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6-10 06:27:06
鳳凰縣麻沖鄉高通村“地無三尺平”,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產業扶貧圍繞高山有機稻做文章——
高山水稻種出了“名堂”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6月4日,鳳凰縣麻沖鄉高通村貧困戶麻求保在家練習插秧表演。他踩著歡快的鼓點,配合夸張的動作,吸引了眾多村民前來觀看。鼓聲、笑聲連成一片。再過兩周,高通村第二屆“農耕文化節”就將開幕,屆時,麻求保將上臺表演插秧節目。
高通村地處武陵山脈深處,村民們怎么也想不到,地無三尺平的高通村,竟然種水稻種出了“名堂”。這兩年產量、產值連年增長,今年預計全村500畝稻田產值可超30萬元。
大膽的設想
按常理,種水稻平原地區才有優勢。但群山環繞的高通村種植水稻同樣有來歷。
“村民們習慣將山溝里、土坡上一些稍平整的地方整理出來,種上水稻。”高通村村支書麻常玉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開墾,村民在半山腰和山溝里開出了500畝左右的梯田,每年種植一季雜交稻,但產量不高,每年產出的稻谷還填不飽村民的肚子。全村共有166戶75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206人,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
去年3月,建行湖南分行派出新一輪駐村幫扶工作隊駐村幫扶。駐村伊始,幫扶工作隊發現,高通村雖然沒有成片的耕地,卻有著 “八山九水”的獨特資源,農業灌溉用水充沛,這也是村民們開墾梯田種植水稻的原因所在。
因地制宜,用活現有資源,引導村民種植高山有機稻脫貧致富。一個大膽的設想在幫扶工作隊隊員譚浩的腦海中出現。
幫扶工作隊請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科院的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后得出結論:高通村適合發展高山有機稻種植。
村民的擔憂
幫扶工作隊召開村民大會,剛說出種植高山有機稻的設想,村民們就“炸開了鍋”,大家擔心種植水稻難以脫貧致富,不少村民當場離席。
為獲得村民的支持,幫扶工作隊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組織村支兩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去新化縣紫鵲界梯田參觀學習,開拓視野,請營銷專家介紹當前高山有機稻的市場行情。
慢慢地,部分村民表示愿意嘗試種植。幫扶工作隊趁熱打鐵,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科院簽訂合作協議,由自治州農科院派出專家,定期為村民進行水稻種植培訓,教授村民施肥、防病、除蟲等技術。引導村民成立高山有機稻種植加工合作社,建行湖南分行從捐贈資金中拿出50萬元代村集體出資入股,村民以土地入股,盈利后,村民、村集體按比例分紅。
市場的力量
高通村的梯田隱藏在群山叢中。站在山頂俯瞰,一丘丘梯田錯落有致。眼下,正是一季稻插秧時節,村民已將梯田整理好,蓄上了水,陽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好一幅山水畫。
“以前,世代種水稻,肚子都填不飽;現在,同樣種水稻,卻賺錢了。”貧困戶麻求保說,他家去年種了4畝“玉針香”高山有機稻,純收入將近8000元,今年預計純收入可超萬元。
去年種植高山有機稻,讓村民大開眼界。今年,村民自發將500畝梯田整理出來,準備全部種上“玉針香”高山有機稻。
建行湖南分行幫扶工作隊隊員譚浩介紹,去年,高通村舉辦了首屆“農耕文化節”,錄制插秧、施肥等短視頻,對“玉針香”高山有機稻進行推廣,效果很好。產品上市時,幫扶工作隊利用建行湖南分行“善融商務”“金湘通”“龍支付”等渠道進行推介,短時間便獲得了市場認可。目前,高通村已為“玉針香”高山有機稻注冊了“鳳凰叮咚響”商標,打出了品牌。如今,禾苗還在田地,就有客戶下了訂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