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8-19 10:11:08
美國多地日前舉行活動,紀念12日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暴力事件受害者。圖為在美國鹽湖城,人們手持標語參加活動。新華社/美聯
一周之前,美國弗吉尼亞種族主義騷亂投下的“石子”,仍在美國社會不斷掀起巨大的輿論聲浪。
據美媒報道,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前總統布什父子聯合發表聲明,譴責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另類右翼”集會引發的暴力沖突,并且表示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同一天,特朗普宣布解散兩個頗受注目的商業顧問委員會。此前,幾位企業執行長相繼退出委員會,以抗議特朗普對暴力事件做出的含糊回應。
一場騷亂將一個撕裂的美國暴露無遺。
一場白人對白人的“內戰”
美國弗吉尼亞州騷亂發生一周之后,引發的怒火非但沒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就像一場內戰”。德國新聞電視臺這樣形容騷亂之后的美國。
事件的導火索是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決定拆除美國內戰時期南方將領羅伯特·李的雕像,由此引發主張白人至上的右翼團體的不滿。當地時間8月12日,保護雕像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和與之對峙的自由派民眾爆發沖突,造成3死30余人受傷的慘劇。
美聯社稱,這次騷亂是過去10年中,白人種族主義者最大規模的一次集會。包括新納粹組織、光頭黨組織和3K黨的一些分支等眾多白人至上主義團體匯集夏洛茨維爾。
“深刻的社會危機”。德國《焦點》周刊直言,此次暴力事件讓世界看到一個分裂的美國,經過上百年努力,美國的種族主義仍未消除。
事實上,最近幾年,在標榜多元文化的美國,種族沖突事件始終沒有停止。
此次暴力事件發生的幾天前,正是弗格森槍擊案的三周年祭。2014年8月9日,在密蘇里州弗格森鎮,手無寸鐵的黑人青年邁克爾·布朗倒在白人警察槍下,引發全美持續數月的抗議聲浪。
這不是悲劇的終點。
此后,2015年非裔青年格雷“非正常”死亡的巴爾的摩事件、2016年非裔軍人打死數名白人警察的達拉斯案等相繼發生,種族矛盾這一美國社會羞于啟齒的丑陋傷疤,一次又一次曝曬在世人面前。
這一次,情況更加糟糕。如德國新聞電視臺所稱,此次暴力事件是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與反對者的爭端,是美國民間的對抗。這場白人對白人的抗爭將深遠地分裂美國社會。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騷亂之后表現出來的搖擺態度,讓爆發的“火山”更加洶涌難控。美國《紐約時報》稱,事件發生當天,特朗普發表了一份基本是“各打五十大板”的聲明,遲至周一,才又追加了一份對白人至上主義暴力的譴責。這被該報專欄作者布魯尼批為“沒誠意”。
怎么走到了這一步
“我們怎么走到了這一步?”騷亂之后,弗吉尼亞州州長的這一發問,叩問著整個美國社會。
“這已不再是純粹的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矛盾,而是自20世紀70年代新一輪全球化運動以來,美國大量吸收新移民所產生的矛盾的大爆發。”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與其說這是一次種族的沖突,更可以說這是一次移民的沖突。
幾十年來,浩浩蕩蕩的移民潮大大增加美國少數族裔的人口。與之相應的是,自20世紀末以來,美國白人人口因為老齡化、少子化等因素出現明顯下降。
“一方面,部分少數族裔始終無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另一方面白人在一些地區成為少數群體,產生失落。”李巍指出,面對美國種族結構出現的變化,美國目前的制度體系和價值體系卻已沒有能力實現各個族群的有效融合。
2008年金融危機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重創影響至今,美國民眾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下降,使得因為移民產生的矛盾不斷激化,日漸浮于表面。
“美國不同種族之間的隔閡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潛意識中的種族歧視根深蒂固。”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征向本報記者分析稱,不同以往,此次騷亂暴露出來的美國社會存在的巨大分裂,不僅包括正在激化的傳統種族矛盾,還有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間的政治分野。“相對而言,自由派更加強調包容、融合和開放,白人至上者則不希望更多移民進入美國,而是保持以白人為主的美國社會。”袁征指出,雙方各持己見,互不妥協,難以達成共識,也讓社會的分層和割裂日益明顯。
一些分析認為,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臺以來,旅行禁令、修建邊界隔離墻、移民政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出臺,令美國社會撕裂現象愈發凸顯。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刊文稱,美國今天的局面與特朗普有分不開的關系。白人至上主義者秉持的修正主義歷史觀是特朗普勝利當選的推動,而特朗普入主白宮更助長了這股勢力的蔓延。
也許只是更多悲劇的預演
美國《紐約客》網站日前稱,發生在弗吉尼亞州的這場種族主義騷亂是今后更多同樣悲劇的預演。伴隨著事態的發酵,一場騷亂引發的是一次更為激烈的社會撕裂。
目前,美國國內,反“白人至上”示威持續不斷。另據媒體報道稱,白人至上主義者計劃本月26日在加州舊金山和伯克利再舉行兩場集會。特朗普的“雙方責任論”讓美國政商界也“炸了鍋”。除了受到商界領袖的冷落外,特朗普8月15日就此次騷亂發表的看法,還招致多位共和黨人士的指責。
“此次事件發生之后,特朗普含糊不清的表態和充滿爭議的言論,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進一步加深了矛盾。”袁征指出,彌合美國社會存在的巨大鴻溝,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特朗普政府并未表現出足夠的勇氣和魄力,來擔起彌合分歧的重任。“實際上,特朗普的當選,恰恰是美國存在重大裂縫的體現,加劇了美國社會的撕裂。”
“極右翼發動了文化戰爭,我們必須阻止他們”。日前,英國《衛報》以此為題,稱弗吉尼亞騷亂是一記警鐘,對一些人來說,美國內戰從未真正結束。
事實上,這記警鐘不只為美國敲響。
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針對此次暴力事件發表回應,表示必須采取有力行動對抗極右翼極端主義,并稱“我們在國內有不少事要做”。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對騷亂予以譴責。
近年來,隨著大量移民涌入歐洲,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正在抬頭的極右翼勢力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歐洲同樣面臨十分嚴峻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種族沖突已經成為整個西方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李巍說。
袁征也指出,類似的暴力事件不僅在美國發生,在一些歐洲國家也已出現。“如何讓新移民順利融入新的國家,成為積極的一部分,而不是帶來種族主義歧視上升等一系列問題,這需要各國政府甚至國際社會采取共同的努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