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4-22 17:05:04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22日電
新華社記者孫少雄
傍晚時分,天邊尚有一抹杏色,吾斯曼·買買提給妻子交代好自家商店的生意,帶上鉛筆和厚皮本,興沖沖地走向曲許爾蓋村村中心的小學,等候一堂如約而至的漢語課。
時值春耕,水利部門開始開閥放水灌溉棉苗。然而在這個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小村落里,奔騰的不僅有河水,還有村民們學習漢語的熱情。
“學校成了晚上最熱鬧的地方,村里每周會有三天組織村民們一起學習漢語。盡管大家漢語底子都比較薄,許多人是零基礎,但是學習的熱情、勁頭很足,不少人來工作隊請求加開課程。”駐村工作隊隊長趙成強告訴記者。
夜幕低垂,不大的教室里傳出了鉛筆劃過紙背的沙沙聲,記者有幸參與教學。“老師!老師!快來看看我寫的!”四年級的艾迪爾旦與他的三個小伙伴,爭著搶著讓記者看他們誰的漢字寫得快、寫得好。
后排的阿不都拉對照著黑板,一行漢字、一行維吾爾文認真地書寫著,時不時地指導著身旁略顯笨拙的父親。今年六年級的他說,想學好漢語,長大當一名雙語教師。
“漢字與維吾爾文正好相反,是從左往右寫的,雖然我是個左撇子,但是一點兒也不覺得別扭。”吾斯曼·買買提坐在第一排,滑稽的語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你的工作是什么?”“我的工作是農民。”大家跟著記者一句維吾爾語、一句漢語大聲地讀著,窗外的風聲變得細碎。
“以后再有人問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會自信地用漢語回答他:我是一個農民。”從小一直在民語學校上學的夏爾瓦那,初中一畢業就跟著父母在家種棉花,村里的漢語課堂重新托起了她的語言夢,“我下一個任務就是督促他和我一起學習。”夏爾瓦那一邊說著,一邊用胳膊親昵地碰了碰身旁的丈夫。
“亞克西!”聽到表揚,坎木班尼沙害羞地低下了頭,順勢把跟前的孩子攬入懷中;身著鮮艷艾德萊斯的艾依提拉不小心讀錯了一個字,調皮地吐了吐舌頭;32歲的亞森則表情嚴肅,手捧維漢字典,盯著記者的口型,一絲不茍地模仿著。
“懂雙語對未來生活、就業都有益處,村民們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現在的生活也比過去好了,幾乎家家都有農用機械,白天干農活沒那么累,學習漢語的時間更多了。目前來上課的除了在校學生,還有很多村民,以后還會增加,工作隊會配合大家的需求,把課時延長、課本配齊,不斷完善教學機制。”趙成強說。
“謝謝!謝謝老師!我們后天見!”兩個小時的課程結束,村民們鼓掌高喊著。橙黃的燈光蕩漾著臉上的喜悅,男人們激動地前來握手,女人們帶著孩子與記者一一告別。
走出校園已是深夜,不少家遠的村民騎上摩托車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頭頂的繁星、風中的白楊。突然,記者的胳膊被拉住,回頭一看是村干部庫爾班:“我也想跟你學習漢語,我想更好地為村民服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