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摩崖刻經與儀式空間的生成--僧安道一國際學術論壇在濟寧學院舉行。論壇秉持兼容并蓄的學術思想,圍繞“跨學科研究與摩崖刻經現象”“摩崖刻經與美術史研究”“金石考古敘事與僧安道一摩崖刻經新發現”等三個專題進行深入研討。
在對“問題”多視角的探究中,不斷滲透與借鑒藝術學、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與宗教學多學科方法,以跨學科探索、研究資料共享與古典藝術向現當代轉化等諸多方面共同推動傳統“新金石”文化的發展與生長。
本次論壇是對學術研究傳統思維定勢的突破,也是對于“新金石”研究路徑的正當性與合理性的一次自我探尋,動態地展現了其最新研究的方式方法與學術成果。
據了解,安道一是中國北齊高僧、書法家,今山東東平人。安道一刻經字大如斗,歷來被稱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楊守敬《平碑記》說:“擘窠大字,此為極則”。因其書藝甚高,開一代新域,中外影響頗大。鐵山摩崖刻經《石頌》稱安道一書法“精跨羲誕,妙越英繇”。
研討結束后,參會專家學者一行前往鐵山、崗山和卓山對摩崖刻經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和考察。
本次論壇由濟寧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聯合主辦,濟寧學院美術學院、新金石學研究所承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山東省博物館、河北省邯鄲響堂山石窟藝術博物館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參加活動。(張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