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5日訊 10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53.9萬億元上升到114.4萬億元。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為39.8%,信息服務市場規模為12.5萬億元。
10年來,中國移動營收從5604.1億元增長至8482.6億元。據中國移動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2022年上半年營收4969億元,預計中國移動全年營收將跨入萬億大關。
這10年,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10年,也為中國移動提供了發展契機,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表示。
社會經濟發展成就中國移動
“2008年,在金融危機等全球經濟形勢萎靡的背景下,國內通過4萬億投資拉動消費,10年間GDP從2009年的30多萬億增長到2019年接近100萬億規模,而新基建則與國家未來10年發展息息相關。作為基礎電信運營企業,中國移動發揮扁擔效應,服從國家戰略布局,通過投資促進消費,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需要。”
所謂扁擔效應,即指通過投資拉動經濟,或者促進投資拉動消費,這是經濟學的一個概念,曾劍秋表示,ICT作為戰略產業在培育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信息通信業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也為中國移動自身實現從3G跟隨、4G同步、5G引領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會。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5G+——5G如何改變社會》一書中指出,在3G和4G時代,中國移動通過建設運營3G TD-SCDMA,促進中國信息通信業首次構建完整產業體系,并推動中國主導的4G TD-LTE國際標準走向全球、規模應用。面向5G,中國移動在5G需求的提出、5G國際標準的制定、5G關鍵技術的引領、5G端到端產業的構建、5G對賦能各行業的開拓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10年來,我國移動通信建設基站規模超過千萬站,其中,中國移動基站規模從2012年超過100萬站增長至550萬站。曾劍秋表示,550萬站的確是很大的網絡規模,其中大部分是4G基站和5G基站,尤其是投資4G/5G以后,網絡規模擴大的同時,帶動了網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消費。
“如果把3G比喻為行駛車輛的4車道,那么,4G便是40車道,5G是400車道。過去,用戶認為,彩信資費比較貴;4G時代,隨著網絡規模建設,40車道可以讓用戶可以隨意刷抖音等視頻應用,主要得益于網速快和資費大幅降低;5G時代帶寬越來越寬,單位流量資費也在大幅下降。4G初期,移動流量資費為0.3元/MB,5G時代移動流量資費約為4元/GB,流量資費比大幅下降。”
10年來,我國手機上網比例達99.7%,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130多倍。其中,中國移動移動用戶數據流量從36MB提升至12.6GB,增長了349倍。曾劍秋表示,流量的激增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5G、千兆光網作為經濟社會信息流動的主動脈,促進了視頻業務的發展,替代傳統短彩信,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基礎通信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短視頻業務開展電商等線上消費。同時,流量激增背后也體現了社會的變革,社會各行業對于數據、流量的需求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AI+視頻廣泛應用于城市管理、工廠生產和數字鄉村等方面。回望多年前,電信運營商與OTT的同質競爭,體現了對傳統業務替代的憂慮,但未來,“社會需求及數字產品服務的多樣化,這種變革將給電信運營商轉型發展帶來機會。”
數字經濟成為引領增長重要引擎
10年來,我國數字消費市場規模全球第一;工業互聯網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華為、中興成長為全球通信設備龍頭企業;全球前十大移動手機廠商有8家是中國企業。
曾劍秋認為,從消費者角度看,經濟快速發展,用戶富裕成為數字消費主要驅動力;從產業發展看,包括新基建及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投資,使得產業鏈上產生了不僅僅包括中國移動等全球領先的電信運營商,還有知名的通信設備企業和終端企業;從網絡側、終端側到資費等多方因素促進,使得多年來用戶使用移動通信整體成本的逐步降低,促進了數字經濟的發展,“這些發展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從新基建到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影響深遠。曾劍秋認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需要從存量和增量的角度看待數字經濟的發展,包括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的規模應用,推進了國內數字化轉型進程。
10年來,視頻業務得到發展和普及,視頻圖像類非結構化數據在傳遞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流量,只有5G方能滿足數據帶來的變化以及大數據劇增的發展趨勢。過去,結構化數據在大數據或者數據庫中占比達到了90%以上,大數據的發展使得數據結構發生變化,傳統的結構化數據或者邏輯數據將從原來占比90%降為10%,非結構數據或半結構數據占比將達到90%。
曾劍秋表示,5G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緊密聯系,只有通過5G+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融合基礎新型信息服務體系,才可以滿足未來流量激增下數據使用的需求。而這也與中國移動面向算力時代推進網、云、數、智、安、邊、端、鏈(ABCDNETS)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集成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
“數字化實際是實現0、1的過程;而數智化是以5G等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是基于數字技術的應用。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營收的增長,也驗證了從數字化向數智化發展過程中場景應用的效益提升。”
因此,面向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移動提出了向提供連接+算力+能力的服務轉型,這體現了網絡、數據和算力三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談及算力,曾劍秋認為,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發展深遠,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比如,超算能力可應用于天氣預報等。
隨著多年發展,“連接”已成為一種社會級服務,實現了任何人可隨時隨地接入高速網絡;為充分發揮信息的關鍵驅動作用,亟需推動算力、能力成為新的社會級服務,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民生的深度融合,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變革。
在網絡能力方面,2022年8月底,國內建成了近200萬5G基站,全球規模占比超過70%;數據能力方面,截至2021年底,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20萬標準機架,在用數據中心服務器規模1900萬臺,存儲容量達到800EB;算力總規模超過140 EFlops。
目前,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增長的重要引擎,在對沖疫情影響、恢復生產生活、增強發展動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基礎通信運營企業具有網絡、數據、技術等天然基因,積累了數智應用融合創新的寶貴經驗,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曾劍秋指出,新基建讓5G等新型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服務于社會、企業及每一個人,通過5G+應用解決現實社會發展中的痛點,可以讓中小城市、邊遠農村地區遠程享受大城市的醫療、教育等資源;利用高速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線上新經濟;人們隨處享受高清視頻應用的快捷……電信運營商通過拓展5G應用服務國家整體的信息化發展,使得社會效益最大化。因此,中國移動應該和其他運營商一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閃電新聞記者 秦霞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