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06-02 09:12:06
土耳其總理府工作人員正在漢語課堂上聽中國老師授課。記者 王云松攝
核心閱讀
近日,一場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展演活動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舉行。朗誦中國詩詞、表演中國歌舞、體驗中國美食文化……上百名土耳其民眾參與其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多彩魅力。
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文化參贊朱自浩對本報記者說,近些年來,隨著中土文化交流“換擋提速”,從土耳其高層官員到普通民眾,中國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當地人的關注,土耳其正在掀起一股“中國文化熱”。
“未來若想掌握主動,漢語是必修課”
“你是什么地方人?”“我是安卡拉人?!薄澳阍谀膬汗ぷ??”“我在公司工作。”在土耳其總理府內,總理府的工作人員圍坐在中東技術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朱少義的身旁,正認真聽一位“90后”中國老師的精彩授課。
老師沒來之前,已經有學生來到教室認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總理府戰略發展部工作人員馬利克的筆記工工整整,A4紙大小的作業本上認真地寫下每一課新學習的單字或詞語,并清楚地標注拼音。他對本報記者說:“我發現隨著中國的發展,漢語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語言,未來若想掌握主動,漢語是必修課,而且現在土中經貿、文化關系日益緊密,所以我學習漢語勁頭十足。”
土耳其總理府戰略發展部主任阿夫沙拉塔是位“中國通”,正是在他的推動下,今年4月漢語課首次走進總理府。阿夫沙拉塔表示,中國是土耳其非常重要的伙伴,不過目前土耳其的漢語人才還相對較少,公務員中掌握漢語的人更少,通過開設漢語課,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短板,土耳其的公務員未來能夠用漢語了解中國,將有力地推動土中關系發展。
中東技術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杜云對本報記者說:“從土方提出在總理府設立漢語課堂,到最終落實,整個過程非常順利,我們得到了總理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土方非常重視,不僅提供授課場地、幫助宣傳推廣,每次上課都會派專車接送我們的老師。這種有針對性的課程安排,無疑會有助于增進土耳其中高層官員對中國的了解和認知。”
“‘中國館’是漢學研究的巨大寶庫”
《鄉土中國》《太平御覽》《連城訣》《大國復興》《活著》等6000多冊中國圖書整齊地擺放在土耳其加齊大學的“中國館”內。這個“中國館”由國新辦、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中國人民大學和土耳其加齊大學合作建立,旨在促進土耳其的漢學研究。加齊大學為了“中國館”的設立在圖書館專門辟出了200多平方米的場地。
走進“中國館”,首先看到的是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匾額“中國館”,蒼勁有力的書法與墻壁上的牡丹花和門樓圖案相得益彰。裝飾有中國和土耳其風景的兩組屏風將“中國館”分成了電子資料閱覽區、紙本資料閱覽區和活動區,無論是蠟染桌布,還是屏風背后的中國篆刻圖案,目光所到之處,無不是中華文化的小天地。
加齊大學副教授、中土關系史學者吉來參與了“中國館”部分圖書的選擇工作,他對本報記者說:“加齊大學的‘中國館’是土耳其漢學研究領域資料最為齊全的圖書館,其中工具書收藏更是在土耳其國內首屈一指,未來我們還計劃在這里舉行研討會和沙龍,豐富的圖書館藏和一流的硬件條件一定能讓‘中國館’成為土耳其漢學研究的核心場所。”
在“中國館”,本報記者遇到了加齊大學中文系學生希來姆,她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安淑琦”。安淑琦對本報記者說:“我現在是研究生一年級,主要通過研究莫言的作品來進行土中作家間作品的比較。過去很難獲得中國最新出版的書籍,現在好了,我們不僅有數千冊中國主題圖書,還有幾萬種數字資料,能夠與中國國內的大學同步更新,‘中國館’是漢學研究的巨大寶庫。”
“中國在我心里有了特殊的地位”
今年7月1日,土耳其第二屆“我想象的中國”繪畫比賽將在安卡拉舉行展示活動,該比賽是經土耳其國民教育部認可的面向土耳其中學生的繪畫比賽,獲獎者將有機會前往中國訪問參觀學習。朱自浩告訴本報記者,通過舉辦發布會、評選、頒獎儀式等一系列活動,將提高土耳其年輕人對中國的認知。去年第一屆繪畫比賽吸引了來自當地100多所中學的200多名學生參賽,獲獎的學生作為“中土友好希望之星”在中國度過了難忘的10天,成為中土文化交流的使者。
比賽組織者之一、土耳其國際學術與文化研究基金會主席歐凱教授對本報記者說,藝術是一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繪畫創作拉近了中土兩國年輕人之間的距離,增進了相互了解。
談起自己去年的中國之行,中學生卡雷西仍非常激動,她說:“我們去了北京、上海和西安三個各有特色的中國城市,在中國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的發展成就讓人贊嘆不已。中國從此在我心里有了特殊的地位?!?/p>
在土耳其采訪時本報記者感受到,中國文化之所以風靡土耳其,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中國影響力的提升。土耳其民眾十分渴望了解中國,以及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并且渴望與中國走得更近。
朱自浩說,近年來,中土兩國領導人交流頻繁,在文化合作方面達成了諸多共識,2016年兩國簽署“中土文化合作協定2017年至2020年執行計劃”,更為雙方文化交流注入動力。依托這一頂層設計,中土兩國文化交流不僅在廣度上涉及文化、教育、體育、科技和青年交流等各個方面,在深度上則通過設立“中國館”、舉辦智庫論壇、媒體對接、“絲路名人行”等形式得到進一步加強。
(記者 王云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