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17-02-23 09:10:02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距今約2.52億年的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事件,造成海洋中超過80%物種的消亡。大滅絕之后,生態系統完全恢復大約持續了5百萬年。研究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及其后的生命遲緩復蘇,是理解生命和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
前人關于這次生命大滅絕的研究大多圍繞淺海開展,因此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水深幾千米、占當時全球海洋總面積約85%—90%的深海海洋環境缺乏足夠認識。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沈延安教授課題組另辟途徑,對二疊—三疊紀深海化學組成的時空變化開展研究。他們詳細采集了保存在加拿大和日本的樣品,并分析其中黃鐵礦的多硫同位素組成,發現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之前多硫同位素的組成與現代大洋例如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底沉積物有根本的不同。這一同位素異常在加拿大和日本同時出現,表明泛古洋的化學分層與現代海洋有根本的區別,因此認為泛古洋的深海富含硫化氫而淺部海水富含氧氣。尤為重要的是,多硫同位素組成的異常與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的時間高度一致,說明深海富含硫化氫的海水與淺海富氧海水在生命滅絕期間發生了震蕩性混合。
“富硫化氫海水與富氧海水的震蕩混合足以導致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論文第一作者博士后張桂潔說,相似的多硫同位素異常也伴隨著其后的生命遲緩復蘇,說明經歷了大滅絕之后,泛古洋的化學組成以及富硫化氫和富氧海水的震蕩混合仍然間歇性發生,證明了泛古洋海水的物理、化學變化在生命遲緩復蘇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