳亭都會收到不少村民送的錦旗,累計幾百面,榮譽證書裝了滿滿3個袋子,但他不看重這些榮譽,他說:“只要大伙身體好,我寧愿什么榮譽都不要!”
“只要鄉親們需要我,我就繼續干下去”
一直以來,戚鳳亭有一樁心事:自己的年紀越來越大了,以后誰來接手這個鄉村衛生所,誰來守護鄉親們的健康?
從小耳濡目染,大兒子戚紅偉也學了醫,畢業時本可以到大醫院工作,但看著父親忙碌的身影,他動了回鄉的心思。
戚紅偉說,“小時候不理解,家里生活已經很拮據,父親為啥還要免費給村民看病?如今,自己學了醫,才深深地理解了父親。”
但是,大醫院條件好,更有前途,戚紅偉猶豫了。戚鳳亭看透了兒子的心思,語重心長地說:“咱學醫為啥?不就是治病救人嗎?無論在哪,都能干成事!村里缺大夫,你就回來吧。”
父親一席話,讓戚紅偉感觸很深……后來,他帶著妻子回到楊店社區衛生所,干起了村醫,如今也已年過半百。“俺爸看病,廢寢忘食,他覺得為鄉親們看病是最重要的事,我要以他為榜樣,把這個事業繼續干下去。”戚紅偉說。
在戚紅偉的帶動下,陸續有醫生加入鄉村醫生隊伍。2003年,戚鳳亭的外甥學醫畢業后,也回到衛生所。現在,楊店社區衛生所共有4名醫生,最年輕的44歲。
有人手了,戚鳳亭也閑不住,“只要鄉親們需要我,我就繼續干下去。”
■記者手記
平凡的堅守動人心
背著藥箱,翻山越嶺為鄉親們看病,把一輩子奉獻給鄉村,為困難群眾、孤寡老人、軍屬免除醫藥費約40余萬元。他醫術高、醫德好、有耐心,放棄更好的發展機會,甘心堅守基層。在他的努力下,周邊的村民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同時他也收獲了鄉親們的信任。
平凡的堅守總能觸動人心。鄉村醫生是提升我國基層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正因為有像戚鳳亭這樣一直扎根鄉村、做村民健康守護人的村醫,村民的健康才有了保障,基層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才有了基礎。人生處處是舞臺,專注做好一件事,在平凡中也能譜寫精彩的人生篇章。
《人民日報》(2023年8月24日 8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