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2-15 07:48:02
每天中午十一點半,濟南市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甸柳一居社區食堂里熱乎乎的飯菜就已準備好,前來就餐的老人排起長隊。色香味俱全的飯菜配上服務員熱情的態度,社區食堂讓很多老人豎起大拇指。
如此高品質的飯菜定價普遍不高,目前,食堂日均服務居民超過150人,雖然人氣火熱但開業半年多一直虧損。怎么才能既保證給老人提供好的服務,又讓食堂良好長久地運營?
這讓甸柳一居主任陳葉翠發愁。
獨居老人花幾塊錢,就能吃頓可口飯菜
82歲的王保英老人身體還算硬朗,但是腿疼一直折磨著她。自從老伴和女兒離世之后,她獨自居住在甸柳一居一棟不足60平米的房子里,唯一的外甥抽空來看望她,給她買些生活用品。雖然生活基本上還能自理,但是做飯對于老人來說就有點困難了。
每天中午,王保英都會拄上拐杖、拎著飯盒,慢慢走到社區食堂,點上一份菜、一個小饅頭和一碗稀飯。“一份菜分量很足,我吃不了就帶回家,晚上再吃。”王保英說,除了雨雪天,她每天中午都來食堂吃飯,除了能吃上一頓可口的熱乎飯,熱情的工作人員還會抽空跟她聊會兒天。“早飯晚飯我都是自己隨便做點糊弄著吃,就中午這頓在這兒正經吃點。”因為是孤寡老人,王保英享受社區提供的免費用餐政策,這對沒有退休金只有一點撫恤金的老人來說非常有幫助。
79歲的侯長芳老人住在甸東新路,她每天中午來買飯回家。“老伴83歲,不能動了,我每天照顧他還行,做飯就有點力不從心了。”侯長芳老人有4個孩子,兩個在外地,一個已經退休的能隔三岔五來照料一下,而小兒子工作忙沒法照顧,上小學的女兒還要每天中午回奶奶家吃飯。
“沒有社區食堂的時候,每天就在外頭小攤上隨便買點吃,最大的問題是不放心。”侯長芳老人說,自從社區食堂開業,每天中午都來這里買飯。“花幾塊錢就能吃頓熱乎飯,很合我們老人的胃口,每天菜都不一樣,花樣很多。”侯長芳說,最重要的一點,這是咱們社區居委會辦的食堂,吃著放心。
街道購買養老項目,社區派監督員
除了甸柳街道之外,濟南市還有很多社區也開起了“老年食堂”,解決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吃飯的問題。“每天中午有二十多人吃飯,我們聘請了專業的廚師和服務員,還有一個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給沒有行動能力的老人送餐上門。”濟南市市中區七里山街道辦事處七東社區居委會主任王美華說。
雖然分屬于不同的街道不同的區,但是甸柳一居的社區食堂和七東社區的“老年食堂”采用的卻是同樣的運營模式。“由街道出資,以購買第三方機構的養老項目的方式,運營社區食堂,解決社區老人的吃飯問題。”陳葉翠說。
“社區食堂項目我謀劃了3年多了,去年終于開了起來。”甸柳一居居委會主任陳葉翠說,甸柳一居60歲以上的老人有1700多人,很多老人身體不好,孩子工作又忙,吃飯成了大難題。經過調研之后,甸柳一居選擇與濟南市基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合作運營社區食堂項目,由甸柳街道以購買公益崗位的形式出資招聘工作人員。“在社區的監督下,基愛負責招聘員工和食堂運營。”陳葉翠說,她當時要求基愛在招聘時首先考慮轄區內下崗職工。
七東社區的老飯桌自2010年開辦以來,已經堅持了7年時間。最開始,居委會采用了自營模式,雇用4名工作人員承擔具體工作,但是隨著工作量日益增大,居委會運營難度越來越大。2013年10月,由七里山街道辦事處牽頭,同樣以購買養老項目的方式引進濟南市德福養老服務中心負責老飯桌的具體運營。王美華則會抽空去老飯桌看看食堂的飯菜質量、衛生情況和安全情況,“其實就是起一個監督作用。”
14日中午,在社區食堂里,除了穿著工作服的工作人員在忙活之外,社區黨員張佳也沒閑著,招呼客人就座、幫人拿筷子拿碗、打掃衛生啥都干,但張佳在社區食堂的真正身份是監督員。“我代表社區在食堂監督工作。”張佳說他監督的范圍非常廣,可以說啥都管。“食堂每天買菜、買原料的現金流水,做飯流程,服務態度,這些都是我的監督內容。”除了監督食堂,張佳還會詢問食客對飯菜的意見和建議,并反饋給食堂和社區。
“每天想的就是怎么讓食堂不虧損”
陳葉翠和王美華在提到老年人吃飯時,都特別看重兩個方面,一是飯菜質量,二是飯菜價格。“給老人吃的飯,必須做到既得營養健康,又得便宜實惠。”陳葉翠說。
根據居委會的要求,甸柳一居社區食堂采購的所有食材品質都很高,民天面粉、胡姬花花生油、超市特供的菜和肉,但是菜價卻比一些連鎖快餐店便宜三成左右。4塊錢一份素菜、5塊錢一塊把子肉、1塊錢一份米飯,分量都非常足。而且,社區還針對老人提供優惠政策,90歲以上以及孤寡老人免費吃飯,其他老人也享受不同折扣。
在沒有房租成本、沒有人員成本的前提下,七里山社區和甸柳社區的老人只需要花幾塊錢就能吃一頓營養健康的熱乎飯。
作為食堂的大管家,有著二十多年廚師經驗的廚師長趙忠勇每天管理著食堂大大小小的所有事務。趙忠勇把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跟記者聊起來都是“批量成本”、“成本控制”這樣的專業詞匯,不過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他每天想的就是怎么讓食堂不虧損。
“食堂不大,百十來平面積,加我8個干活的。”趙忠勇告訴記者,房子是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是政府購買的公益崗位,這些都沒成本。“盡管如此,開業這大半年了,食堂一直在虧損,最近才剛剛可以持平。說實話,外面小餐館用的食材根本沒法跟我們比,可我們的價錢也沒法跟他們比。”盡管趙忠勇一直在調整菜種、集中采購、擴大服務對象等方面努力,可是效果并不明顯。“說白了就一句話,食材成本太高售價太低。”
七東社區居委會前主任付倩雖然已經調往其他社區工作4年,但是回憶起當時創辦老飯桌的經歷仍然唏噓不已。“太難了!”付倩告訴記者,七東社區是典型的老小區,老年人特別多,很多老人因為孩子不在身邊、行動不便等原因存在吃飯難的問題。為此,居委會提出了開辦老飯桌的想法。
“當時我們有個有利條件,就是居委會辦了一個小飯桌,運營良好,一直有盈利。我們就依托這個小飯桌,辦起了老飯桌。”付倩回憶說,當時直接借用小飯桌的工作人員,先給老人做飯再給孩子做飯。付倩告訴記者,當時政府沒有補貼,居委會就用小飯桌賺的錢補貼老飯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13年10月。
政府出資非長久計,食堂遲早要“斷奶”
2016年6月,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與基愛社工服務中心簽訂了兩年的合作協議,由基愛負責甸柳一居社區食堂的運營,而甸柳新村每年為這個項目支出的費用在40萬元以上。“項目的啟動需要資金扶持,這是肯定的,但這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甸柳新村街道辦事處主任張魯寧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街道就計劃出資扶持兩年,兩年之后希望社區食堂能實現獨立經營。
“社區食堂運營半年的時候,我們進行了評估,不是很滿意。”張魯寧說他們將評估結果反饋給基愛,并要求他們做出調整。“滿一年之后,我們還會進行評估,如果效果不好還要進行調整。”雖然社區食堂還沒有進入良性的運營狀態,但張魯寧非常肯定的是政府遲早要給它“斷奶”。
張魯寧心中的理想狀態是,由政府投入一定房產資源,折算成經濟效益,引進企業參與。“企業必須給老人提供營養健康的飯菜,我們則將房租收入補貼到老人吃飯上,當然我們并非完全不參與運營,我們會引導、監督、服務。另一方面,我們也鼓勵企業面向更多的社會群體提供服務,社區居民、社區單位員工都可以到這里來吃飯,這些就完全可以市場化定價,這樣企業就可以獲得利潤。”
張魯寧的觀點得到了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張洪英的認同,“政府出資確實不是長久之計,只能在項目啟動和培育階段發揮作用,歸根結底還是應該推行社會化養老。”
目前甸柳一居的社區食堂正在進行一些嘗試。不管是社區的年輕居民還是附近單位的上班族,都可以辦卡就餐,但是需要按照市場價購買飯菜。“雖然說是市場價,但是我們菜的品質肯定比其他快餐店高,價格也稍微低一些。”趙忠勇說,這些群體就餐還是有一些利潤的,只是目前占比還比較少。2016年6月社區食堂正式對外營業至今,在社區食堂辦卡的居民870人,其中八成以上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
陳葉翠堅持無論如何飯菜品質不能降,價格不能漲。“社區食堂不是商業餐廳,是為社區老人服務的,未來不管采用什么運營模式,都要保證品質不能降價格不能漲。如果菜價漲了,很多經濟條件差的老人沒條件消費了,那就完全脫離我們開辦社區食堂的初衷了。”
王保英老人在吃完飯收拾完餐具,準備離開食堂的時候,轉過身來跟記者說:“你們一定要好好夸夸我們食堂,讓我們食堂好好辦下去,千萬別關門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