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4-07 15:22:04
新華社東京4月7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可佳
日本安倍內閣日前通過一份答辯書,宣稱不排除將《教育敕語》作為教材使用的可能性。此外,日本教育部門要求在中學體育教育中加入“刺槍術”這一二戰時日本士兵的訓練科目,引發批評聲浪。
什么是《教育敕語》?它的爭議性何在?為什么輿論普遍認為要對它的回歸提高警惕?
《教育敕語》頒布于1890年。有歷史學家認為,當時日本社會自由民主運動興起,當局極力想要壓制這種思潮,《教育敕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教育敕語》是明治天皇對臣民的訓誡,它以天皇口述的形式提出了十二種美德,并要求子孫臣民永遠奉守。其中,除了孝敬父母、友愛兄長、夫妻和睦等內容之外,它還要求人們具有“奉公”精神,能夠為“皇室的永存而獻身”。
《教育敕語》頒布后,立刻被文部省“下賜”給各個學校,成為強制性的德育教材。它被看作是天皇制度的一種精神支柱,具有無上的權威性,甚至被后人稱為“戰前時代的圣經”。當時在學校舉行慶典或重要儀式時,“奉讀”《教育敕語》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戰爭期間,《教育敕語》的地位被極端“神圣化”。當局利用它教導國民“奔赴戰場,敢于為天皇奉獻生命”。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育敕語》逐漸被與軍國主義思想聯系在一起。
二戰結束后,盟軍最高統帥下令禁止日本學校“奉讀”和“神化”《教育敕語》。1948年,日本國會通過決議,廢除《教育敕語》。《教育敕語》由此失效,并被《教育基本法》代替,正式走下了歷史舞臺。
不久前牽涉“地價門”的森友學園曾因“要求兒童背誦《教育敕語》”而備受爭議。
據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其夫人安倍昭惠都對這種做法非常肯定。安倍昭惠不僅曾經出任森友新設小學的名譽校長,還曾在訪問幼兒園時因校方的“愛國主義教育理念”而感動落淚。她還說,安倍本人也認為森友的教育方針和自己的想法“很有共鳴”。
安倍內閣中的其他成員也公開表現出了對《教育敕語》的積極態度。
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就曾毫不諱言地支持《教育敕語》。她說:“現在的日本仍是一個追求道義精神的國家,人們應尋回這種精神中最核心的部分。”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稱,《教育敕語》既然已經喪失原有的政治、法律效力,在適當的考量之下用作教材的做法本身并不存在問題。
據《東京新聞》5日報道,時任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也曾在3年前的國會上稱,“(《教育敕語》)里面的內容有著跨越時代的普遍性。從這個角度來說,用作教材也是無妨的”。
自民黨前眾院議長伊吹文明6日聲稱,“沒有人說要把《教育敕語》整個拿出來(放入教材),只是說日本人應該吸取其中正面的部分”。
日本自民黨修憲推進本部長代理船田元6日則質疑政府允許將《教育敕語》用作教材的內閣答辯書,認為《教育敕語》“被公認是一種戰前軍隊和政府的思想統治工具”。
《朝日新聞》2日發表社論認為,縱觀本屆內閣一系列言論和思想表現,此次通過的內閣答辯書可看作是政府“企圖回歸戰前價值觀”行動的一環。
《東京新聞》報道說,《教育敕語》中所提到的孝道、友愛都是為支撐“天皇國家”而存在的,用有這樣價值觀的內容作為德育教材是違反憲法的。
日本近代史研究學者辻田真佐憲認為,《教育敕語》是天皇對臣民的道德訓誡,其中“上下級關系”是前提,對“美德部分”獨立看待是很可笑的。
戰爭的親歷者也發出了懇切的呼吁。出身廣島縣的谷口直之老人對政府的說法感到震驚。“《教育敕語》是我們一直想忘記的……引發戰爭的正是這種戰前精神,”他說。出身沖繩縣的平良啟子老人說:“這是一種可怕的教育。”
分析人士認為,《教育敕語》體現出了一種“君權至上”的歷史觀,又存在沾染軍國主義色彩的背景,其敏感性和爭議性不言而明。像森友學園這樣的辦學機構以“愛國”作為借口,毫無顧忌地將其用作主要教育方針,且日本政府不僅對此縱容,甚至還通過內閣答辯書表態“不排除將《教育敕語》用作教材的可能性”。安倍政府對“戰前思想”的寬容度之高,不得不令人警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