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9-22 15:41:09
臺灣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 林安梧
齊魯網9月22日訊(記者 田達 周諾 董少鯤 冀姣)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9月20日至21日在曲阜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儒家思想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儒家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怎樣的關系?儒學在現代生活中該如何運用?帶著這些問題,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理響中國》欄目邀請臺灣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的院長林安梧對相關問題展開解讀。
談到如何理解本屆儒學大會“儒家思想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林安梧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法很好,因為儒學最注重共同體,認為人不能離開共同體而生活。荀子講“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儒學認為人不能離開天地的共同體、人倫的共同體、政治社會文化的共同體,所以儒學來談共同體是最好的。有共同體才真正有“自我”,“自我”不是放在個體性上,而是放在家庭人倫、放在社會、放在國家,甚至更寬廣的方面。《大學》里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現在也有“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想法。《禮記》里也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中國現在國力強盛起來,要回到自己真正的“傳統”,承天命、繼道統、立人倫、傳斯文。
林安梧認為,生活里有儒學,孝悌之道是中華民族永生的奧秘。“孝”是對父母、對祖先,“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孝”是對生命根源的縱貫的追溯和崇敬。“孝”相對“慈”,是順著生命根源的一個縱貫延伸。“悌”,友愛兄弟姐妹,一直到尊敬長上,是順著生命根源的橫面延伸,所以,“孝悌慈”三個字是整個中華民族永生的奧秘,人類文明很少像中國的民族文化一樣歷經千年而不衰。
對于儒學應如何應用,林安梧認為,儒學不是只做紙上談兵的學問,而是要真正落實,而且它是有情懷的,《論語》里講“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恭敬的恭,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你恭敬的話,人家就不敢侮辱你;你能夠寬懷,便能得眾;你真正能自信、能信人,別人才能夠把責任托付給你;你勤勞,才會有效率;你只有真正愿意把恩惠給別人,別人才真正愿意為你做事。這個運用于經營學,非常管用。林安梧認為,最近這些年,陽明學興起,在經營學上非常有效,當下人“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代表著人們公民意識的提升,代表著整個社會文化訴求的提升。
提到少兒讀經,林安梧認為,主要有三個優點。一是經典。經書是很正面的,能夠增強正能量。二是少兒讀經有利于記憶的訓練。年少時做一些記憶訓練,對腦力的開發有好處。三是背誦讀經可以強化專注力。同時,林安梧認為,要采用鼓勵的方式,嬰兒赤子之心是最伶俐、最好、最活潑的,所以要多鼓勵。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即使不愿意背,誦讀也很好。
最后,林安梧認為,儒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年代,去考慮儒學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有人倫的人權、有民本的民主,還有自學的自由,肯定會更好,希望大家一起為儒學努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