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至22日,由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中國周易學會、國際易學聯合會、天水市人民政府、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天水師范學院主辦,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承辦,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周易研究》編輯部協辦的2022年伏羲文化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甘肅天水、山東濟南分別設立會場同時召開。
開幕式上,天水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李正元,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尚信,原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長、甘肅省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津梁先后致辭。開幕式由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文東主持。李正元在致辭中指出,甘肅天水作為伏羲氏的誕生地、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和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伏羲易學文化在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尚信回顧了十四年前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中國周易學會與天水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海峽兩岸易學文化研討會”的盛事,并表示,本次論壇在各主辦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有力助推伏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助推易學學術的繁榮、創新。他指出,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獨創的易卦符號體系,開出的是一條以注重有機整體思維和辯證思維、注重宇宙生命關懷、注重天人合一等為核心的文化發展道路,發揚伏羲文化精神中的開創精神,要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在傳承伏羲所開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吸收、融會外來文化,以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為提升宇宙生命關懷做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新貢獻。
張津梁在致辭中談到,一系列珍貴的人文遺址和實物證明了古籍中有關伏羲生于成紀、長于成紀的記述,證明了天水是羲皇故里,是中華古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他強調,天水歷來重視伏羲文化的傳承弘揚和研究開發,而配合公祭伏羲大典活動舉辦的伏羲文化論壇產生了一批重要的學術成果,為發掘研究、宣傳弘揚伏羲文化做出了不懈努力。他表示,參加本次論壇的都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伏羲文化研究領域有見地、有成果、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希望大家共同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形成一批重要學術成果,為促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推動伏羲文化研究健康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后續的兩場大會發言以及接下來兩天的六場會議中,與會專家暢所欲言,圍繞伏羲文化和易學研究的眾多問題展開討論,其間言語交鋒、思想碰撞不斷,取得了較好的研討效果。本次會議一方面力圖“返本”,立足于伏羲文化、先天易學研究,從考古學、歷史學、文獻學、傳統哲學等多種角度對中華文明原初形態、遠古文明重要符號進行探索,追溯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源頭,并由此重新審視中華文明生長綿延的內在機理,為保存和發揚傳統文化積蓄了豐富素材;另一方面追求“開新”,針對易學創新的視域、觀念與方法展開討論,并對大陸易學研究進行了反思和展望,在此基礎上聚焦于《易傳》的“生生”哲學,對建構以“生生”為核心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哲學思想體系,實現易學與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多維的討論,為易學研究未來的發展和轉化提供了新思路、新動能。
會議結束前,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克賓對會議內容進行了總結。他表示,中國哲學在未來大放異彩,離不開學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步,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將會致力于易學與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之做出積極的貢獻。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湖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河北大學、鄭州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等二十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百余名學者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