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02-22 11:12:02
英國金融時報網22日發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撰寫的題為《西方面對威權主義浪潮》的文章。文章說,柏林墻倒塌后,全球掀起了一股“民主化浪潮”。政治自由思想從西歐和美國的傳統堡壘中擴散開來——波蘭、南非、印度尼西亞等形形色色的國家都轉型成為民主國家。
但如今,這一進程似乎已經發生逆轉。一股發端于西方老牌民主國家之外的威權主義浪潮已經蔓延至美國和歐洲。
首先顯現于俄羅斯、泰國、菲律賓等年輕民主國家的威權主義觀念和實踐的復興,已經擴散到了西方政治之中。
波蘭、匈牙利兩國政府都有威權主義傾向。最戲劇性的一幕是,美國選出了一位將媒體視為“敵人”,且對司法獨立缺乏尊重的總統。
這股威權主義浪潮有可能破壞關于政治如何運作的美好設想。認為西方老牌富裕民主國家的政治與拉美或亞洲的政治存在根本差別的觀念,可能需要重新斟酌。認為中產階級和年輕人將永遠是民主制度最堅定支持者的想法,看起來也越發難以站住腳。
去年,在唐納德·特朗普當選前,羅伯特·福阿和雅恰·蒙特兩位學者撰寫了一篇引發熱議的文章,概述了西方民主價值觀的逐漸式微。該文強調了反民主情緒同時在美國和歐洲的興起。他們最引人注意的觀點之一是,如今六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讓軍隊統治”是個好主意,而在1995年,有如此想法的美國人的比例僅為十六分之一。生于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人中,超過70%認為生活在民主社會“至關重要”,而在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美國人中,僅有30%贊同這一觀點。在歐洲,對民主制度的信心也出現了相似的下滑——即便不像美國那么明顯。福阿和蒙特得出的結論是:“過去30年,在北美和西歐所有老牌民主國家,對議會等政治機構或法院的信任都出現了急劇下滑。”
福阿和蒙特專注的是西方。但在一些曾經是民主化浪潮的象征的國家,“軟性威權主義”的復興甚至更加明顯,比如1986年推翻馬科斯政權的菲律賓、1991年結束共產黨統治的俄羅斯以及1994年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南非。這3國都保留了民主制度的關鍵元素,如選舉,但都出現了民主準則遭削弱,同時推行個人統治,從而導致腐敗盛行。
菲律賓強人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利用非執法人員私自執法的手段令菲律賓自由派人士膽寒,但他贏得了被犯罪和毒品嚇怕了的公眾的支持。杜特爾特也很受年輕選民歡迎,年輕人對菲律賓建立民主的艱苦歷程基本沒什么記憶。
同樣一幕正威脅著南非。雅各布·祖馬任總統期間,南非腐敗現象激增,媒體以及政府的獨立分支機構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許多南非自由派人士盼望祖馬任期的結束將迎來民主的復興。但形勢有可能朝相反方向發展。渣打銀行資深政治經濟學家西蒙·弗里曼特爾警告稱,“南非的特朗普時刻正在醞釀之中”。他指出一些調查顯示,南非“生而自由”的一代——生于納爾遜·曼德拉1990年獲釋之后——并不像經歷過與種族隔離制度作斗爭的人們那樣支持民主。在南非,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像特朗普那樣驅逐非法移民。
在菲律賓、南非、甚至美國這些如此迥然不同的國家,導致對民主的支持逐漸降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實際上,對許多選民來說,民主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其本身并非目的。如果民主制度無法帶來就業(如在南非)或安全(如在菲律賓),或者被認為造成了生活水平停滯不前(如在美國),那么一些選民就會被另一種選擇威權主義所吸引。在不平等程度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當政治經濟體制看起來“被操縱”、偏向內部人時,一國更有可能滑向威權主義。
當然,總會有一些人將政治自由本身視為一種價值觀,對人類尊嚴不可或缺。但為支持言論自由而甘愿坐牢的持不同政見者相對較少。在冷戰最后幾年擔任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喜歡說“自由是管用的”。遺憾的是,如果普通民眾不再相信這一點,有些人就可能不對自由抱希望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