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8-25 10:18:08
倒貼“福”字、金雞報曉圖、配套齊全的筆墨紙硯……走進阿根廷書畫家馬丁·梅齊亞的家中,不大的一居室內擺滿了他創作的各類中國書畫作品,滿滿的中國元素讓人感到仿佛來到了一位中國藝術家的工作室。
現年49歲的馬丁沒去過中國,中文也說得不十分流利,但他能熟練地書寫篆隸行楷四種書體,能寫幾個常見字的甲骨文,喜歡梅蘭竹菊“四君子”,還能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樣的詩句。
馬丁對他的書畫愛不釋手,他說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撐,書法和繪畫只是技巧,其中的文化內涵和哲理才是這些作品的靈魂。
“學”字是馬丁最喜愛的漢字之一。馬丁在書房露了一手,短短幾分鐘他寫了不同書體的“學”字,看起來毫不費勁。只有馬丁自己知道,對于一個外國人來說,學習漢字和書法需要克服多少困難,可也恰恰是這些“方塊字”讓這個阿根廷人如癡如醉17年。
2000年,馬丁在阿根廷中國城里上了一堂中醫課,起初他只是想學習一些中醫知識來緩解自己的病痛,但在課堂上他見到了奇形怪狀的“中國符號”。出于藝術家的天性,他被這些“符號”的美感深深吸引。
他查遍了網上的資料,向當地華僑拜師學藝。慢慢地,他開始理解漢字的結構和含義。漢字就像一把鑰匙,引領馬丁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書畫不分家。憑借原有的繪畫基礎,他也掌握了中國畫的技巧。
在練習繪畫和書法的過程中,馬丁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更從中學到不少深刻的道理:竹子代表正直和謙遜,而繪畫需要“胸有成竹”的淡然和自信;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著純潔,作為藝術家更需要這種“與眾不同”的品格……
“中國文化有許多獨特的東西,但在不斷學習后,我發現世界上藝術和文化都是相通的。人類都向往美好的東西,無論從事哪種藝術,首先要心中有愛,這樣畫出的事物才是美好的,”馬丁說。
在結識中國書畫前,馬丁的專長是材料藝術——將塑料、銅、瓷器等各種材料運用到繪畫或雕塑創作中。如今,他將這些西方藝術的技藝完美地與中國元素融合起來。京劇臉譜造型的雕塑、油畫風格的《雙喜臨門》、以石灰和銅板雕刻的佛教心經……馬丁發揮無限的想象力,將中國藝術用別樣的形式呈現出來。
他欣賞儒家思想中“和”的觀念,認為藝術之間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沖突。在馬丁看來,中西文化結合讓他的作品更具生命力。通過馬丁自成一派的融合,中國藝術作品在阿根廷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愛。
他告訴記者,這些珍藏在家中的作品不久后要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家知名博物館中展出,這既是對他中國藝術品的肯定,也是一次讓阿根廷人接觸中國文化的絕佳機會。
創作之余,馬丁致力于中國書畫在阿根廷的推廣。自2014年起,馬丁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孔子學院開設了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兩門課。阿根廷的新年廟會、中秋廟會和各類中國文化活動上,總會有馬丁忙碌的身影。
相比機械地教授技巧,馬丁更愿意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體會中國書畫的奧妙,從中培養興趣。這位阿根廷老師常常告訴學生:“中國藝術都起源于生活,很好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掌握。”如今,馬丁一些出色的弟子已經可以獨立創作和繪畫了。
創作繪畫、練習中文、閱覽中國文化資料,馬丁日復一日從不懈怠,孜孜不倦地學習著新的知識。“學無止境,這是中國文化教給我的另一個道理,”馬丁笑著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