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2022-09-20 08:45:09
編者按
9月5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分別發布了關于西北工業大學遭受境外網絡攻擊的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下屬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TAO)使用了40余種不同的專屬網絡攻擊武器,持續對西北工業大學開展攻擊竊密,竊取該校關鍵網絡設備配置、網管數據、運維數據等核心技術數據。調查報告揭開了“黑客帝國”的真面目,也向國際社會拋出一個問題:網絡攻擊無所不用其極,美國究竟是何居心?
□ 際文
近日,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和360公司分別發布了關于西北工業大學遭受境外網絡攻擊的調查報告,報告揭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長期以來針對包括西北工業大學在內的中國信息網絡用戶和重要單位開展網絡間諜活動。
作為擁有最強大網絡技術實力的國家,美國以“國家利益”為幌子,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無視基本道德信義,對他國實施大規模網絡竊密與監聽監控,嚴重損害他國國家安全和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網絡霸凌”大國的種種行徑,暴露了美國才是全球網絡空間不安全的罪魁禍首。
網絡竊密細節披露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13日公布《美國NSA網絡武器“飲茶”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在此次針對西北工業大學的攻擊中,美國NSA下屬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TAO)使用“飲茶”作為嗅探竊密工具,將其植入西北工業大學內部網絡服務器,竊取了SSH、TELNET、FTP、SCP等遠程管理和遠程文件傳輸服務的登錄密碼,從而獲得內網中其他服務器的訪問權限,實現內網橫向移動,并向其他高價值服務器投送其他嗅探竊密類、持久化控制類和隱蔽消痕類網絡武器,造成大規模、持續性敏感數據失竊。隨著調查的逐步深入,技術團隊還在西北工業大學之外的其他機構網絡中發現了“飲茶”的攻擊痕跡,很可能是TAO利用“飲茶”對中國發動了大規模的網絡攻擊活動。
9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就此事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對中國實施網絡攻擊和數據竊密的證據鏈清晰完整,涉及在美國國內對中國直接發起網絡攻擊的人員13名,以及為構建網絡攻擊環境而與美國電信運營商簽訂的合同60余份、電子文件170余份。報告顯示,美方先后使用41種專用網絡攻擊武器裝備,對西北工業大學發起攻擊竊密行動上千次,竊取了一批核心技術數據。美方還長期對中國的手機用戶進行無差別語音監聽,非法竊取手機用戶的短信內容,并對其進行無線定位。”
事件曝光后,9月8日,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就美國對我西北工業大學實施網絡攻擊竊密向美國駐華使館提出嚴正交涉。
事實上,中方已經通過多個渠道要求美方對惡意網絡攻擊作出解釋并立即停止不法行為,但是迄今還沒有得到美方實質性回應。正如發言人所說,美方行徑嚴重侵犯中國有關機構的技術秘密,嚴重危害中國關鍵基礎設施安全、機構和個人信息安全。美方有關行為必須立即停止,并作出負責任的解釋。
“黑客帝國”的真面目
美國政府主導的網絡犯罪已成為全球網絡毒瘤,中國是美國網絡攻擊的重要目標,但絕不是唯一目標。
長期以來,美國濫用其技術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實施大規模、有組織、無差別的網絡竊密、監控和攻擊,手段包括利用模擬手機基站信號接入手機盜取數據,操控手機應用程序、侵入云服務器,通過海底光纜進行竊密,在美國近100所駐外使領館內安裝監聽設備對駐在國進行竊密等,是名副其實的“黑客帝國”“竊密帝國”。
2013年的“斯諾登事件”讓國際社會得以一窺美國“黑客帝國”真面目。美國前防務承包商雇員斯諾登曝光美國政府廣泛進行網絡監聽,連自己的盟國都不放過。此后,一些西方國家媒體也紛紛揭批“盟友”美國的行徑:德國《明鏡》周刊報道說超過5億條德國電話和互聯網數據被美國國家安全局竊取,法國《世界報》則報道了法國境內約7000萬條電話數據被美國國家安全局竊取的情況。
2015年“維基解密”公布的據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網絡攻擊項目的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對希拉克、薩科齊和奧朗德3位法國前總統都進行過監聽,以了解他們的施政綱領和對外政策。
盡管各國輿論一致譴責,但美國非但沒有收手,反而變本加厲。2021年5月,丹麥廣播公司曝光了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丹麥國防情報局接入丹麥互聯網獲取原始數據,以監聽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法國、瑞典、挪威等歐洲盟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監聽丑聞曝光后,法國總統馬克龍以及默克爾均要求美國就此作出解釋。馬克龍說:“如果這一消息是準確的,這在盟國之間是不可接受的。”
對此,法國24小時新聞臺在報道中稱,美國網絡監控的野心并不新鮮,他們想要竊聽整個世界,包括他們的盟友。多年來,美國還打著“維護公共安全”的幌子,要求一些高科技公司在加密應用程序中設置“后門”,以便為其開展所謂“網絡執法行動”提供便利。
不僅如此,在美國國內,民眾隱私也被肆意踐踏。就在今年4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過去一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對美國民眾的電子數據進行了多達340萬次的搜查。
“今天美國越來越多地把監控手段應用到全球其他地區。”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法學教授科弗警告說。
違反國際關系準則
美國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在國內外大范圍監控、監聽等行為,招致國際社會的普遍不滿。
英國《衛報》認為,“9·11”事件的一大后遺癥是,美國成了“監控無處不在”的國家,其龐大的監控基礎設施數量激增,以至于沒有人知道它的成本是多少,也沒有人知道它雇用了多少人,“多年過去了,這個監控國家依舊在秘密地運行”。
曾供職于英國阿伯丁大學的國際法學教授托尼·卡蒂認為,《外國情報監視法》允許美國情報機構跟蹤世界上任何人的電子活動,這被廣泛認為是對世界各地人們人權,特別是隱私權的侵犯,是對其他國家管轄權的非法干預。
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兩名議員披露,美國中央情報局有一個秘密、未公開的數據存儲庫,一直在美國境內實施大規模監控項目。這兩名議員稱,該計劃涉及大量的數據收集,可以未經授權就對美國人進行“后門”搜查。美國《財富》雜志網站指出:“近10年來,美國情報機構大規模違規收集數據,這對美國來說,是最糟糕的事情。”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這樣一個竊密大戶,居然打著“清潔網絡”的旗號,聲稱要維護網絡安全。這充分暴露了美國維護網絡安全是假,打壓競爭對手是真;維護盟友安全是假,維護自身霸權是真。
正如有評論所說,對內虎視眈眈,長期以非法手段監控美國公民,對外長臂管轄,輔以多方竊密和網絡攻擊,美政府編造的“國家安全”種種說辭正一個接一個被世人識破,成為美國謀求霸權最顯著的政治注腳。
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對此,國際社會早有共識,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致力于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美國政府的惡劣行徑終將自食惡果。
□ 短評
網絡空間安全應由世界各國共同開創
眾所周知,美國為了鞏固其全球霸主地位,利用技術資源優勢,經常打著“國家安全”和“人權保護”的幌子,自詡為國際社會的“網絡衛士”“人權衛士”。實際上,美國從未停止過對他國政府、企業、個人的無差別監聽、竊密與攻擊,橫行網絡世界,無端發起單邊制裁,制造混亂。
諸多臭名昭著的監聽計劃,使美國網絡霸權暴露無遺。盡管美國極力塑造網絡自由民主的國際形象,但“棱鏡計劃”“怒角計劃”“星風計劃”“強健計劃”“上游計劃”“電幕行動”等監聽行為相繼被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舉世嘩然,使得國際社會不得不重新審視美國網絡戰略。
事實上眾多監聽丑聞僅僅是美國實施網絡監聽的冰山一角,即使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聲討,美國依然未放棄全球網絡監聽行動,繼續在網絡霸權的道路上我行我素、恣意妄為。
美國這種毫無底線地干涉他國內政,肆意踐踏他國公民人權的惡劣行徑,給全球互聯網安全帶來了嚴峻的風險和挑戰。
中國歷來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絡行為,致力于推動建立普遍適用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呼吁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2022年7月,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在北京成立,來自6大洲近20個國家的百余家互聯網機構、組織、企業及個人加入,成為初始會員。該組織的成立順應了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潮流,呼應了國際社會深化對話合作的呼聲。網絡空間關乎人類命運,網絡空間安全應由世界各國共同開創。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