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2017-01-13 09:11:01
1月12日,濟南又迎來新一輪霧霾天,來勢似乎不如前幾天兇猛。
不過,王旭依然沒有含糊。他買的PM2.5測量儀正好今天到貨,中午他就開始實測家里的空氣質量,每個房間都不放過,好在測量數據讓他稍稍放了心。
其實,他早就配備了全套的防霧霾“神器”,PM2.5測量儀只是一個檢驗者而已。
中配1.5萬元一屋一臺空凈
王旭是一名銀行職員,土生土長的濟南人,生活得比較“講究”。三口之家的房子里,放著兩臺空氣凈化器。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必須關愛自己和家人”。的確,他家里第一臺空氣凈化器早在五年前就買了。當時,霧霾這個詞語還鮮有人聽過,劉旭也是因為新家裝修才購置的。
到2013年,全國開始出現大面積霧霾時,王旭又抓緊買了一臺空氣凈化器。一臺放在自己臥室,一臺放在父母臥室。最近一段時間,一輪接一輪的霧霾天,讓他又想再買一臺,放在客廳里。“爭取每個房間配一臺,多防護總是好的。”但是,再買就沒那么容易了!
王旭去家電賣場轉了轉,發(fā)現自己想買的幾個品牌都斷貨了,有的只剩下樣機。不只他自己想買,還要幫著親戚再買三臺。巧的是,正好他的一個同學在賣空氣凈化器,但是天天調價,而且沒貨。頗費一番周折后,他的同學幫忙調了四臺。“前兩臺空氣凈化器才兩千多元,現在家電賣場里幾乎沒有下來四五千的。”王旭說,明顯感覺這個行業(yè)“爆發(fā)”了。
掐指一算,王旭家里的三臺空氣凈化器大概花了一萬元,這還不算換濾芯的錢。差不多平均一年換一次濾芯,一個濾芯100多元,這幾年他也花了1000多元。剛買的PM2.5測量儀,又花了他399元。王旭給愛車配的車載空氣凈化器也花了399元。再加上,以防霾為出發(fā)點購買的口罩、花草,在防霾這件事情上,王旭差不多花了15000元。
標配3000多元一臺空凈加口罩
與王旭相比,丹丹就比較粗線條了。“車載空氣凈化器什么的,就是炒概念,估計也沒多大用處,還是口罩最管用。”今年冬天,丹丹一下子買了50個防霾口罩,每個5塊錢,夠她和老公用一個冬天了。因為在網上買得稍便宜,濟南多數藥房里的防霾口罩都賣到了二三十元。
作為媒體從業(yè)者,丹丹接觸過很多防霾“神器”,比如防霧霾窗紗、負離子發(fā)生器等等,不過她都沒有入手。在她看來,這些新生事物難免有發(fā)霧霾財的嫌疑,究竟能起到什么效果,也沒有權威的證明。一向理性消費的她,在防霾這件事上,也是絕不受誘導的。
但空氣凈化器,她還是買了,花費3000多元。她給空氣凈化器配了個小輪子,可以到處推。晚上放在臥室里,白天放在客廳里。丹丹坦言,買空氣凈化器也是圖個心安,因為她經常關注關于空氣凈化器的各種新聞,夸大宣傳、價格虛高、炒作噱頭等問題從沒停過。
這也難免,從2013年到2015年,空氣凈化器市場在銷品牌數量由78個增長到了688個。2013年,霧霾爆發(fā)“元年”,空氣凈化器的零售量增幅高達130.6%。好在針對野蠻生長的空氣凈化器行業(yè),監(jiān)管部門已經出臺不少政策,如剛剛實施的新國標、即將實現的分級標準等。
高配3萬多元各種“神器”齊上陣
如果說丹丹家的防霾情況是“標配”,王旭家是“中配”,那么劉倩家就可以稱得上“高配”了。她家的小寶寶還不到半歲,為了讓孩子免受霧霾侵襲,劉倩用盡了渾身解數。空氣凈化器、防霾口罩等入門級設備是必備的,凈化空氣的各種花花草草也是擺了半個陽臺。
一個多月前,劉倩把家里的紗窗都換成了防霾紗窗。有400多元/平方米的,有800多元/平方米的,一些德國、日本的防霧霾紗窗價格將近1000元/平方米。最終,她選擇了德國進口紗窗,980元/平方米,三室兩廳的紗窗面積一般要四五平方米,安裝下來花了四千多元。紗窗賣家很坦誠地告訴劉倩,不可能完全阻擋霧霾,和空氣凈化器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支出,早在一年前,劉倩家裝修房子時,她就在家安裝了新風系統(tǒng),也就是把室外的新鮮空氣過濾進來,把室內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排出去。一臺日本進口的凈化型全熱交換機,劉倩花了近8000元。安裝費更貴,新風面積1平方米就得99元,整個系統(tǒng)安裝好就花了近兩萬元。
這樣算下來,3個空氣凈化器、防霾口罩、防霾紗窗,再加上新風系統(tǒng),劉倩在防霾上花了三萬多塊錢。“以前我都是夜跑,現在因為霧霾不敢在室外跑了,只好去辦了張健身卡,又是兩千多塊錢,這算不算防霾花費呢?”劉倩苦笑道,“不過霧霾嚴重的時候,我就宅在家不出門了,也省了不少錢。”
低配1000多元網購一臺空凈
看了豪華的“高配”,再來看下“低配版”防霾法。作為剛工作的“單身狗”,韓莘對防霾幾乎沒啥要求。“我一天到晚都在單位,宿舍就是一個睡覺的地方,實在沒必要買空氣凈化器。”在父母的強烈要求下,他才買了幾只防霧霾口罩,還是想起來才會戴,多數時候口罩們就躺在辦公桌上。
但是,他買了好幾盆綠蘿,給屋里添點綠色是關鍵,防不防霾倒沒有確切證據。雖然是個例,但韓莘也代表了不少人的防霾狀態(tài)。他的農村老家里,霧霾也非常嚴重,父母把防霾口罩當成了利器,卻從沒動過買空氣凈化器的心思,還有不少人根本沒聽過空氣凈化器的名字。
最近幾天,韓莘正琢磨著過年給父母買臺空氣凈化器。轉了好幾家家電賣場,不少品牌都斷貨了。他注意到,飛利浦的一臺機器1999元,這在他可接受的心理價位,但擺著的樣機都被賣掉了。工作人員直接告訴他,廠家沒貨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再來貨。
最后,他在網上訂了一臺1000元左右的空氣凈化器,對他來說,春節(jié)前能送到就行了。有個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消費者有凈化室內空氣的需求,僅有4.6%的消費者認為沒有必要凈化空氣。韓莘看了之后,呵呵一笑,“這肯定是在市區(qū)做的調查!”
財經鏈接
甭再叫囂“霧霾經濟”!
防霾賬單的背后正是所謂的“霧霾經濟”!
一邊,它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另一邊,它卻帶來了商機等“霧霾紅利”,霧霾經濟成了霧霾天氣催化而來的一種畸形的經濟現象。在霧霾面前,公眾往往把擔憂轉化為購買防護用品的行動。
于是,防霾口罩、PM2.5測量儀、空氣凈化器迅速火了起來。緊接著,更多商品開始往防霾上靠近,比如紗窗、空調、花草、清肺食品等等。霧霾加大市民經濟壓力,造成經濟損失,又拉動消費,催生“上門經濟”。那么,這筆賬究竟該怎么算?
實際上,“霧霾經濟”本身就是一個假命題,在霧霾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即使相關廠家賺得盆滿缽盈,也難逃霧霾天氣的健康審判。所以,甭再叫它“霧霾經濟”,霧霾一點都不經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