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4日訊 一個人突然不能說話,是什么感受?
“你想吃什么?”王云玲不解地問丈夫。“啊……呀呀啊……”一邊用手比劃著,一邊像牙牙學語的嬰兒,急切地想張口說話,卻又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是想吃月餅嗎?”根據丈夫的“描述”,王云玲猜道。師友果趕緊搖搖頭,又比劃起來。這個過程就像猜謎游戲,幾個回合下來,王云玲一拍手:“雞爪!”“哎!”這時,師友果激動地像個孩子,因為妻子終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是夫妻倆的生活日常。3年來,他們已經有了“你比我猜”的默契,但偶爾也得多猜幾次才能明白。相比妻子,師友果似乎與在外工作的兒子“默契度”更高。
“他爸一個眼神,兒子就知道什么意思。”說起兒子,王云玲很欣慰,“他會根據表情說爸爸喜歡聽的話,鼓勵爸爸鍛煉,他爸聽了之后就特別高興。”
如今,這個特殊的家庭算是從曾經的“暴風雨”中挺了過來。
201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打破了三口之家原有的平靜。師友果突發腦溢血,入院治療半年、經歷兩次開顱手術,最終撿回了一條命,但卻喪失了勞動能力。
“一個健康的人一夜之間不會說話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一行熱淚滑過王云玲的臉頰,“孩子回來后就說,我爸昨天還囑咐我多穿衣服呢,今天就不能說話了,說完就縮在角落里哭。”
突然,一個家沒了頂梁柱,就像“天塌了”。原本富裕的家庭變得拮據,除了日常照顧丈夫的起居、做康復訓練,養家糊口的重擔也落到了王云玲身上。
買了兩臺二手縫紉機,她除了上班以外,還會做一些沙發套來補貼家用,常常忙到凌晨。拖著疲憊的身體,再面對無法溝通的丈夫,王云玲一度陷入崩潰。
“他表達不清楚,我聽不懂,他自己會特別難受,我也跑到一邊去哭。”兩人發泄完情緒,還得投入到生活中。前路漫漫,日子總得過下去。
就這樣,王云玲咬牙挺過了最難熬的日子。兩年后,丈夫的狀況好了許多。從不能下床、生活無法自理,到慢慢學會行走,能幫忙做飯、打掃衛生,師友果雖然行動遲緩,但也在努力讓妻子看到希望。
“我騎電動車上下班,有次車子沒氣了,推了一個小時才回到家。”王云玲回憶起那件讓她很感動的小事,“他沒跟我說就買了一個小打氣筒,天天提醒我上班帶著,他很心疼我。”王云玲臉上洋溢著幸福,師友果目不轉睛地看著妻子,也不時跟著她笑笑。
曾經愛逗樂的人,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消沉,與命運抗爭后,師友果漸漸走出陰霾,如今的他依然樂觀。
兒子的“小紅包”經常來給爸爸“加油打氣”,媽媽通過拍攝日常,在網絡上分享他們的苦樂,也收獲了廣大網友的關心和祝福。對于現在的生活,王云玲有深切的感悟:“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數。我會好好撐起這個家,讓孩子回來能看到滿臉笑容的爸爸和媽媽。”
堅強的妻子、樂觀的丈夫、懂事的孩子,相信這個家庭的未來充滿陽光……
閃電新聞記者 婁冬梅 呂釗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