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

鄉村振興先鋒譜——石縫扎根,原山林場荒山變金山

來源:農村大眾

作者:

2017-12-17 18:09:12

timg.jpg

建場60年,淄博市原山林場經歷了從荒山禿嶺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巨變。60年光華,巍巍原山不語,一代代原山務林人鑿坑種樹,石縫扎根,用實際行動和美好的青春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這一偉大論述。

他們“以副養林,以林興場”,走向市場辦林場,再苦再難都沒砍過一棵樹。如今,這座曾經被稱作“石頭山”的原山浴火重生,不但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4.4%,而且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量等各項指標都實現成倍增長,林區內連續20年實現零火災。原山林場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字輩國有林場,一躍成為我國國有林場改革的樣本。

山綠:鑿坑種樹  “石頭山”變綠水青山

“森林是我場的立場之本、發展之本,森林也是我們的生存之本、旅游之本;保護好這片森林,是我們對淄博人民的保證,也是對蒼天所立下的誓言。”——孫建博

鑿石種樹 雨季造林

滿目青翠,流水潺潺,從嶺西營林區到樵嶺前營林區,再到鳳凰山營林區,驅車30多公里,記者親眼目睹了這里的繁盛,松樹、柏樹、刺槐等各種各樣的樹木像衛兵一樣矗立在原山林場。

然而,60年前的原山林場卻與今天有著天壤之別。原山林場始建于1957年,當初的森林覆蓋率不足2%。今年74歲的“林一代”段新安用“群山裸露,滿目荒蕪,十年九旱”來形容60年前他見到的原山林場。他說,那時候的原山被人們稱為“石頭山”,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樹棲。

在樵嶺前營林區,記者見到了正在此值班的于同德,作為一名“林二代”,他和他的父親于茂盛都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這片山林。據他回憶,老一輩林場人都是住在山上的石屋里,結婚、生子都在石屋里面。他們每天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造林!造林!

“我小時候,這里到處是裸巖,到處是石頭,幾乎看不見綠色。據我父親回憶,那時候他們往往挑一根扁擔上山,一個籃子里放樹苗,一個籃子放土壤,他們就這樣一點一點地鑿坑種樹。沒有他們,就沒有這片山林啊!”57歲的于同德望著這片山林感慨。

因為十年九旱,在原山林場,“三不栽”的故事在一代又一代的林場人中間流傳,即“不下雨不栽,不下透地不栽,不連陰天不栽”。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第一代務林人不問付出,努力造林。

“那時候,往往汗水、雨水順著褲腿一起往下淌。”段新安說,“樹小的時候怕不活,活了又怕讓牛羊給吃了,防火期內又怕被火燒了,長大了怕被人偷了。這片林子長起來不容易啊,說實話就像拉扯小孩一樣!”

“石頭山”森林覆蓋率達到94.4%

在“石頭山”上栽活樹木并不容易,往往是“年年栽樹不見林”。1996年上任的新場長孫建博把宜林地分段編號,每人承包一塊,包期3年,拿出工資的20%作為抵押金,秋后驗收成活率達到85%以上再補發并兌現年底獎金。這一舉措使原山林場造林成活率一下子提高到了90%以上。

如今,原山林場被當地人親切地稱作“淄博的肺”。在一輩輩原山人的努力之下,如今的原山林場郁郁蔥蔥,鳥語花香,104科、374屬、730種植物在這里扎了根,上百種鳥類在這里安家落戶。林場森林覆蓋率達到94.4%,企業集團年產值過億元。

“引水上山、雨季造林”的植樹經驗也成了“原山基因”,在原山人的血液中代代相傳。“原山精神”也被人們總結提煉,展示在了新建成的山東原山艱苦創業紀念館中,每年來此接受教育的干部達十幾萬人次。

種樹和育人一樣 是一輩子的追求

讓“石頭山”森林覆蓋率達到94.4%,記者起初以為原山林場會有植樹秘訣。一聽記者這么說,現在任職原山林場黨委書記的孫建博笑了笑:“原山林場在種樹方面并沒有什么秘訣,靠的就是一輩子的理想、信念。種樹和育人是一樣的,種上一棵樹,就像生了一個孩子,是一輩子的追求,是一生的社會責任。如果你一輩子追求綠色、綠化、生態,你肯定能種好樹。”

孫建博坦言,來到原山的這些人,沒有一個是三心二意的,他們一輩子就一個信念,那就是把樹種到山頂上,種在石頭縫里,看好樹,管好樹。

“每年3月12日植樹節種樹不要一陣風,不要急功近利。只要有了理想,有了信念,‘綠滿齊魯’不是夢想。”孫建博說。

原山林場黨委書記孫建博(左二)一有時間就深入場區與職工深切交流。

“學栽樹”是1070名職工上班第一課

原山林場的每一名職工都是“種樹能手”“護樹達人”。原山林場總共1070名職工,他們一個人能干五個人的活兒。“我們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冬季要去防火,春秋兩季要去栽樹,旅游季還要去檢票和維持秩序等。”原山林場辦公室副主任陳瀟說。員工來林場上班的第一課就是學栽樹,不光要會栽、還要栽得活,栽得美。

“來林場就是種樹的、看樹的、管樹的。我們的職工來這里上班的第一課就得學這些基本功,只有考試合格,才是我們原山林場的人,這是林業人的規則。”孫建博說。

綠化從荒山走向城市

如今,植樹季節,原山林場不光在林場綠化,還走出去到城市綠化、到社區綠化、到公園綠化。著名的淄博市孝婦河濕地公園、淄博市青年公園的綠化工作皆出自原山林場之手。“在無比艱苦的條件下,老一輩林場人把荒山綠化了起來。現在,我們成立了綠化公司,向山綠化的同時,也向城市綠化,我們要奉獻社會啊!”原山林場副場長徐立剛說。

與此同時,原山林場成立了中國北方花卉種苗研發中心,能培育出100多種優質樹苗,其綠化苗木產業實現了“買全國,賣全國”,一年的綠化額能夠達1億元。在國有林場普遍缺乏育苗資質的大背景下,原山林場成了全國林場學習的榜樣。

場活:“要飯林場”大膽改革 

再苦再難都沒有砍過一棵樹

“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過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為國家做貢獻”——孫建博

遭遇財政“斷奶” 政策“斷糧”

1980年,國務院出臺了有關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政策,原山林場被確定為首批試點單位。“上級要求林場經費全部自籌,停止撥付一切經費。就在財政‘斷奶’危機還沒解除的時候,1984年,我們又遇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出臺,我們林場僅有的一點采伐指標也被停了。”一談起當年的困難,原山林場副場長吳衛東依舊有些激動。

雙重壓力下,林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境。職工生活困難,處在不工、不農、不商的尷尬境地。只會種樹、看樹的原山人不得不走出林場走向市場,逐漸自力更生。印刷廠、奶牛場、冰糕廠、陶瓷公司等紛紛開起來。然而,上世紀90年代,我國整體經濟從計劃經濟時代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許多國有企業破產、倒閉,林場上世紀80年代末上馬的一些工副業項目也出現了銷售難題。原山林場再次陷入困境。

依托林場辦林場 走向市場辦林場

“1996年12月,孫建博被任命為新場長,當時,4萬多畝生態林需要保護,林場職工需要吃飯,各種債務糾紛需要解決……新班子決定,林場要想擺脫困境,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站在市場的角度進行徹底的改革。”吳衛東說。由此,原山林場在保護好生態林的基礎上開始走上了“依托林場辦林場,走向市場辦林場”之路,按照全面市場來經營林場。新任場長孫建博頂著壓力對虧損企業進行了徹底關停并轉,全面整合林場項目,能股份不集體,能私營不公有,能買斷不股份,靠資本運營提高效益,把項目全面推向市場。

當初,孫建博把6個營林區的主任叫來開會,鼓勵大家向市場要效益。會議開了一個星期,大家的思想也沒有轉過來。“不換腦筋就換人,我們場長當即任命了一個把撫育間伐出來的苗木賣到綠化工程的普通職工來擔任營林區主任,這個小伙子第一年就為林場賺了20萬元。”原山林場副場長王延成說。就這樣,林場一改以往的作風,全部帶動起來了,養雞、養鴨,種蘿卜、種紅薯,搞綠化工程……6個營林區紛紛在市場經濟中掘到了金。林場在保護生態林的基礎上,先后擁有了種植、養殖、花木培植、印刷、紙箱、機械加工、酒水生產、陶瓷生產與加工等28個經營項目。

全力推行“一場兩制”

1996年底,淄博市良莊園藝場連續13個月發不出工資,有職工為了給孩子交學費不得不去賣血;沒錢交電費,職工只好在電燈底下點煤油燈。上級要求原山林場接管負債2000多萬元的良莊園藝場。雖然自身也困難,但原山林場還是接受了上級的任務。1996年至今,原山林場相繼接管、代管了淄博市園藝場、淄博市實驗苗圃、淄博市林業培訓中心、淄博顏山賓館等4家面臨破產、吃不上飯的困難事業單位。近千名事業編制人員來到了原山林場。

然而,林場里面,既有事業編身份的員工,又有企業編身份的員工,怎樣管理呢?為此,孫建博按國有企業的辦法全力推行了“一場兩制”制度,即一企一事,事企分開。現在的原山其實是兩個單位,一個是保生態林的原山林場,再一個就是發展生態林業產業的原山集團。

“現在,我們單位是按照事企分開的規定要求,嚴格執行兩本賬,一本是事業財務管理的原山林場,另一本是企業核算辦法的原山集團。我們認真、科學、嚴格地落實了中央6號文件。”孫建博說。據他介紹,原來全額事業單位、差額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企業四種身份的人,現在分成了兩類人,一種是政府拿錢買生態的純事業人員,總共190名,剩下的800多名皆為企業化管理的人員。

當初,原山林場有860個事業編身份的人,讓其直接轉為企業身份,他們肯定不樂意啊!原山林場的辦法是“用時間換空間”,到退休的時候,還是按照事業單位待遇來給他們辦理,事業編制人員自然減到文件規定目標。孫建博說:“如果沒有原山集團,如果沒有‘一場兩制’的辦法,這些人就會被推向市場,這樣就會導致社會不穩定,使這部分人掉隊。很幸運,我們沒有給職工的心靈造成煩惱,沒有給社會造成一點麻煩!”

“1997年以來,林場的人員增加了好幾倍。為了讓大家吃上飯,我們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從市場經濟中賺到錢,并把這些錢補貼到林場里面去。”吳衛東說。后來,森林樂園、酒廠、紙箱廠、賓館、綠化公司等一系列企業相繼上馬,當初是只要能賺錢又能更好地保護生態、發揮生態效益的,就都拿來試試。

現在,原山林場打破了大鍋飯、鐵飯碗,沒有工人和干部之分,能者上,庸者下。無論事業編人員,還是企業編人員,大家都享受同樣的待遇,工資、五險一金、福利等都執行一個標準。“我們的工資都是一樣的,實行崗位工資。干什么活,拿什么錢,我們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過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為國家做貢獻。”孫建博說。

再苦再難都沒砍過一棵樹

接管多家瀕臨絕境的事業單位后,他們的債務也由原山林場承擔。“我們林場一度負債達4009萬元。那時候,126家債主輪流上門討債啊。”說起這段往事,孫建博難掩內心的激動。

在孫建博上任伊始,為了追討欠款,某部門采取了非常手段,把原山林場欠債的事情,印了一大批小傳單,貼滿了博山區的大街小巷,小傳單直接指向林場法人代表,說孫建博欠債不還。4000多萬元的債務,不是一口氣就能還上的。這個時候,這個部門就與當地一家化工廠私下商量,讓化工廠拿出1000萬元租下他們早已看中的林場的一塊地,他們想用這塊地建化工廠。

“你砍林業人的樹,不就相當于砍林業人的頭嗎?林場是國家的,不管怎樣,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孫建博這樣告誡這家化工廠的老板。可以說,有了這1000萬元,就能解決林場很多危機,甚至扭轉乾坤,但是原山林場最終果斷拒絕了這家化工廠。

就這樣,頂著4000萬元外債和強大輿論壓力,原山林場沒有砍過一棵樹。發展到今天,原山林場始終堅持“與一切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絕緣’”

業興:思路正,百業興

原山旗下盡芳菲

“林場的優勢是林子,要把森林資源變成旅游資源,進而變成旅游商品,拿到市場上賣出去。”——孫建博

“干一項工程,樹一個品牌”,如今,在生態林這個“火車頭”的拉動下,原山已經成為集林業產業、綠化產業、生態旅游、文化產業、旅游地產、餐飲服務等多種產業于一身的國有單位。

即將“上市” 原山綠化實現“一條龍服務”

在淄博市孝婦河濕地公園,記者看到,楓楊樹、紫葉李、銀杏、欒樹、丁香樹栽得錯落有致,荷花池露出了它的模樣,園內的青石板生態路彎彎曲曲,一切都彰顯著這家公園不凡的品位。原來,這個工程出自原山集團旗下的淄博原山綠地花園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之手,公園綠化所有的理念、技術、苗木皆來自原山集團。

“起初,我們也就接個幾萬元的工程,在林場的正確領導下,后來慢慢開始接十幾萬的工程、上百萬元的工程,現在接的工程可以達到近億元。”這家綠化公司的副經理周成永說。其實,這已經是該綠化公司今年接的第15個工程了。在淄博市,這家綠化公司干的活被稱為“精品工程”,公司也獲得了園林綠化企業內的一級資質,在業內享有極高的聲譽。現在,原山林場還實現了跨省聯合發展,與山西省五臺山林管局合作實施了10萬畝大造林項目。

原山綠化為啥能接大工程呢?孫建博說:“因為我們的綠化產業實現了育苗、栽植、管護、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林區管理、地形塑造、園路鋪設等一條龍服務,我們還有非常齊全的機械設備,一切都是智能化管理。”目前,原山集團旗下的這家綠化公司正在準備上市。

青山變金山 每年100萬人來原山旅游

要想養活林子,得先養活人。如今,原山林場不僅養活了人,還把林子養成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現在,原山林場旅游綜合收入每年達到了上億元。從一窮二白到上億元收入,其實,這背后特別曲折。故事還得從20年前說起,那時候,國家假日旅游政策還沒有出臺,孫建博先行先試,鼓勵大家建森林樂園,卻遭到一致反對。

“林場最不缺的是地,最缺的是錢。林地一分都不能動,只能去買村里的插花地,這意味著要拿林場最缺的錢去買最不缺的地。大家伙都認為不可取。”原山集團計財科科長劉持剛說。然而,大家最終被孫建博的市場理論說服了。原山人依靠自身力量建成了山東省第一家森林樂園,很快在旅游市場中掙得了第一桶金。

如今,原山林場建成了聞名遐邇的原山國家森林公園。漫步在這家公園里,記者看到了滿山的紅葉,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長城和古樸、渾厚的廟宇。原來,原山林場聘請了知名專家論證、設計,重新規劃了森林、古樹、泉水等自然景觀和齊長城、石海、名寺古剎等人文景觀。現在,旅游景區內建設了原山游泳池、滑草場、恐龍谷、軌式滑道、齊魯古戰場遺址等近百個游樂場所。

在滑草場,記者見到了正在修剪樹枝的景區工人孫國寧,他說:“原來,我們顏山賓館這家事業單位不行啊,開不出工資。被原山林場接管以后,孫書記帶領我們艱苦創業,才有了今天。”

記者看到,一走進滑草場,這里菊花怒放,綠樹成蔭。原來,這是孫國寧自己栽植的花卉。“我們原山林場的職工不光要干好本職工作,還要具備栽樹、種花、維持景區秩序等多種能力,有的還要具備外語表達能力呢!”陳瀟說。

現在,原山國家森林公園為淄博市5萬余名市民辦理了方便游覽的游園年票。僅這一項就增收近百萬元,更不要說慕名而來的散客和各種旅游團了。據統計,這個公園每年接待游客高達100萬人次,每年光門票收入就非常可觀。今年“十一”期間,山東原山艱苦創業教育基地成為省內紅色旅游的亮點和熱點,原山旗下的各處賓館天天爆滿。這種巨大的輻射作用也帶動了周邊的景點、酒店、購物點和鄉村旅游。

如今,原山集團投資10億元的系列工程即將動工,其中包括建設全國首個陶琉文化會展中心、全省首家地下三層的景區停車場,并配套建設5A級游客接待中心,整體建設將于2018年底全部完成。原山的大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以文化產業凝聚起1070位職工的心

如今,原山精神的內涵以及產業的多元發展,衍生了原山生態文化產業。原山林場先后出版了孫建博的命運三部曲——《浴火鳳凰》《追尋太陽》《白發親娘》,拍攝了電影《完美人生》,即將樹立“林業英雄紀念碑”。原山旗下的文化傳播公司、網絡銷售中心、影視制作中心應運而生,“買全國、賣全國”的電商平臺正在逐步搭建起來,在全國率先走出了一條國有林場投資上市的路子。

“林業人有林業人的文化,經營林業有經營林業的文化。林業人要把林業人的文化吃透、用活,再把文化換成產品,實現效益。有了文化,卻不懂得經營文化,那就等于干了一半。”孫建博說,“種樹、看樹、管樹,這里面都有文化。你學不透,你就不能當一個合格的林業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對此,孫建博非常認同,他說,“堅定不移”的文化是林業人最重要的文化。

“工作就是給自己干的。干一天,就要干好一天。”景區工人孫國寧的這句話令記者印象非常深刻。這其中滲透著濃濃的原山文化。可以說,文化產業凝聚起了原山林場1070名職工的心。

富了不忘根 拿集團賺的錢回報森林

“我們通過不斷投入,讓生態林發揮市場效益,同時,用集團掙來的錢來養護生態林。”孫建博說。現在,原山林場在林區道路、防火設施建設等方面每年都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二十年來,原山林場已經累計投入生態林保護資金數億元。如今,原山林木蓄積量由1996年的6.8萬多立方米增加到了2016年的19.7萬多立方米,20年凈增了12.9萬多立方米,林地面積凈增3438畝。

“森林是我們根,是我們的立場之本,我們要把從外邊賺回來的錢投入到林場中去,比如森林撫育、防火、植保、修路等。”周成永說。如今,“拿掙來的錢回報森林”已經成為原山林場1070名職工的共識。

有了從市場經濟中賺來的錢,原山林場先后籌措資金購買或租賃了林區內及周邊的插花地,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綠化,統一防火;建立了山東省第一支專業防火摩托車隊,每年打燒防火隔離帶70公里;2002年,原山投資500余萬元在全省第一家建立了森林防火微波視頻監控中心;2013年,在全國率先上了雷達探火系統;2016年,又投資建立了原山山脈大區域防火監控中心,新上了熱成像報警系統,對整個監控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

“我們原山專業防火隊先后出色地完成林區周邊和省內的增援撲火任務300多次,我們還先后為周邊67個鎮村村配備防火物資和裝備,幫助他們培訓。”陳瀟說。

與此同時,原山集團旗下的旅游地產也備受市場歡迎,這是一系列建在公園周邊的地產項目,因旅游而產生,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在,原山集團已經成功完成了4個旅游地產項目的開發,給集團帶來年均上億元的收益。在對老博山菜的傳承上,原山集團也專門開發了餐飲服務業,“吃了博山飯,圍著天下轉”已經成為現實。

人富:山上一張床  山下一套房

“奔康路上不讓一個職工掉隊”——孫建博

原來住石屋破廟,現在都住上了兩居室

一走進嶺西營林區的護林點,記者就看到了停在這里的一輛轎車。原來,這是防火檢查站護林員孫立瑾和她老公剛買的車,主要是方便上下班。“我們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雖然我們吃住都在山上,但山下我們還分了一套房子呢。”孫立瑾說。她的臉上堆滿了笑容,與記者印象中語言表達能力差、面容粗獷的護林員形象完全不一樣。現在正值防火期,到明年五月份之前,像孫立瑾這樣的護林員若沒有特殊情況是不允許下山的,但她一點怨言都沒有。

如今,“山上一張床,山下一套房”成了原山林場職工的生動寫照。無論是護林員、駕駛員,還是場長、經理,去年,原山林場職工每人都在山下分到了一套同樣面積的兩居室,林場給它取名叫“如月美廬”。

全部奔小康 在林場上班令人羨慕

孫立瑾到手的工資是4300元,這基本是林場的最低工資,除工資外,林場還給所有人都交納了五險一金。如今,林場1070名職工的日子全部奔小康。“現在,家里要有人在我們林場上班,鄰居們都羨慕他呢!”孫立瑾說。兩度去原山林場采訪,記者發現,這里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強的主人翁意識,他們都把原山當作了自己的家,把原山的事當作了自己的事。

“現在,我們70%以上的員工有了私家車。每年組織參加高考的職工子女召開座談會,發放書籍、箱包等。孩子高考時,我們還讓職工帶薪陪考呢。現在職工的任何困難都不會過夜。”王延成說。

如今,林場不但消化了所有內外債,而且讓職工過上了好日子。凡是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的改革、發展、福利待遇等重大決策,林場都會召開全場職工代表大會,讓職工參政議政。在林場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議案中,一多半是分房、增資、年休假、購車補助等改善職工生活相關的事情。

林場領導不持大股 力爭建成“初步現代化林場”

與其他企業不同,在原山林場組建的企業集團里面,林場領導不持大股,不與普通職工爭利,集團效益讓利普通職工。

“如果想掙錢,那不能干林場啊!林場是為社會做貢獻的,是保生態的。起初跟著我干的,大都是學校剛畢業的孩子,也有部分林場子弟。大家篤定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護生態!因為我們就是管著廣大人民群眾喘氣的。”孫建博說,“換了一代人,又換了一代人,還是為了這棵樹,為了這片林啊!為的就是這個,還要持什么大股啊?樹長大了,人也老了。”

現在,原山林場已經實現了“道德林場,法治林場,小康林場”的奮斗目標,職工家庭美滿,生活幸福。孫建博說,作為林業人,要讓山東的林業走在前列,就要謀劃走在前列的目標和任務。目前,原山林場正在制定未來三年奮斗目標,即“2020年之前,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初步現代化林場,力爭2035年之前實現林場全面現代化。”

“我的家在哪兒呢?看!那滿眼的綠色,那巍峨的高山,那猶如明珠的湖水!還有一群在辛勤勞作的人們!那里,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叫原山!”這是原山林場一位普通職工在日記中寫下的詩句。這也是原山林場今日的生動寫照。

昔日不毛荒石地,而今綠水抱青山。60載披星戴月,60載披荊斬棘,60載泣血改革,原山林場從荒涼的“石頭山”變成了鳥語花香、游人如織的金山銀山,日日夜夜守護著魯中地區老百姓的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楊凡、劉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山青院中國地域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山青院中國地域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18年1月20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中國地域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在該校學術會議廳舉行。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省文...[詳細]
齊魯網 2018-01-22
追光平凡人的不凡事!濟南“萬物生長”新年分享會舉行

追光平凡人的不凡事!濟南“萬物生長”新年分享會舉行

1月21日晚,FM106.6濟南新聞廣播《萬物生長》新年分享會在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劇場舉行,二百多名聽眾現場聆聽了七位演講嘉賓平凡而精彩的人...[詳細]
齊魯網 2018-01-21
齊魯醫科大學又有新消息!同時山東有望新增3所本科院校

齊魯醫科大學又有新消息!同時山東有望新增3所本科院校

日前,教育部網站發布《關于2017年度申報設置列入專家考察高等學校的公示》,其中,涉及我省有三所新設本科學校:山東經貿學院、濟南工學院...[詳細]
齊魯網 2018-01-21
高齡產婦催熱試管嬰兒 規范治療需謹防“忽悠”

高齡產婦催熱試管嬰兒 規范治療需謹防“忽悠”

患者數量的翻番增長,令規范醫院“一號難求”,這也給不規范醫院提供了可乘之機 。記者在采訪調查時了解到,有不少希望生二孩的高齡女性接...[詳細]
齊魯網 2018-01-19

第三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揭曉 山東臺“中央廚房”創新入選

1月18日,第三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成果報告會在歷山劇院舉辦。第三屆省文化創新獎獲獎代表,各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省有關單位、駐濟高校...[詳細]
齊魯網 2018-01-18
房車露營、低空飛行…2018山東省旅游為您帶來更多選擇

房車露營、低空飛行…2018山東省旅游為您帶來更多選擇

房車露營、低空飛行…2018山東省旅游為您帶來更多選擇[詳細]
齊魯網 2018-01-18
盤點丨手機飛行模式終于用上了!這些航空已解除手機禁令

盤點丨手機飛行模式終于用上了!這些航空已解除手機禁令

冷知識 | 看準了!這些航班解除“手機禁令”,但開機不一定能上網[詳細]
齊魯網 2018-01-18
“全球浙商走進山東活動”將于今年春季舉辦

“全球浙商走進山東活動”將于今年春季舉辦

全球浙商走進山東推進工作座談會在濟南舉行,來自山東省和濟南等17地市政府相關領導和山東省浙江商會的浙商代表參加了會議。[詳細]
齊魯網 2018-01-18
高中古詩文背誦篇目為何大增?或許能從《國學小名士》找到答案

高中古詩文背誦篇目為何大增?或許能從《國學小名士》找到答案

近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門學科新課標,語文課標變化最突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數量從14篇(首)增...[詳細]
齊魯網 2018-01-1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
<legend id="avguq"></legend>
  • <th id="avguq"></th><sup id="avguq"></sup>
    1. <del id="avguq"></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