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3-01 16:19:03
原標題:一年之計|山東濰坊:“土特產”變身富民強村“金招牌”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一年之計|山東濰坊:“土特產”變身富民強村“金招牌”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3月1日電(記者陳國峰)眼下,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坊安街道的大片麥田已經返青。山東稷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這里種植了600多畝富硒小麥,遍布田間的微噴帶通過出水孔噴灑水花,滋潤著“沉睡”一冬的土地。
“近期降水偏少,得搶抓農時做好田間管理,確保小麥品質,擦亮富硒小麥這塊金字招牌?!别⒇S農業董事長孫明堂說,他們與高校合作種植富硒小麥,再進一步加工成富硒面粉,讓一粒粒小麥身價倍增。
走進稷豐農業的面粉加工區,去年收獲的小麥通過傳送帶進入石磨機組,飽滿的麥粒經過一道道工序,被加工成細膩的面粉。他們生產的富硒面粉價格比普通面粉高出不少,推向市場后供不應求。
在山東稷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新華社記者 陳國峰 攝
據介紹,稷豐農業流轉了坊安街道近千畝土地,發展富硒小麥、葡萄、食用菌、藥材等產業,打造稷豐、舜娃、奧康樂等品牌,大幅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以前這片地里收獲的農產品論斤賣,現在論克賣、論瓶賣、論盒賣?!睂O明堂說。
在坊子區,很多“土特產”因長期分散種植、缺乏品牌支撐,一直“藏在深閨無人識”。坊子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小燕說,為跳出農產品“原字號”發展困境,當地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拉長產業鏈條,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建成省級標準化基地7家、市級標準化基地7家,認證有機農產品品牌53個。
在坊子經濟發展區馬司社區馬司二村,村黨支部書記劉棟正在大棚里采摘最后一茬西紅柿,“已經摘了5茬,產量高價格也好”。西紅柿壟溝之間,3000多棵西瓜苗剛剛定植,孕育著新一輪豐收的希望。
為啥不愁賣?劉棟告訴記者,在馬司社區黨總支指導下,他們注冊了“偉軒”品牌,并通過視頻直播打出了知名度。去年,不少外地人看到直播后專程趕來買西瓜,一棚西瓜僅用7天就賣光了。
“土特產”走俏市場,離不開科技支撐。乍暖還寒的時節,位于馬司社區西劉家埠村的山東盈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溫室大棚里,蝴蝶蘭等不及春暖,已花開成片。這些形態和花色各異的蝴蝶蘭是盈豐公司通過組培技術自主繁育的。
山東盈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溫室大棚里,蝴蝶蘭競相綻放。新華社記者 陳國峰 攝
在盈豐公司組培實驗室里,工作人員一手持鑷子一手握刀具,將蝴蝶蘭的莖切成小段,再有序插到培養瓶內的培養基上。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增殖、壯苗、生根,蝴蝶蘭幼苗就可以發往全國各地的種植戶。公司負責人王濤說,他們與高校、專家合作,不斷完善組培技術,培育了上千個蝴蝶蘭新品種。
馬司社區黨總支書記杜建強說,他們以“一村一品”為目標,因地制宜發展花卉、草莓、櫻桃、榛子等特色農產品,打造了“昊豐”有機櫻桃、“一誠”草莓、“百潤興”蜜薯、“褚榛”榛子等12個特色品牌。
品牌農業富了產業,“甜”了群眾。馬司社區推行“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成立馬司“一村一品”合作社聯盟,788戶村民入社,入社率達44.2%,戶均年增收6700元。
一年之計在于春。眼下坊子區的廣袤田野上,基層黨組織、合作社、企業、農戶合力繪好“春種春管圖”,持續擦亮品牌農業“金招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