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24日訊 哈爾濱的“爆火”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近日,一場由“給哈爾濱回禮”引發的“農業大摸底”,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開展起來。隨著山東聊城靈芝、安徽六安鵝肝、甘肅南美對蝦、四川魚子醬、貴州抹茶等等紛紛走上舞臺,面對各地的“隱藏款特產”,廣大網友紛紛感嘆:我對家鄉竟然如此不了解,家里到底還藏了多少好東西!也有好奇的網友驚訝發問:靈芝不是長在山上的嗎?山東聊城的靈芝,是咋種的?
答案就是:大棚。
聊城冠縣的自然環境確實不完全適合靈芝生長,但冠縣的靈芝產量卻是遙遙領先,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農業科技。
“大棚里搭建了有助于靈芝生長的環境,但我們進去待久了只會覺得悶熱潮濕。幸好有了聯通的數字鄉村平臺,很多工作只需要遠程操控就可以完成了。”聊城冠縣靈芝產業園內一位工作人員講解道。
靈芝又稱靈芝草、仙草、瑞草,孢子粉更是傳統珍貴藥材,每斤上百元,破壁深加后按克賣,價格更高。聊城冠縣素有“靈芝之鄉”美譽, 總產量占全國產量的50%,交易量能達到全國的六成以上,年產值約25.6億元,被中國科學院命名為“靈芝產業化生產基地”,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靈芝生產經營集散地。
中國聯通為示范園打造的靈芝產業綜合監管平臺,系統利用地理信息、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產品質量監管為核心,通過實時感知、移動作業、信息回傳,一期已實現靈芝成長環境、加工環境、人員操作等各關鍵節點的全流程管理,二期將依托聯通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實現靈芝產品溯源,并建設網上交易平臺,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多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縱深服務。
數據集中到平臺,借助各種“千里眼”“順風耳”和“智慧大腦”,不但降低了人工人力成本,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生產作業者的安全,還實現了良好的質量監管,提高了生產效能,為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和產業集群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一舉多得。
“靈芝生長環境非常講究,需要在溫濕度和二氧化氮標準濃度的環境下生長,傳統做法靠人判斷,受‘天’影響,只能在春夏種一茬,產量很低。”園區負責人鄒鋒介紹說,“現在依托聯通網絡承載能力,示范園里的40個高標準立體科技種植棚提檔升級,采用數智平臺控制溫濕度和光照、通風等,為靈芝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并在全國率先實現‘工廠化’生產和反季節種植,同時通過密閉吸抽收集孢子粉,收集率達到98%。”
此外,在山東,中國聯通參與建設的濰坊諸城的畜牧業發展中心大數據平臺、青島平度的5G+規模化養豬系統等,都對提升當地或者企業農業管理效率,實現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作出了極大貢獻。借助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結合現代生產管理經驗,中國聯通推進“互聯網+”畜牧業、漁業、禽蛋、特種養殖等跨界創新融合,充分考慮地理位置、資源環境、社會經濟、政策規劃等因素,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區打造了智慧農田、智慧種業、智慧種植、智慧畜牧、智慧漁業等多款平臺,科學布局、數字監管,有效提升了農業現代化管理水平。
始于網絡,但不止網絡。中國聯通一方面傾斜通信資源,著力打造精品網絡,實現“5G基站建在村邊,光纖通到農戶家中”;一方面通過數字鄉村平臺、定點幫扶等為廣大農民傳授養殖種植知識、電商運營技巧,從網絡基礎和實操能力上,助力電商直播在農村“落地生根”,農民農產快銷增收。
網絡上的討論大大增加了聊城靈芝的“知名度”,相信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各地特產“實力出圈”。中國聯通將一如既往踐行央企擔當,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手段,助力更多農民、農業、農產品實現:好品憑“云”力,四海暢其流,農業得“數”益,農民保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