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3-09-14 10:06:09
原標題:厚植“新質生產力”|“氫”風襲來 萬億賽道引競逐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厚植“新質生產力”|“氫”風襲來 萬億賽道引競逐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經濟參考報》9月14日刊發文章《厚植“新質生產力”|“氫”風襲來 萬億賽道引競逐》。文章稱,一次加滿只需5分鐘,續航能力可達350公里,行駛過程中唯一排放的是水。這便是搭載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氫科技”)新一代80KW“氫騰”燃料電池的氫能冷鏈物流車。在2023成都大運會上,9輛這樣的物流車保障了10萬余人次的餐食服務,相較于油車,減少超3500千克的碳排放量。
新技術催生新產業,進而形成新的生產力。當前,全球范圍正興起氫能發展熱潮,我國也將氫能產業視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氫能產業鏈已初具雛形,未來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交通領域預計將率先實現大規模推廣,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預計2025年氫能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競爭力和持久動力。
位于北京大興龐各莊的國氫科技生產車間里,煤漿狀的催化劑被均勻涂覆在一層薄薄的白色基膜上,形成陰極、陽極,然后熱轉印到質子膜上,再進行密封邊框加工,最后和碳紙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氫燃料電池的“芯片”——膜電極。
“一個電堆大概有三四百片膜電極,其性能直接決定了氫燃料電池的應用表現。”國家電投集團首席科學家、國氫科技首席技術官柴茂榮指著全速運轉的設備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條膜電極生產線匹配的是2000臺電堆的產能,從4月以來就基本處于滿產的狀態,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介紹,國氫科技聚焦氫燃料電池和先進制氫裝備核心技術,積極構建全自主化技術鏈,目前已形成了“氫騰”品牌燃料電池系列產品和“氫涌”品牌PEM制氫系列產品,成功在客車、機車、應急電源車、無人機等場景應用推廣。
這是我國氫能技術創新強勁、應用加速落地的一個縮影。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要依托科技創新,培育形成新產業。近年來,我國加快氫能創新體系建設,集中突破技術瓶頸,以需求為導向,帶動產品創新、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交通領域率先刮起一陣“氫”風,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重要突破口。經過兩年多示范城市群建設和技術攻關,目前我國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技術基本實現了國產自主化,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從前期以公交切入,到如今物流、重卡等不同運營場景多點開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全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產、銷量均為3000輛,分別同比增加29.1%、51.3%。這意味著,截至8月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過1.6萬輛。
“我國以前的電堆和系統功率密度小,體積比較大,難以裝到乘用車里,商業應用還停留在重卡、巴士應用階段。”曾在日本研究氫能三十多年的柴茂榮認為,只有將乘用車發展起來,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才能上去,成本才能降下來。
在清華大學教授史翊翔看來,氫動力具有清潔低碳、加注快速、續航里程高等優點,尤其適用于中長距離或重載運輸,在道路、軌道、海運和航運等方面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以產業升級構筑新競爭優勢,從交通開始,氫能正給越來越多的行業帶來改變:氫儲能具有長周期、大容量等核心優勢,“風光水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模式可有效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氫氣是重要的工業原料、還原劑和高品質熱源,隨著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逐漸展現經濟優勢,工業領域加快探索氫能清潔替代……
“氫能清潔可再生、來源自主可控、應用場景豐富,兼具能源載體與工業原料的雙重特性,是未來國家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史翊翔如是評價道。
正是基于這樣的優勢,氫能成為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目前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布氫能發展戰略。根據我國2022年3月出臺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2025年我國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要達到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
地方和企業布局力度也在加大。目前我國眾多地方將氫能納入“十四五”規劃,制定專項政策支持氫能發展。據不完全統計,97家央企中已有43家進入該行業,還有部分有實力的民企、科研機構、大學也在進行前期的科研工作。
史翊翔介紹,目前我國已掌握制氫、儲氫、燃料電池等眾多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初步形成了“制儲輸用”全鏈條產業體系,應用方面也逐漸從以燃料電池為主的交通領域向能源、工業、建筑等多領域拓展。他還強調,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部分環節的進口依賴度仍然較高,未來還須從提高核心技術自主性、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
柴茂榮認為,我國氫能產業鏈還存在薄弱環節,法規標準有所滯后,供產銷的應用體系還未形成,需要相關部門、企業分工協作,形成目標引領、協調一致的創新體系。在產業鏈合力之下,氫能行業2025年有望突破1萬億元規模,到2035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到2050年之后產業規模基本達到頂峰。(記者王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