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17-04-18 07:21:04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就職于“德國之聲”的德籍華人、著名經濟記者張丹紅近日著有新書《從查理大帝到歐元——歐洲的統一夢》。在2008年經歷“張丹紅事件”、從“德國之聲”中文部被調入經濟部后,張丹紅近距離接觸歐洲政要和企業、深入思考歐盟現狀,對歐洲的歷史及未來做出梳理和展望。在她看來,從八九世紀之交的查理大帝開始,歐洲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統一—失敗—再嘗試”的歷史循環。4月15日,張丹紅在北京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歐盟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與英國的脫歐談判。談到德國大選,她認為,默克爾連任可能性很大。
張丹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德國對華態度越來越務實,認識到中國對德國經濟的重要性。中國并購德國企業的案例增多,但部分德國媒體擔心中國買光“德國制造”。這種擔憂是多余的。并購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張丹紅采訪過一些被并購的德企,對中國投資的反響很好。慕尼黑克勞斯—馬非的董事長就對中國投資贊不絕口。遭遇經濟危機以來,德企意識到單靠自己的力量經不起折騰,因此看好“財大氣粗”的中國投資者。中國企業在德國的并購失敗率只有3%,這是相當低的數據。她表示,德國媒體采訪了被并購企業后,寫出來的報道一般比較積極。但有的德國媒體還是想當然地提到中國并購企業的背景,如是否由中國政府控制。其實,有的德國被并購企業認為,并購者是中國國企,心里反而踏實,更為樂觀。
談到德國總理默克爾執政的這12年,張丹紅表示,主要國家領導人的政績維護了歐元區的統一。默克爾個人威望高,在大國領袖中表現沉穩。默克爾當選德國總理后,從2007年開始面對從美國引發的經濟危機,然后是歐洲債務危機、歐元危機、難民危機。這些連環危機,交互影響。她認為,默克爾執政期間,有兩個重大決策是錯誤的,作為一個政府首腦,不應感情用事。一個是能源政策轉型對德國經濟造成重要影響。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后,默克爾政府對核電的態度發生180度的大轉彎,提出讓德國2022年“完全退出核能”。這讓德企承受高出歐美其他國家一大截的能源價格,影響到企業競爭力。另一個是難民政策,不僅影響到德國民生,也讓歐盟價值共同體出現裂痕。德國2015年開放邊界后,波蘭反對難民政策的民粹政黨在選舉中勝出,英國脫歐派也找到脫歐的口實。
張丹紅認為,如果說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是歐盟的分水嶺,加深了東、西歐國家之間的分裂,那么,7年來德國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歐元危機又加深了南、北歐(債務國和債權國)之間的鴻溝。歐元本來是歐盟最大成果,但歐元像希臘神話中制造矛盾的“金蘋果”,適得其反,沒能促進歐洲的團結,反倒加劇了歐洲的不平衡。飄搖不定的歐元是沒有靈魂、沒有人民的貨幣。相比,人民幣背后有中國政府,美元背后有美聯儲,歐元背后雖然有19個歐元國家央行組成的歐洲央行,看似都負責實則都不想負責。
分析今年9月德國大選的選情時,張丹紅說,盡管德國社會有對默克爾厭倦的情緒,但她連任可能性很大。有人認為難民政策是默克爾的致命錯誤,導致德國出現維護者和支持者兩個陣營。一些退休的德國老人說,大家聚會時都避免談論難民問題,因為一談就吵架。但默克爾政府已在難民問題上開始糾偏,如加強遣返非法難民和控制難民入境,這些舉措使部分民眾原諒了她當初敞開國門的決定。張丹紅說,來自德國社民黨的舒爾茨盡管帶來“舒爾茨效應”,短期內提高了支持率,但他代表的還是傳統的歐盟官僚體制。至今還沒有亮出底牌,沒拿出不同于默克爾的舉措,更缺少德國在歐盟中的遠景設計。
張丹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構想歐盟遠景藍圖時提出五個方案,但都沒有把握。其中之一是歐盟成員國以不同速度發展,形成不同的“志愿者同盟”,這就如歐盟國家雖多,但歐元成員國只有19個。歐盟的主流傾向于此方案,但也有風險,就是會鼓勵成員國的“離心傾向”,形成新的鐵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