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10-03 09:02:10
10月2日,在美國西部城市拉斯維加斯,警察在槍擊事件現場警戒。新華社/美聯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 隨筆:子彈再飛,眼淚在飛
新華社記者蔣國鵬
“賭城”拉斯維加斯,10月1日晚間,本該如往常一樣是一個快樂之夜。然而,異常密集的槍聲劃破夜空,一顆顆罪惡的子彈射向正在享受露天音樂會的人們……
截至記者發稿時,發生在拉斯維加斯曼德勒海灣酒店附近的槍擊事件已造成至少50人喪生、400余人受傷。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傷亡最嚴重的槍擊事件之一。
兇手已經死亡。警方在其作案的房間內發現多支步槍。警方說,這是一起“獨狼”式襲擊,并確認行兇者為一名64歲的本地白人男性,行兇動機尚不清楚,也沒有證據顯示行兇者與極端組織、恐怖組織有關聯。
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再度將美國政府控槍乏力問題置于輿論風口浪尖。可以預見的是,與以往重大槍擊事件發生后的情況一樣,這一次問題依舊不會得到有效解決。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每次重大槍擊事件發生后,美國國內支持控槍的民意都會出現短暫反彈,而后又會較快歸于平靜。原因其實很簡單:至少在現階段,相比支持控槍,反對控槍更能代表美國社會的“主流”民意。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每次重大槍擊事件發生后,美國國內槍支銷量都會有較為明顯的增長。原因也很簡單:人們希望在政府出臺控槍行政措施之前買進所需槍支,以便日后在遇到威脅時“自衛”。
需要看到,在槍支暴力高發的時下,“擁槍自衛”已成為越來越多美國民眾的選擇。然而,槍支泛濫(民間槍支保有量估計在2.7億至3.1億支)也導致槍支暴力高發。二者相互作用,令控槍問題瀕于無解。
10月1日,在美國西部城市拉斯維加斯,工作人員在槍擊事件現場救治傷者。新華社/美聯
還應看到的是,在美國,控槍問題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社會問題,而是關乎歷史文化、憲政傳統、利益集團、政治勢力利益等的敏感問題。
美國數據服務商“槍支暴力檔案”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美共發生46593起槍擊事件,導致11652人死亡、23512人受傷。死傷者中包括545名0至11歲兒童和2432名12至17歲青少年。
蓋洛普公司去年進行的一系列相關民調顯示,約六成美國人對奧巴馬政府出臺控槍行政舉措表示“不滿”,相近比例的美國人認為擁槍可以讓自己“更加安全”,而支持政府對攻擊性武器實施禁令的人所占比例不到四成。
當年比爾·克林頓在總統任內強推控槍遭受重挫時,美國國內曾有一句諷刺他的口號令人印象深刻:克林頓輸了,美國贏了。時過境遷,今天,人們是否還會想起那句口號,是否會在心里默默問一句:美國,真的贏了嗎?
更令人擔憂的是,當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獨狼”這些元素與槍支暴力相結合時,又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槍支暴力檔案”統計結果所顯示的一個個冰冷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逝去的生命,是一個個破碎的家庭。
天空中,子彈呼嘯而過,眼淚隨風飛灑。
美國著名學者諾姆·喬姆斯基這樣寫道:“美國公民手中的槍支無法使這個國家成為良性之國,相反會使它變得更加冷酷無情、更具破壞性。盡管能夠識破某些反對槍支控制之人深藏不露的動機,但我們還是誤入了歧途。這很可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