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17-03-05 08:28:03
原標題:青島志愿者“接過雷鋒的槍”
雷鋒離開我們已經(jīng)半個多世紀了,但雷鋒精神如同種子深植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心中。如今,億萬雷鋒的后來者聚集在“志愿者”的大旗下,繼續(xù)著雷鋒的未竟事業(yè)。在第55個學習雷鋒紀念日里,本報記者采訪了七位志愿者以及志愿者團隊,他們分別代表了從50后到00后幾代中國人對雷鋒精神的傳承。
50后
“笑姐”宋桂華:帶領(lǐng)團隊幫助殘疾人特困家庭
在青島,提起“笑姐”,大家會想起一個網(wǎng)名叫“笑口常開”的人,是“笑姐”愛心助殘團隊的負責人。“笑姐”的真名叫宋桂華,64歲的她胸前總是別著一枚雷鋒頭像的胸章。
“笑姐”愛心助殘團隊是2005年成立的民間志愿者團體。“此前我也參加過一些愛心活動,但都是一次性的,我就想搭建一個平臺來凝聚愛心。”
宋桂華第一次組織愛心助殘活動就有40多人參加。“我們幫扶群體定位是殘疾人特困家庭。通過網(wǎng)絡(luò)募集衣物,招募志愿者精心分揀、量體選衣,再進村入戶面對面送溫暖。團隊門檻很低,目的是讓中低收入者有一個獻愛心的地方。”
“笑姐”團隊堅持不接受捐款、不組織捐款。“假如有人要捐錢,我就請他隨團隊助殘活動時下鄉(xiāng),看到誰需要幫助,就直接將錢送到殘疾人手中。同時,每次活動,租車等費用志愿者實行AA制。”宋桂華說。
“笑姐”團隊在全國愛心志愿者團隊中首創(chuàng)“量體選衣”。“募集到衣物以后,我們先篩選、整理、修理、分類和登記,然后根據(jù)特困家庭名單中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信息逐件挑選和搭配,以家庭為單位量體選衣,打包裝箱。第一次量體選衣整整花了5天時間。”宋桂華說,“笑姐”團隊在“量體選衣”時注意為老人搭配純棉、保暖性好和寬松的衣服,孩子則搭配適合他們年齡的玩具、圖書及學習用品,打包的袋子不用紅白布條,以尊重農(nóng)村風俗。
“有一次我們?nèi)トR西一戶殘疾人家庭,他們是母子倆,兒子62歲,肢體殘疾且智障,家里靠83歲的老母親維持生計。當時是冬天,冰冷的炕上就兩床被子,窗戶上糊的報紙都破了。當時站在那兒我們就哭了,覺得我們做的事情太少了,一定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這樣的人群。”“笑姐”團隊現(xiàn)有骨干志愿者300多人,注冊志愿者900多人。截至目前,團隊已成功組織193次愛心助殘公益大活動,行程11.2萬公里,足跡遍布青島市轄區(qū)近2600多個社區(qū)村莊,為1.3萬多戶殘疾人特困家庭、2.4萬多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一件件精挑細選送去棉單衣33萬多件。
60后
勞模蘇學芬:發(fā)起的愛心直通車“走”過27年
從登州路44號的青島市盲校到溫州路2號的青島長途汽車站,全程4.5公里。就是這短短的4.5公里,卻讓兩個單位共同“走”過了27年。而這班愛心直通車的發(fā)起人,就是蘇學芬。
1989年,26歲的蘇學芬從即墨汽車站調(diào)到青島長途汽車站成為了一名迎門服務(wù)員。每逢節(jié)假日她總會發(fā)現(xiàn)有兩三名年輕的女子帶著多則四五名少則兩三名孩子到長途站乘車。當時的迎門班班長告訴蘇學芬,這些年輕女子是青島市盲校的老師,那些孩子都是盲校的學生,久而久之車站工作人員便與他們熟絡(luò)起來。
考慮到節(jié)假日車票緊張,迎門班在放假前的一周便會主動預(yù)留出車票送到學校,這個“特殊照顧”已經(jīng)持續(xù)了五六年。一年后,蘇學芬成為迎門班班長,負責給盲校訂票、送票工作。蘇學芬了解到青島市盲校除了本地招生外,一半以上的生源都是省內(nèi)其他地市的寄宿生,其中大多數(shù)孩子的父母也是盲人或者弱視,假期不可能來青接孩子回家。每次送盲生到車站看起來很簡單,但對于老師來說壓力很大。“要是有能直達車站的車就好了!”老師隨口的一句話卻讓蘇學芬記在了心里,回去后她便將為盲校學生開一部愛心直通車的想法匯報給了車站領(lǐng)導(dǎo)。車站將當時用于接送員工上班的一部面包車抽調(diào)出來用于專門接送盲生。
27年里,迎門服務(wù)班換了五任班長,可是愛心接力卻沒有停下。蘇學芬,也成長為全國勞模、長途車站站長。然而,每年到了接送盲童的時候,蘇學芬還是會去,27年來沒有停下過一次。
此外,蘇學芬成立了“580”我?guī)湍驹刚叻?wù)隊,300多名志愿者參加了關(guān)愛自閉癥兒童、愛心助農(nóng)、幫扶新市民子女等志愿服務(wù)。
70后
警察康龍:400多個孩子的“康爸爸”
在市北區(qū)鞍山路派出所,有一間約10個平方的社區(qū)便民室,墻上有兩塊牌子,一塊牌子上印著“青少年社區(qū)心理普法志愿服務(wù)須知”,另一塊印有共青團團徽和“12355臺徽”的牌子上寫著“康龍溫心工作室”。這里就是青年志愿者康龍堅守了7年的志愿服務(wù)崗。
41歲的康龍八小時以內(nèi)是基層派出所民警,而工作之余從事他的志愿服務(wù)——為求助青少年及其家庭開展心理普法服務(wù)。
參加志愿服務(wù)5000余小時,直接或間接服務(wù)青少年近20000余名,通過開展心理疏導(dǎo)和法治教育成功將425名有品行障礙或情緒問題的青少年引回正軌……從2010年開始,康龍每個休息日,都會被這樣或那樣的孩子占據(jù),他的電話也長期成為家長們咨詢的熱線。
2014年寒假的一個周六,康龍接到一個求助電話。求助人陳女士說,陳女士回家后發(fā)現(xiàn)放在家里的1000美金不見了,由于13歲的兒子小寧之前有偷拿家里錢亂花的行為,陳女士責罵地問是不是他偷拿的,小寧否認后與母親大吵一場,并情緒失控揚言要自殺。當天,康龍在自己的志愿服務(wù)崗見到了染著一頭黃發(fā),穿著一條洞洞褲,看起來一副挑釁一切的神情的小寧。交流過程中,小寧忽然問:“康警官,你相信我嗎?”康龍笑笑,拍拍小寧說:“我相信你!我相信你在對的時間,只會做對的事!”小寧沒有說話,但眼里有淚光在閃動。3天后,陳女士告訴康龍,她打掃衛(wèi)生時,在電視機柜與墻的夾縫里,找到了丟失的1000美金。又隔了兩天,小寧忽然找康龍。一見面,小寧就哭了。他對康龍說:“其實,當時我是有機會拿走那些錢的。但經(jīng)過思想斗爭還是放棄了——因為我想做一個好孩子。可是,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不相信我!那一刻,我很憤怒!我甚至后悔沒拿走那筆錢,反正拿和不拿都一樣!您那句‘我相信你’,特別讓我感動和羞愧!我覺得,沒拿錢還是對的,我以后知道該怎么做了……”
此后,康龍一直關(guān)注小寧的成長。在康龍耐心陪伴下,小寧變得陽光自信,積極向上。2016年8月,小寧拿到了重點高中錄取通知書。
像小寧這樣的個案,在康龍做志愿服務(wù)的六年里有400多個,因為細心和耐心,康龍成了他所幫扶過的孩子們眼里的“康爸爸”。
如今已有2500余名愛心人士加入到了康龍組織的“溫心計劃”志愿者團隊中。
80后
海歸田鵬飛:組建“好司機”公益團隊
現(xiàn)在,每天有1200多輛貼著“青島好司機”標簽的車輛行駛在島城的大街小巷。他們經(jīng)過的地方,如果遇到車輛有故障,司機們就會停下來,按照既定的要求和規(guī)范,上前救援。
“青島好司機”公益團隊的負責人,是一名出生于1984年的小伙子,名字叫田鵬飛。
2013年3月在銀川西路,他救助了一輛正在自燃的越野車,11月在膠南的高速公路上又救助了兩名翻車被困的市民;2014年8月對車禍中的三位傷者展開救助;2015年1月從一輛蒙A號牌的側(cè)翻事故車里救出兩人;2016年6月又分別在兩起事故中救助被撞的摩托車騎手……年輕的他,義務(wù)救援了169輛車。
2009年從英國留學回來后,他一直在從事新聞記者的工作。2014年4月,田鵬飛辭職,在市民政局注冊成立青島正能量好司機愛心服務(wù)中心,以志愿服務(wù)的形式組織來自各行各業(yè)的私家車駕駛員在道路上開展車輛救援、傷病員應(yīng)急救護、車輛消防等三項“救急救難”的志愿服務(wù),同時還不斷通過培訓(xùn)和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私家車及出租車、巴士駕駛員的安全行車意識,弘揚文明駕駛習慣。目前“青島好司機公益團隊”已經(jīng)發(fā)展志愿者1200余人,其中專業(yè)救援隊隊員100人。
青島好司機公益組織成立以來,已累計執(zhí)行公益任務(wù)總數(shù)1497次,義務(wù)救援車輛1447輛次,救助傷病員34人,參與消防任務(wù)17次。
每天,青島好司機團隊都會有救援,每天田鵬飛要花費至少一個多小時把志愿者的“救援報告”整理發(fā)布在自己的朋友圈,他說,他們所做的不僅僅是在道路上救援,其實是在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有人曾經(jīng)問我,你這么做是為了什么。我真的無法回答。”在連續(xù)兩年的除夕夜的凌晨時分,當故障車輛的車主到處求助無門,打通田鵬飛的電話獲得幫助的時候,田鵬飛說,這些車主們當時的心情,就是他要堅持的意義。
90后
青農(nóng)大“虹書屋”:點燃農(nóng)村兒童閱讀希望
由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虹書屋協(xié)會捐建的濰坊市臨朐縣泛海希望小學圖書室日前落成,這是該協(xié)會在山東省偏遠農(nóng)村小學捐建的第七個書屋。這幫“90”后大學生志愿者們用自己的方式縮短著城鄉(xiāng)兒童間的閱讀差距。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2010級軟件開發(fā)專業(yè)的郝秀波是“虹書屋”的發(fā)起人。“我來自農(nóng)村,上大學后,我才發(fā)現(xiàn)是因為閱讀量的匱乏,上大學前,除了課本,我沒有條件閱讀大量的課外書,在我的家鄉(xiāng),我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郝秀波告訴記者。
郝秀波將建書屋的想法提出來之后,得到了志同道合小伙伴的支持。他們給團隊起名“虹書屋”,希望能為農(nóng)村兒童的閱讀帶來希望,并把自己稱為“虹客”。 “虹客”們回收畢業(yè)生的書籍、周末走向街頭義賣報紙、在學校里面組織同學們捐書捐錢……郝秀波說:“我們會從捐贈的圖書中選擇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剩下的則賣掉換成錢,購買孩子們喜歡的圖書。”
菏澤市曹縣王集村小學圖書室是“虹客”們第一個關(guān)注點,從圖書運送到指導(dǎo)閱讀,志愿者們前前后后跑了好多次。“虹客”們還給每本圖書建了“電子身份證”,并教給學生們借閱規(guī)矩。
2014年,郝秀波大學畢業(yè),學弟學妹們自覺接過了“接力棒”,繼續(xù)給農(nóng)村孩子送去閱讀的快樂。
00后
烹飪職校“尚廚義工”:與智障學生相約星期五
一個偶然的機會,青島烹飪職業(yè)學校“尚廚義工”志愿服務(wù)隊走進了仁愛特殊學校,這一接觸便是一年、32個風雨無阻的“周五之約”。
穿過狹窄的小路,走進位于人民路205號的青島仁愛學校教學樓旁“仁愛夢樂園”的拱門,“愛心西點屋”、“美發(fā)室”、“溫馨巴士站”等與生活相關(guān)的專用教室一字排開,這里便是志愿者們與孩子們見面的地方。
蒙蒙細雨的周五下午,高二學生王鑫與同學一道“赴約”——教給智障孩子學葡萄干曲奇制作。“在第一步將糖和黃油搓條時,發(fā)現(xiàn)有一位學生的手指不能自然彎曲,無法完成這一步,孩子急得都跳起來了。”王鑫于是握著他的手一點點搓,原本10分鐘的操作延長了一倍時間還多。最終兩雙手協(xié)作成功完成了這道尋常的西點制作。當曲奇的香味從烤箱中透出,愛心西點屋里已經(jīng)擠滿了等待品嘗的學生們,他們的笑臉定格在合影中。
在“溫馨巴士站”中,志愿者們教特殊學生模擬看公交站牌、乘坐巴士,學習投幣、讓座;在“休閑茶餐廳”中,他們教特殊學生沏茶、倒茶、喝茶、品茶,聊生活,聊興趣;在“銀行”中,他們教特殊學生學習認識錢幣數(shù)額,學會識別真假錢幣,辦理銀行業(yè)務(wù)……
“尚廚義工”志愿組織已經(jīng)擁有在職志愿者1100人,注冊志愿者1006人,這支隊伍還在不斷壯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