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17-02-23 07:45:02
【環球時報赴日本特派記者 邢曉婧】16天后的3月11日,是“東日本大地震”6周年紀念日。這場災難帶來的傷痛至今無法抹去,它不僅讓千千萬萬的日本人經歷了生離死別、背井離鄉,而且也埋下了深遠的禍根——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6年過去,如今的日本政府極力宣傳“福島很安全”。他們稱:截至去年10月,核電站半徑80公里范圍內的輻射量減少了71%;福島縣福島市的大氣輻射量和倫敦差不多,沒有問題。然而,隨著日本媒體不斷爆出相反猛料,比如機器人在反應堆安全殼內接連“犧牲”,以及一些駐日使館發布警告,人們不得不問:日本政府的話可信嗎?日本可是有劣跡的。東電公司曾隱瞞真相,日本究竟向海洋排放了多少核污水至今都無人得知。帶著諸多疑問,《環球時報》記者日前深入福島縣采訪,尋找真相。
1. 皮膚發癢,嗓子發干,肺部感覺異常
從東京站出發,《環球時報》記者乘坐特急列車一路向東北,目的地是福島縣磐城市,這里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50公里。兩個半小時后,車窗外陸續出現“廢除原子爐”“核電站撤出福島”“要求核輻射損害賠償”等大字牌,提醒著記者已進入福島境內。
列車到站后,記者立即去磐城市政府。不出所料,磐城市綜合政策部原子力對策科技術主任吉田裕對記者說的,是日本官方標準說辭:福島非常安全。然而在仔細閱讀從磐城市政府獲取的資料后,記者發現了異樣之處。里面有一段內容是這樣寫的: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時,本市不在國家規定的“原子能防災對策重點地區范圍”內,國家、縣以及東京電力公司未提供迅速充分的信息,本市不得不從有限的信息中做出各種判斷和應對。
這是磐城市的怨言吧?距離核電站如此近,當時卻只能獲取“有限”信息,日本政府口口聲聲說的“安全”從何而來?
從磐城市政府出來,《環球時報》記者前往福島第一和第二核電站所在的雙葉郡。從地圖上看,這里至今仍有大片區域是紅色。紅色代表“有家難回區”,俗稱“無人區”。
日本出租車司機米米澤看記者獨自從北京到福島采訪不容易,答應帶記者去盡可能近的現場。汽車沿國道6號公路向北行駛,剛開始還能看到三三兩兩的房子,之后全是荒地。除了呼嘯而過的挖掘機和工程車輛,罕有人跡。手機營業廳、海鮮料理店等指路牌爬滿鐵銹,保齡球館的招牌東倒西歪,游戲廳的機器就是堆在一起的廢鐵……
一路上,《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大量黑色塑料袋,有的被收集在院子里,有的則被隨意堆在路邊。記者十分好奇,便下車想要走近看看,但被附近的一個工作人員制止了,因為“黑塑料袋里放的都是放射性核廢料”。就這樣堆著不危險嗎?這名工作人員回答說:“政府也不清楚該怎么處理這些核廢料,只好先收集起來。然而,積攢到現在又出現新問題——怎么移動?萬一移動不當發生泄漏,會引發更多問題吧,所以對于具體怎么辦,還在討論中?!笔聦嵣?,日本方面對核廢料束手無策,是因為沒有足夠大、足夠封閉的存放地方。
《環球時報》記者問這名工作人員:“在有放射性物質的環境中工作不擔心嗎?”他說,安倍政府拼命宣稱福島安全是為了給2020年東京奧運會營造好的氛圍,對此他很清楚,也明白這樣日復一日的工作后患無窮??蔀榱损B家糊口,他不得不繼續這份“危險的工作”。
汽車行駛經過福島第二核電站,進入核輻射重災區大熊町后,逐漸接近福島第一核電站,公路上的核輻射濃度指示牌數字一路飆升。在距離核電站1公里處,出現拉起鐵柵欄的入口,并有專人看守,核電站里矗立的煙囪已經清晰可見。記者剛下車,口鼻就感覺到說不出的難受,嗓子發干,肺部仿佛也有異樣,暴露在空氣里的皮膚陣陣發癢。向守衛表明身份后,他十分警覺,不允許記者進入,不允許從外部拍照,他本人也“不能接受采訪”。
2.“幾年后真有什么事,政府會怪我們活得太久”
從核電站返回磐城市途中,汽車經過大熊町原政府辦公樓?,F在這里大門緊鎖,雜草叢生,唯有畫在建筑外墻上的兩只熊還在賣力宣傳家鄉特產——大熊拿著稻穗,小熊手捧西柚。核事故發生后,町政府搬到磐城市,當地居民也一起住進了搭建在磐城的臨時住宅內。
位于磐城的福島縣水產會館附近有一處臨時住宅區,平房,木質結構,兩戶一棟,條件十分簡陋。出租車司機米米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種木制房屋已經算好的了,很多臨時住宅是組裝式簡易房屋,更加艱苦。
住在這里的居民五十嵐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發生大地震4個月后,他們一家四口搬進這間7.4平方米的房屋里?!胺孔釉傩∽?年也習慣了,最大的問題是水”,五十嵐告訴記者,這么多年,她全家的生活用水都是桶裝礦泉水,“喝的,做飯的,都用礦泉水。擔心學校的水不干凈,每天給孩子帶水”。洗澡怎么辦?五十嵐無奈地說,光按現在的用法已經要花很多錢了,再用來洗澡肯定無法承受。至于食品,五十嵐說:“政府說市面上銷售的食品都經過了檢測。既然住在這里,只能相信政府?!?/p>
與《環球時報》記者聊起現在的生活時,今年70歲的老人松川眼中噙著淚水,用略帶福島口音的日語喃喃說道:“安倍政府答應我們,盡快妥善解決問題,讓我們早點回家。可是你看總出問題,機器人進去都壞了。我雖然老了,但我不傻,我每天都看新聞?!睂τ诂F在的生活,松川很不滿意。她被安排住的地方屬于工業用地,附近沒有購物的地方。公交車一小時一班,而且不能直達。《環球時報》記者問松川,是否會避開食用當地產的東西。她說:“每星期我能搭別人的車買點吃的就不錯了,沒有余力挑產地。”
年近七旬的堀本老人對《環球時報》說,政府一味強調核輻射濃度對人體沒有影響,“可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不會立刻發作。幾年后真有什么事,政府會怪我們活得太久??h里給18歲以下的青少年檢查甲狀腺癌情況,但我們這些老家伙沒人管!”
3. 農民“被拋棄”,漁民“精神受折磨”
曾經的福島縣靠海吃海,享有“魚米之鄉”美譽。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地雙葉郡,是日本有名的鮭魚產地。核事故后,該地區的水產業遭到沉重打擊。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福島漁民大約有千人,根據受災前的漁船和捕魚量情況,每人從東電公司獲得不同金額的賠償,生計沒有多大問題。不過在當地一些漁民看來,痛苦的是“精神上的折磨”。捕魚不僅是為了養家糊口,他們喜歡出海,如今卻只能編漁網、捕撈試驗用魚,享受不到真正的樂趣。要想回到當初的捕魚生活,至少要等10年,而那時他們已六七十歲。
“福島縣的捕魚規模遠不及地震災害前?!备u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指導部工作人員澤田忠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事故發生后,福島縣的海產魚貝類被檢測出含有放射性物質,日本政府曾限制44種海產品發貨上市。不過,情況在好轉,自今年1月起,被限制的海產品降至12種,“今后有望全面解禁”。解禁速度是不是太快了?澤田從兩方面向記者解釋這一問題:海洋生物通過自身新陳代謝在不斷排放身體中的放射性物質;污水雖然流進太平洋,但通過海洋自凈能力,生態環境可恢復。
澤田的說法靠譜嗎?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張建剛認為站不住腳。他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在海洋生物新陳代謝問題上,澤田忽略了一個重要前提——受到核輻射量是多少?以福島的核輻射濃度,魚類不可能排出所有有害物質。海洋確實有自凈能力,但如果每天都排污水,海洋的自凈能力遠遠跟不上。
《環球時報》記者通過現場采訪發現,當地真正受生計問題困擾的是農民。福島縣耕地面積在日本排名第六,農業是其支柱產業。東電公司給農民的賠償過幾年就會到期,想想福島農產品的銷路,以及受污染很難種出果實的土地,農民以后該如何維持生計?日本《東洋經濟》曾刊文稱,福島農民“被拋棄了”。
4. 甲狀腺癌高發?可以這樣解釋
對于福島核電站事故,日本官方遮遮掩掩的態度早已引發國內外的質疑。福島縣2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針對事故發生時18歲以下的約38萬人甲狀腺檢查中,被確診(或似患有)甲狀腺癌的有185人。日本學者此前研究發現,福島兒童罹患甲狀腺癌的幾率比日本其他地區高出20至50倍。
在福島縣縣民健康調查科工作的金成對《環球時報》記者解釋稱,有研究表明,患甲狀腺癌和受到核輻射沒有關聯,但也不排除有人數年后才被查出患病的可能性?!爸猿省甙l’的現象,主要是因為事故發生后,很多以前從未做過相關檢查的人擔心受核輻射影響,蜂擁做檢查,造成‘高發’這種印象。”金成的這種說法,和其他屬于日本官方的醫學工作者的說法差不多。當然,類似說辭無法讓人信服,日本“3·11甲狀腺癌患者家屬會”共同代表河合弘之曾公開抨擊稱,不承認其中的關聯,這不等于否認有核事故災害這回事嗎?
日本民眾對政府失望不止于此。它曾承諾,以最快速度廢除原子爐???年來,說好的廢爐遲遲不見動作,只是靠持續注水冷卻原子爐,使其維持現狀。福島縣危機管理部原子力安全對策科工作人員大野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廢爐作業需要花30至40年時間。不過,有了解情況的日方人士對《環球時報》說,“自民黨遲遲不肯徹底廢爐,其實是想通過電力發展為自身積累資本。實際上對福島而言,沒有核電,能源完全夠用”。
與做實事相比,日方可能將更多精力放在輿論控制上。2月12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布關于福島核輻射的領事提醒,記者隨即就此事進行報道。消息剛發出,記者就遭到日方指摘,聲稱中方發布的是“關于福島核輻射的提醒”,但記者在標題中寫的是“提醒注意福島核輻射”,“兩者的意思不同”。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曾試圖采訪雙葉地區反對核發電同盟負責人石丸小四郎。石丸今年74歲,自1968年開始參與反對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建設核電站的活動,他此前接受過不少媒體的采訪。但這次記者聯系時,對方以“身體不適”為由婉拒采訪。上述了解情況的日方人士對記者表示,日本政府根本不可能廢除核電站,因此看不慣總有民間組織跳出來搞反對活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