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2-01 20:31:02
齊魯網濟南2月1日訊 1月30日,山東省慈善總會、濟南市小荷愛心公益服務中心與小荷愛心志愿者一行走進德州市夏津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讓困難家庭過個好年為主題的“暖心行動”,并為困難學生家庭送去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捐贈的棉被和愛心企業家捐贈的大米等物質,受到了師生、家長們的熱烈歡迎。
在特教學校校長袁敬華的帶領下,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濟南市小荷愛心公益服務中心執行主任聶秀清、山東省慈善總會募捐部宮志超、山東省齊魯細胞治療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紅、心理咨詢師侯紅巖、柴崇梅、山東新麗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懷斌、山東天外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導演聶永強、進德國學院院長陳兆乾以及愛心志愿者朱開、張永曉、蔣風影、李憲、韓圣浩等一同走進教室、作品展覽室、康復醫院,與老師和孩子們親切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志愿者還與殘疾兒童一起交流,鼓勵他們勇敢突破自我,以陽光積極的心態學習和生活。孩子們期待的眼神、純真的笑容,讓志愿者的心里暖暖的,感染和牽動著每一位志愿者的心。
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前身為夏津縣精華聾兒語訓學校,由全國人大代表袁敬華同志創辦于1992年10月。學校歷經20多年發展,三次搬遷擴建,現已成為全國極具影響力的集殘障兒童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康復訓練、醫療救治為一體的綜合性特教學校,是省級規范化學校,國家級人工耳蝸定點康復機構,省級聽力語言、智障、孤獨癥、腦癱兒童定點康復機構,被省慈善總會命名為“山東省殘疾人康復基地”,被授予“省優秀殘疾人之家”、“省特殊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袁敬華介紹,學校現有在校學生600多人,包括聾啞、智障、孤獨癥、腦癱四類殘疾學生。學校以愛心和善良為起點,始終堅持“助殘濟困、為家長解愁、為政府分憂、為社會減負”的辦學宗旨,以“以愛啟航、自信一生”為目標追求,緊緊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個中心,秉承“缺陷補償”與“潛能開發”并舉的辦學理念,通過不斷加大投入、強化隊伍建設、改革課堂教學、改進康復方法,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和康復訓練質量的穩步提高,使每一個學生獲得良性發展。
參觀完后,一行人心情很沉重,這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他們天生與別的健康孩子不一樣。是特教學校給了他們一個溫暖的家,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愛護著他們,可是,他們的童年是殘缺的。這里的孩子有一部分是被父母寄養在這里,或者說是遺棄在這里,這些孩子不是沒有爸爸就是沒有媽媽,也有孤兒。還有一部分是智障孩子,父母管理不了,就放在這里。也有一些患自閉癥的孩子,他們不與別人交流,老師傾注了全部的愛,力圖打開他們那扉緊閉的心扉,走進他們孤獨的內心世界。
在展覽室有一幅特殊畫作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如果不是袁敬華校長介紹,極少有人看懂這幅畫畫的是什么,有什么內涵。原來這是一位自閉癥孩子畫的毛驢,作品名稱為“回家”,袁校長介紹,孩子畫這幅畫的目的是想爺爺了,他爺爺因身體原因很久沒來看他了,因為他從小跟著爺爺長大,家里有一頭小毛驢,他不知怎么表達,就畫了這幅毛驢,表達他想回家看爺爺,在通過作品揣摩出他的心意后,安排老師帶著孩子回了趟家,果然,回家后看到爺爺,他開心的笑了。“通過這件事,我們深切感受到要打開自閉癥孩子的心,首先要從細節了解他的內心想法,盡力去幫助他完成,這樣他才能接受你,與你溝通,達到治療的效果。”袁敬華說。
聶秀清在活動結束后感慨,特教學校的孩子們,是一個令人痛惜的群體。他們更需要一雙大手的呵護和陽光雨露的滋潤,使之茁壯成長。這里的教師也因為使命和責任特殊,那種來自職業的心靈體驗也與普通學校的教師不一樣。教師們在苦與樂的糾葛中,毫無保留地把愛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讓來自各方的關愛匯聚成涓涓溪流,滋潤著殘疾孩子的人生夢想。
心理咨詢師侯紅巖、柴崇梅表示,在社會上有一種群體,就是我們常說的特殊群體,那么也就會有專門的地方來守護這個群體那就是特殊教育學校。希望全社會能夠攜起手來,用真情播撒愛的雨露,用行動奉獻愛的陽光,把關心關愛特殊兒童的慈善事業做大做強,共同為孩子們架起一座通向幸福的橋梁。
山東省扶貧基金會于今冬開展暖冬送棉被活動,協調各地扶貧辦和公益組織調研貧困群眾名單,開展發放工作,小荷愛心公益作為被指定的愛心棉被發放組織之一,已經在聊城、德州等地進行了棉被捐贈,發放了近百條棉被。山東扶貧開發基金會攜手小荷共同呼吁社會各界進一步發揚關系幫助弱勢群體的良好風尚,努力推動齊魯各地扶貧開發及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