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5-28 06:35:05
卸任村支書,重拾繡花針
——記省勞動模范、花垣縣十八洞村苗繡特產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順蓮
5月23日,石順蓮在十八洞村苗繡特產農民專業合作社繡制苗繡。 黃婷婷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婷婷
5月23日,石順蓮剛從第15屆深圳文博會回來,又緊鑼密鼓地對接上設計團隊,敲定大客戶中車株機需要的苗繡設計圖案。
2018年10月,石順蓮代表十八洞村與湖南工業大學、中車株機簽訂《十八洞苗繡產業精準扶貧三方協議書》,定下了5年苗繡供貨計劃。
眼下,中車株機今年的訂單來了,村里的繡娘有事做,石順蓮也更有干勁了。
苗繡產業搭上高鐵快車
湖南省勞動模范、苗繡工藝技師……今年65歲的石順蓮,頂著一堆“頭銜”,是個閑不下來的人。
2014年,石順蓮卸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退下來的石順蓮欣喜地看到,村里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自己不再需要忙村里事務了,正好可以“發揮余熱”,帶著村民找點事做掙點收入。
做什么呢?她想到自己年輕時心愛的苗繡手藝,想到村里300余名苗族留守婦女,她們個個針線功夫了得,何不召集姐妹們發展苗繡產業?
說干就干。當年5月,石順蓮把村里的婦女們組織起來,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繡特產農民專業合作社,自己擔任理事長。石順蓮還把家里的3間瓦房拿出來,改造成苗繡工坊,供繡娘們集中干活。
很快,合作社與花垣縣五新苗繡、金田苗繡、湘西指尖生花等公司達成了合作意向,接到了第一筆訂單,書簽、屏風、錢包……繡一朵花15元,這可難不倒心靈手巧的繡娘們。
接著,第二單、第三單……
可訂單的速度趕不上繡娘們飛舞的指尖。石順蓮開始發愁了,訂單不夠,繡娘們還是掙不到養家糊口的錢。
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石順蓮帶著村里的10位繡娘去湖南工業大學參加培訓,得知中車株機每年都會給相關國家贈送十字繡高鐵火車頭作為禮品,石順蓮動了些小心思,她給中車株機送上幾幅苗繡樣品。中車株機相關負責人如獲至寶,當即決定,以苗繡替代十字繡,向各國展示融入了民族元素的高鐵新畫幅。
“中車株機每年至少可以提供10萬至20萬元的苗繡訂單,村里的繡娘們有穩定的活干,我的心也放下來了。”石順蓮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不近人情”的苗繡帶頭人
苗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兼有粗獷、秀麗、細萃、素雅4種風格,圖案錯落有致,講究虛實得當,配色方面也極為考究。
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是繡娘們的拿手好戲,繡火車頭,倒是平生頭一遭。
雖有合約在手,石順蓮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她從村里上百名繡娘中重重選拔,挑出技藝精湛的12名繡娘,再次帶她們赴湖南工業大學,和設計團隊學習、溝通,不斷調整火車頭的圖案,融入傳統苗繡的龍鳳、孔雀、花草等元素,最終定下了7幅送往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苗繡火車頭作品和75個苗繡包包。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然就沒有下一批訂單了。”石順蓮反復提醒合作社的成員們。
面對苗繡,平時為人熱情隨意的石順蓮顯得有些不近人情。
繡娘們說,石順蓮作為苗繡帶頭人,技藝最佳。她會一針一線悉心指導,也會拿著她小孫女畫畫的米尺,仔細丈量檢查其他繡娘的作品。歪了,重來;顏色錯了,拆掉再繡……直到她們都能高品質完成作品后,石順蓮才放心地開始繡自己手頭上的“火車頭”。石順蓮往往要從早上8時忙到深夜,10天時間,便帶領繡娘們完美地完成了訂單。
繡娘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中車株機對7幅作品十分滿意,12名繡娘中,最多的掙得了5000余元。
石順蓮說:“有人羨慕我,說現在十八洞村大變樣,我們嫁過來是嫁對了;其實,我們有現在的好日子,不是我們嫁得好,都是我們憑雙手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讓繡娘在家門口繡花掙錢
“這樣的‘火車頭’,手巧的繡娘一年最多可以繡20幅,按2000元一幅來算,繡娘們可高興死了!”跟記者說話間,石順蓮還在為村里的繡娘們盤算著。
常常,到了傍晚時分,田里的事情忙完了,晚飯也吃過了,坐在院子里的石順蓮便反復思考,如何才能讓更多人喜愛、了解苗繡,接到更多的苗繡訂單?
她有時會召集繡娘一起討論,有時會打開微信,聯系熱愛苗繡的企業家、專家。石順蓮的微信名就叫“十八洞村苗繡合作社石順蓮”,她說,任何人愿意跟她討論苗繡,加她微信,她都會十分樂意地通過。
而只要有外出參加展會的機會,石順蓮更是來者不拒。
作為苗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此次參加第15屆深圳文博會,石順蓮不僅自己現場展示苗繡針法,還組織起村里的文藝隊,穿上精美的苗族服飾,設下攔門酒,唱起動聽的苗歌,想方設法留住人們的腳步,吸引更多人了解苗繡。
參加展會收獲滿滿,石順蓮帶去的70多樣書簽、手提包等苗繡產品,在展會上成了搶手貨,全部售罄,還有廣東企業和石順蓮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最讓石順蓮感慨的,是重慶一家成立了近20年的苗繡公司的產品。那些產品設計精美、手工精細、用途廣泛,讓石順蓮自嘆不如。
可是這也讓石順蓮看到了苗繡市場的潛力,她充滿信心:“慢慢來,我們村里的繡娘們,一定可以在家門口靠繡花掙到更多錢。”
■工匠感言
一顆匠心,就是不忘初心,將民族技藝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石順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