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5-05 10:46:05
村里老屋變身“文藝范”書院
壽光一村民建造公益書院,打造免費看書場所
在壽光田柳鎮王高東頭村出現了一座先生書院,是用上世紀70年代的一處老土坯房改造而成,而且滿屋的畫作、懷舊的擺設,讓這座斑駁的老屋呈現出了新鮮的“文藝范”,也讓這座失去了本身價值的冷清老屋,成為了全村看書讀報的新場所,再次發揮出新的價值。
村里沒有閱覽室
村民辭職回家建書屋
田柳鎮王高東頭村位于壽光市北部,而先生書屋就位于村子偏東的位置上,由于門口都是建的二層小樓,看不出與其他人家有什么不同,進到院子里面,才會發現是一處“文藝范”十足的書院。書院的主人王之明今年剛滿60歲,曾在鎮上做過會計,后來在壽光一家知名企業做財務總監,正值退休年齡的王之明本可以繼續工作,卻因為兒子王軍的一個建議,辭職在家建造了這所公益書院。
王之明的兒子王軍是先生書院的創始人,第一家“先生書院”在云南省的梁河縣,成立于2015年11月28日。梁河是典型的農業縣,距昆明約700公里,距中緬邊境僅有幾十公里。城里沒有電影院,報紙、書籍多為黨報黨刊,唯一的書店卻在賣鞋子,成千上萬的孩子,就生活在這樣的匱乏里。這種匱乏讓王軍決定開辦先生書院,要“把最好的文化藝術傳播到最偏遠的地區”。如今,王軍已經在云南德宏兩盒縣、曲靖等地見了好幾所先生書屋。
2017年春節的時候,王之明一家到云南過春節,并去看了兒子在云南的書院,在兒子的鼓勵下,王之明決定回家辭職建書院,地址就選在自家的老屋,當初沒有拆掉老屋是想著老父親不在了,留著老屋好有個念想,沒想到現在還派上了用場。“村里沒有閱覽室,鄉親們也不怎么看書讀報,光顧著掙錢。”王之明說,現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必須有這樣一個地方讓大家讀讀書,除了掙錢,文化和藝術也不能缺少。
過完春節,王之明從3月11日就開始了對老屋的改在,所有的設計都是有兒子王軍負責,一個多月的時間下來,
一輛大金鹿換來的老屋
變成“文藝范”書院
5月4日,一場春雨過后,院子里的青草顯得格外有生機,與一旁斑駁的老屋磚墻形成鮮明的對比。用來建書院的老屋有70個平方,加上約70平方米的院子,這就是先生書屋的全部。老屋是王之明父親留下來的。“當時我父親是縣委干部,單位給了一輛大金鹿自行車,賣了150元蓋的這所房子。”王之明說,老屋是上世紀70年代蓋的土坯房,總共四間,雖然已經40多年,依舊非常結實。記者注意到,房子每堵墻都厚達半米。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改造,老屋可謂改頭換面,拆掉了部分老瓦,換成了透光非常好的玻璃天窗,部分墻面也進行了粉刷,東屋的南墻整個用一堵玻璃幕墻進行替換,而且底部一只大魚缸,使得整個屋里十分透亮。
院子里挖出一個圓形的魚池,周圍則是種滿了青草,一旁擺著用老樹墩子做的茶桌,上面擺放著茶具。王志明說,雖然自己不喝茶,但是要給來讀書的人提供喝水的地方。
屋內的家具則是老式的木質家具,年代感十足,老式的電視機、上世紀70年代的縫紉機和一個老式大木箱,再加上幾把椅子,成了屋里為數不多的陳設,一旁的小書架上,擺放著百余本圖書,數量隨不多,但種類比較齊全。除此之外,屋內掛滿了王軍的畫作,使得整個屋子充滿藝術氣息。
欲募捐兩萬本書
打造免費看書場所
5月4日,來自周邊鄉鎮和壽光市區的不少市民來到書院參觀,侯鎮的一位張先生看后說,過幾天整理一些家里閑置的書籍帶過來,送給書院。
王之明和兒子王軍也發動網友捐書。“起初改造房子很多人捐錢,可以說是眾籌吧”。王之明介紹,當初改造房子是花了將近五萬元,其中兩萬八千元就是大家眾籌的,有捐一塊錢的,也有捐兩千的,最后自己掏腰包了兩萬多元,把這個書院改造完成。
“現在就是缺書了,目標是兩萬本書”王之明說,很多人得知有這個書院以后主動聯系他表示要捐書,首批百余本是濰坊科技學院送來的,定做的三個大書架就送來了,還有書桌和板凳后面也會陸續配齊。
說道今后書院的發展,王之明說書院唯一的成本可能就是他買的茶,今天也會一直免費,讓村里的老少爺們有個看書和聊天的地方,尤其是給孩子們有個看書的地方,更多的接觸到外界的文化和藝術,他也愿意給大家提供這么一個場所,免費提供茶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曉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