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17-04-17 14:58:04
常敬宇教授在采訪間隙向環球網記者展示其書法作品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德意】4月16日,全國首屆“漢教英雄會”遴選晉級階段收官。漢語界前輩——北京語言大學常敬宇教授,也向參賽的140位中外選手送去寄語。有著諸多重量級頭銜的常敬宇教授,在采訪過程中絲毫未提這些稱號,在談到自己對漢語國際教育的貢獻時,也僅是表示,“全家人都從事這方面”。
常敬宇教授曾出版《語用·語義·語法》、《漢語詞匯與文化》等專著,以及《近義詞辨析》等合著。其書法作品,也常作為禮品贈送給外賓。若是在網上搜索常敬宇教授的資料,還會發現百度百科中寫到,其曾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家大辭典》(英文版)、《世界當代社會科學5000名人錄》(美國版)等辭書。
寄語年輕教師:夯實基礎,教書育人
年近耄耋之年的常敬宇教授,已從事漢語國際教育五十余載。在交談中,常敬宇教授常對環球網記者說:“不是會說漢語,就能是一個好的國際漢語教師。教師教學法掌握得不好,教學效果也會不理想。”
“要把語音、漢字、詞匯、語法這些知識學好。教學中,咱們處處都在教文化,若是被學生問住,那是不行的。所以,還必須要掌握中國文化。”常敬宇教授通過“我把餃子吃在留學生食堂”這一例句說道:“教哪個國家的學生,也要學習哪個國家的文化,將兩國語言、文化對比來教,這樣會易于學生理解掌握。”
常敬宇教授說:“現在,從理論到教學法,漢語教學技巧都在不斷提高。”常敬宇教授還向環球網記者打趣道:“我們當時是初創階段,是一邊教課一邊編教材,在摸索著前進;現在是整套教材都已編好,教學在一步步走向正規化、科學化。”
借“漢教英雄會”契機,常敬宇教授說:“這個大賽是一種促進大家‘認真’的方式”。常敬宇教授還說道:“老師,是要教書育人。年輕人不能浮躁,不能因忙開會,忙科研,而忽視基礎教學。越有名的教師,就越要到教學一線做榜樣。”
書法傳遞中國文化 教學融入上善若水
在采訪中,常敬宇教授常說:“漢語是工具,是橋梁。國際漢語教師要在教外國學生時,傳播中國文化。”多次強調“文化”重要性的常敬宇教授其實也是位書法大家,其作品常被用來贈予外賓。
常敬宇教授對環球網記者說:“弘揚中國文化,這是教師的職責,不能要回報。”常敬宇教授的書法作品從不賣錢,“作為禮物,給學生更應該寫了”。常敬宇教授的學生們,北語的老教師們,幾乎是人手一幅常老師的書法作品。
書法,是常敬宇教授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其向外國友人傳遞中國文化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退休后的常敬宇教授還會抽空去各個單位做講座。“有一次我去保定給中小學教師講課,他們對老子感興趣,我就以‘上善若水’為題,講了兩個小時。”常敬宇教授對環球網記者說,“小學老師也是在培養孩子,我很高興去講。”
喜愛書法的常敬宇教授,還是一位“藏書高手”。常敬宇教授笑著對環球網記者說:“我的藏書有一萬兩千多冊,好多老師不去圖書館借書,都會到我這借。我還有一張‘海淀區藏書狀元’的獎狀。”
一生的事業 一家子難以割舍的漢教情
常敬宇教授先是研究漢語教中國學生,然后轉向漢語國際教育教外國學生。常敬宇教授對環球網記者說:“我從教留學生起,就把漢語國際教育作為終生事業來教。通過漢語傳播中國文化,就是我最大的任務,終生的任務。”
“我們當時的工作都是由國家分配。我從心底覺得,對這份事業,越鉆進去就越感興趣,就越能感到任務感和使命感。”常敬宇教授說,“退休之后也放不下,我還在研究,還在寫,還出了幾本書。這成了愛好、習慣。”
在談到漢語國際教育對自身的意義時,常敬宇教授對環球網記者說:“這是一生的事業,不能輕易丟掉,要傳給下一代。”如其所講,常教授的兒子常丹陽老師,學習在北語,工作在北語,現也在為漢語國際教育做著貢獻。
談到“漢教情”,常敬宇教授主動談到了記者不敢開口提及的話題:倒在工作崗位上的妻子。與記者想到的不同,常敬宇教授很坦然地說:“當時隸屬于巴基斯坦陸軍總部的國立現代語言大學要開中文課,在1970年辦了中文系。后來我去當系主任,跟夫人一起去上課。夫人病情耽誤了,倒在課堂上,去世了。”
常敬宇教授很平靜地向環球網記者回憶道:“原來,我們一家子經常在一起討論怎么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孩子(指常丹陽老師)也常常把我們的意見駁倒。我們就聽孩子怎么講。”
“生活離不開這個。”面對年輕一代的敬仰,常敬宇教授僅是說,“我們全家人為漢語教育不說是做出貢獻,就是都從事這個方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