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02-17 07:23:02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興起,主要國家紛紛出臺政策支持新科技的創新與新產業的培育。從歷史看,每一次新工業革命都是后發國家實現“彎道超車”的戰略機遇,美國在電氣革命時期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日本在電子信息革命時期成為工業強國,莫不如此。因此,正在興起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也是我國實現全球價值鏈攀升、推動產業由大到強的關鍵歷史機遇期。
目前,我國基本具備發展新興產業、高端產業甚至前沿產業的基礎和條件。近年來,我國科技研發投入規模和專利數量、論文發表量等指標,均居世界前列;高鐵、核電裝備、通信設備等產業,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量子通信等新興技術領先于世界。同時,高等教育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科學及工程技術人才,使我國的科技創新相對于發達國家具有明顯的人力成本優勢。此外,新興產業技術標準的形成依賴于用戶規模,一項技術的用戶數量越多,越容易成為行業默認的共同標準。巨大的人口規模和產業規模,十分有利于促進中國主導的新產業技術標準的形成。
當前,新經濟正處于S形曲線的加速發展階段,這是中國產業實現全面趕超的機會窗口。一方面,由于新科技成熟度不高且處于快速變化之中,行業的主導設計和技術標準尚未完全形成,發達國家與中國一樣面對著技術發展的巨大不確定性,沒有特別明顯的領先優勢。未來,中國完全有可能依靠低成本的創新優勢、完善的產業基礎、巨大的市場規模,率先實現新科技的突破和新產業的市場養成,從世界科技的“跟跑者”變為“同行者”甚至是“領跑者”,增強對新標準、新產業的話語權甚至掌握主導權。
另一方面,新產業并不完全是嶄新的,許多是新科技、新產品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比如通過互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產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傳統產業的升級,反過來又會促進前沿技術產業的發展。上世紀后期以來,發達國家將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產業鏈環節離岸外包,其國內傳統產業的基礎比較薄弱,進而制約新科技的成熟。
盡管我國已具備發展新科技、培育新產業的條件,但也存在許多體制、機制和政策方面的短板與制約因素,比如高水平科技人才不足、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暢、產品應用市場規模狹小,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逐步建立4個方面的機制:一是創新激勵機制,包括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增加研發投入,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積極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打通產學研之間的通道。二是產業發展機制,包括建設產業基礎設施,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改革完善金融體系,使好項目能夠獲得資金支持,好企業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三是市場培育機制,包括給予新科技終端用戶必要的補助,支持試點示范,鼓勵新產品、新服務的使用,加快應用市場的發展和成熟。四是國際合作機制,既要加強與領先國家的合作,通過技術聯盟等形式共同推動行業標準的形成,又要通過與產業鏈上下游或應用市場國家的合作,擴大國內企業的應用市場,共同分享技術進步的成果。
(作者李曉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