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7-02-17 16:30:02
“與媒體開戰是一場永遠也打不贏的戰爭。”這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名言,其白宮生涯最終因為“水門事件”慘淡收場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然而,今天的白宮主人對此顯然不認同。就任總統第二天,特朗普就在視察中情局時高調宣稱:“我正在與媒體進行一場戰爭。”自此以后,白宮與美國主流媒體不斷交惡,媒體成為“反對黨”(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語)已經成為現實。
1974年《華盛頓郵報》關于尼克松辭職的報道。該報以“水門事件”為題展開的調查報道是對尼克松政治生涯的致命打擊。
特朗普團隊面對媒體的強硬態度、對“推特”等社交媒體的極端借重,徹底打破了白宮與美國媒體傳統相處之道。憤怒之余,美國媒體也開始沉下心尋找適應特朗普時代的報道方式。除《國家問詢報》等極少數支持特朗普的媒體外,美國傳媒界普遍認為,面對特朗普這樣一位“非典型性”總統,媒體要堅守“政治正確”,做好死磕到底的準備,但同時也需把握策略,保持冷靜,靠站得住腳的新聞報道贏得輿論爭奪戰。
特朗普在視察中情局時高調宣稱:“我正在與媒體進行一場戰爭。”圖為CNN相關報道截屏。
死磕到底
在批特朗普問題上,美國媒體似乎形成了一場競爭。
日前有消息傳出,《華爾街日報》不少員工因為自家報紙批特朗普不夠兇,開始鬧情緒。該報總編杰拉德·貝克不得不出面安撫手下,強調報道的目的在于讓新政府負起責任,而非造成對立。他還列舉了一系列該報的獨家報道和深度文章來證明《華爾街日報》并非膽小,包括特朗普的業務沖突、與外國的交易和圍繞剛辭職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的爭議。
在由100多名《華爾街日報》新聞部門員工(全球其他員工通過電話接入)參加的內部論壇上,總編杰拉德 貝克對該報關于特朗普的報道進行辯護。圖為NPR相關報道截屏
美國國內輿論語境中,媒體素來被塑造為公眾利益的守護者。面對特朗普全方位挑戰美國政治傳統的戰斗性姿態,美國傳媒界普遍認為自己不應低頭,應堅持自身定位,與特朗普針鋒相對地展開較量。
布魯金斯學會不久前專門就“特朗普時代的媒體和記者”主題組織研討。該學會治理研究領域資深研究員迪翁表示,對媒體來說,“閉嘴”不能成為選項。在他看來,未來幾年,媒體的確會成為“反對黨”,因為媒體是愛國者,必須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以“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為借口,消解任何判斷。
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專門就特朗普時代的新聞報道這一主題刊登專家觀點。
美國主流媒體面對特朗普的對抗姿態,展現了美國建制派、自由派政治力量對特朗普執政理念與方式的本能反應。學者邁克爾 沃爾夫在《今日美國》發表文章指出,媒體對特朗普的絕望不只是因為政治觀點不同,同樣是因為后者的態度、行為、語言、禮儀,都拋棄了以往規則,這讓媒體本能地斷定自己必須捍衛傳統,抵御右翼的全面入侵。
也有人從危機中嗅到了機會。美國傳媒界有聲音認為,特朗普執政為美國傳統媒體再度崛起提供了機會,事實核實等傳統媒體優勢將比以往更為讀者所倚重。據報道,皮尤中心調查表明,仍有超過3/4的美國公眾認為,傳統主流媒體應當繼續履行“糾偏”“改錯”的職能。斯坦福大學傳媒學教授希歐多爾·格拉瑟表示,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媒體崛起讓政治人物可以直接同大眾展開溝通,但這并不能完全取代記者的工作,記者需要創造并維持公共討論,今天的美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刻都更需要自由和活躍的媒體。
新形勢要有新辦法
為了打好與特朗普的“持久戰”,美國傳媒界也在逐步走出最初的本能式反抗(美國媒體對特朗普的批評不斷泛化、甚至娛樂化),開始深入思考如何調整策略,爭取更多民意支持。
調兵遣將是第一步。比如,《紐約時報》在特朗普勝選后專門對自身白宮報道團隊進行了擴充,將該報資深白宮報道記者皮特 巴克從耶路撒冷分社社長職位上調回華盛頓,同時還從《政治家》招入資深白宮報道記者格蘭恩 斯拉什。
《紐約時報》資深記者皮特 巴克在耶路撒冷分社社長職位上才干了不到一年就被調回華盛頓,以加強該報未來四年的白宮報道。
苦于“推特總統”爆炸性言論不斷的新現實,美國媒體正摸索新辦法。美國新聞學會執行主任湯姆 羅森斯黛撰文指出,新聞媒體在報道特朗普時,應堅持報道真正重要的內容。特朗普團隊十分鐘愛“推特”發聲,但媒體從業者必須學會區分,搞清楚哪些推文真有政策含量,哪些只是傳播戲法。媒體應把精力更多放在觀察特朗普政府的行動、而非言論上。此外,媒體也必須保持“開放”心態,要認識到特朗普作為總統和此前作為競選者可能會有不同。
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喬納森·勞齊表示,與政治謊言不同,特朗普團隊散布的許多虛假信息,主要是為了在人們心中種下懷疑一切的種子,這是其反建制派立場的體現,特朗普正是借此贏得了大選。因此,媒體一方面必須對謊言加以揭露,另一方面也應盡快形成新的報道慣例——當特朗普政府散布的不實信息導致了現實影響,媒體需要以這種現實影響為主體展開報道;當這種不實信息只是停留在言論層面,媒體就應做常規化報道,不應作為頭條大報特報。
“一味憤怒”不是出路
當然,相當一部分美國人不支持甚至厭惡媒體對特朗普的窮追猛打。就拿特朗普的移民“禁令”來說,盡管媒體幾乎清一色是罵聲,但在民意測驗中,支持者其實并沒有比反對者少多少。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看來,美國媒體是被不可救藥的自由派掌握了,媒體叫囂得越兇,越說明華盛頓需要特朗普這樣一位反建制派總統來“排毒”。
眼看著媒體有陷入“自嗨”的危險,部分美國傳媒學者和媒體從業人士開始反思,認為當前媒體對特朗普的報道存在觀點先行、事實滯后的問題,認為這不利于媒體獲得讀者信任,將會加劇社會分裂。例如,《紐約客》一貫以超然風格著稱,但當前該雜志關于特朗普的報道,也越來越多直接呈現觀點。
《紐約客》在特朗普勝選第二天以《美國悲劇》為題刊發報道。
湯姆 羅森斯黛認為,在特朗普時代,媒體必須更好地區分新聞報道、新聞分析和新聞評論。皮尤民調發現,59%受訪成年人表示,更希望媒體提供事實性報道,而非夾帶記者個性化點評的報道;69%受訪成年人表示,希望媒體機構提供關于政治人物言論的詳細事實檢查。
《華盛頓郵報》記者大衛·法倫索德指出,如果媒體大喊大叫、充斥情緒,讀者就會對其傳遞的信息持不信任態度,會認為媒體自身存在偏見。尤其是特朗普自參加總統競選以來打出了反建制旗幟,主流媒體一味憤怒,只會被特朗普的右翼支持者看作特朗普的確是在華盛頓“排毒”的例證,認為其政策引發了既得利益者的反撲。
此外,也有媒體開始就自身對特朗普批評措辭的嚴謹性展開反思。例如,在“說謊”一詞的適用問題上,一些美國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美聯社等)進行了內部討論,強調需在“信息失實”與“為了某種動機主動發布不實信息”這兩個條件都得到滿足時,才考慮使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一秒世界工作室出品)
《紐約時報》多次在特朗普相關報道中使用“說謊”一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