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4-10-16 17:09:10
原標題:國寶畫重點·簡牘|世界糧食日,看看漢代人的“米袋子”“菜籃子”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國寶畫重點·簡牘|世界糧食日,看看漢代人的“米袋子”“菜籃子”
來源:新華社
民以食為天。我國地大物博,孕育了燦爛豐富的“食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深受歡迎。世界糧食日,讓我們看看那些漢代“檔案”,一起了解漢代人的“米袋子”“菜籃子”。
漢簡,是解密漢代生活萬象的資料。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肖從禮介紹,從漢簡記載來看,漢代西北人的飲食結構和現代人相似,士卒及居民把面、米等主食做出“花樣”,再配以菜蔬,間或食用肉類。主食種類豐富,有糜子、精米、粟米、大麥、青稞等。
該簡記載了居延邊塞城官辟有菜園,種植韭、蔥、葵三種常見蔬菜。較之主食,這里的蔬菜種類相對沒那么豐富。
從漢簡記錄來看,當時主要食用的肉類包括牛肉、雞肉、豬肉、魚肉、馬肉等,烹調方式豐富,甚至已經具有肉脯、臘肉、肉醬的加工方法。
漢代不僅重視農業建設,而且其農業已經發展到較高水平。農業生產離不開水,開渠引水是漢代農業活動中重要的一項勞作。為了使這一水利工程盡善盡美,漢代調集能工巧匠專門修建這些工程。該簡牘中的“淮陽郡”正是當時農業技術發達的地區,民眾具有豐富的通渠引水經驗。
“代田法”是一種高度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需要與“便巧”農器如耦犁和耬車等相配合。通過漢簡可以看出,當時的農具劃分非常細致,如起土的臿和耒、鋤草翻地的鋤、犁,耙梳、聚攏農作物的齒等均有記載。
“代田法”對犁需求極大,為了保證農具的充足使用,漢代有一批專門從事鐵犁制造和修繕的工匠,即“犁工”。官府還會對犁的完損情況進行登記。
古往今來,一把粟一碗米,在中國人心里有著特殊的重量。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愿我們能始終牢記一碗飯、一粒米中的辛勞。
策劃:胡國香 宋常青
記者:姜偉超 何問
統籌:陳倩 趙露露
設計:王思凡(實習)
學術指導: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 肖從禮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館員 李燕
文物圖片來源:甘肅簡牘博物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