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17-08-15 14:11:08
近日,法國奢侈品牌YSL宣布在中國開通線上銷售平臺,而在不久前,LV、COACH、Burberry、Gucci等品牌紛紛在中國官網上增加了在線購物服務。行業人士分析,在運營成本上漲、假貨橫行、消費群體流失壓力下,開通線上購物是不得不采取的轉型策略。
不難發現,全球奢侈品牌正在做準備,欲在中國電商市場分一杯羹。面對近幾年不太景氣的市場,電商能否成為奢侈品牌的“救命稻草”?
大量奢侈品牌試水電商
“以后在網上也能買奢侈品牌包包了,期待濟南也能給送貨。”這個消息對LV的“鐵粉”楊女士來說,著實令她震驚。
近日,路易威登集團在中國上線最新電商平臺——路易威登官方線上旗艦店,這是LV自2005年在法國推出首個網站以來,進入的第11個電商市場。而LV在中國官網推出的線上選購服務囊括了當季所有系列產品,不過,目前提供網上購物服務名單中僅包含北京、上海、廣州等12個城市,濟南并不在其中。
事實上,除了LV,不少品牌早已從對電商的排斥、觀望轉變為融合、擁抱。尤其是2015年開始,全球各大品牌“關店潮”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銷售策略的轉型。2015年年底,LV曾在一周內宣布關停三家門店。2016年上半年,又關閉了幾家省會城市門店,引發業內震驚。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上半年,Gucci、萬寶龍、LV、Burberry、Dior、Cartier六大品牌在中國內地已關店近十家。
在運營成本不斷上漲、網上山寨貨蠶食市場、消費群體流失等“高壓”下,奢侈品牌們紛紛進行戰略調整,逐步轉戰線上。據統計,2014年一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北京核心商圈購物中心首層租金整體呈上行趨勢,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奢侈品牌實體店運營成本上漲。此外,海外代購等渠道也分流了部分客源。而就在2016年,大量奢侈品牌開始試水電商,特別是與市場領先的垂直奢侈品電商平臺合作。
假貨橫行網絡難辨真偽
隨著海外旅游及代購的不斷升溫,國內外奢侈品牌巨大的價格差不斷被消費者吐槽。更尷尬的是,奢侈品牌還擔心自己的產品和假冒商品放在一起銷售。據記者調查,即便個別品牌已推出線上旗艦店,但在一些網店中,原單、高仿等假貨仍然橫行,其銷量十分可觀。
8月7日,記者在搜索引擎中輸入“LV”、“Gucci”、“Burberry”等名稱,彈出來多個銷售網站,多數都打著“原單”、“正品保證”等宣傳語,價格也是由幾百元至上萬元不等,令人眼花繚亂。
隨后,記者又打開廣東、福建的一些皮具廠網站,“海外奢侈品原單貨源”、“國外奢侈品牌加工訂做”等宣傳字樣映入眼簾。他們給出的價格更是誘人,如某明星同款的LV挎包批發價為120元,而正品售價上萬元。一些網站甚至宣稱“原單能直接當正品賣”。
4月初,Chanel以非法販賣帶有品牌標記的手袋、手機殼等商品為由把亞馬遜上的30位賣家告上法庭,經判決每位被告應付賠償金10萬美元。前不久,有媒體爆料,不少跨境電商及海淘商家聯合快遞公司制造假快遞單據售假。
主動迎合客戶推出高端送貨服務
“其實線上銷售并不適合奢侈品,不論是自建的電商渠道還是與第三方電商合作,最大的痛點就是如何化解消費者對貨源的質疑。”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假貨橫行是因違法成本低、維權鑒定困難,品牌商為了保證其商品市場地位和血統正宗,一般不會輕易授權給電商銷售。另一方面,實體店內一般服務優良、裝修豪華,顧客的購物體驗也帶有“奢侈感”,而這些也是電商所不能及的。
“奢侈品的消費價值,不光在于產品本身的高價,更在于購物環境和服務體驗,這種附加條件是非常現實的享受。”某奢侈品牌濟南店的店長認為,鑒于品類特性,除了常規的服裝、鞋包等穿戴品外,其他諸如男士青睞的名車、游艇以及定制類產品而言,很難在網站上產生購買行為。此外,在線下高級商場試穿、行走,是奢侈品用戶購物體驗的一部分,而這種體驗感,是電商平臺無法實現的。
可喜的是,為迎合客戶的消費習慣,國內個別網絡零售商已經推出了高端送貨服務,奢侈品送貨員必須身著西裝、手戴白手套,力圖讓消費者得到和線下購物時一樣的特殊體驗。
電商能否成為奢侈品牌的“救命稻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消費者逐漸增強的奢侈品購買力是2017年全球市場復蘇的一個佐證。即便網購盛行,但并不代表消費者不需要實體門店,一部分消費者仍會選擇到實體店購買。但從長遠來看,電商或能為奢飾品牌帶來一線生機,線上購物的模式可有效遏制一些假貨,并給品牌帶來一定收益。
原標題:電商能否成為奢侈品牌“救命稻草”? 實體店現“關店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