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8-22 22:01:08
西客站片區仍有多條道路以“橫支”“縱支”暫命名
經歷了“大金南路”“大金北路”路牌的忽然“上崗”和悄然被撤,又迎來“心竹路”在百度地圖上的莫名現身……近段時間來,西客站片區諸多無名道路的命名話題,再次成為焦點。“新路名”現身卻又接著被證偽的這個過程,也讓西城眾多居民和單位又添了幾分“路名焦慮”。
最近這一幕幕“反轉劇情”,背后是西客站片區道路命名中的種種糾結和公眾對此的急切期盼。在“既急盼西城無名路能夠盡快命上名,又希望為這些路起個既合適又好的名字”這一蘊含雙重愿景的“群體性焦慮”里,也折射出當前城市治理過程中所面臨的一項新挑戰:新建道路路名命名機制,正亟待改革與完善。
半月內兩次“希望幻滅”,命名還得再等等
先是“橫支9號路”“橫支10號路”附近掛上“大金北路”“大金南路”的路牌,緊接著百度地圖又出現“心竹路”的路名……短短半個月,西客站片區幾條無名路路名乍現卻又很快被證偽。說起這事,西客站片區居民周先生嘆了口氣,“一開始挺激動,以為終于有名了,后來發現不是,白高興一場”。
從激動到失落,經歷心情跌宕的同時,在西客站片區眾多居民和單位心中積存了長達兩年的“路名焦慮”,“空歡喜”之后又深了些許。“這些路兩年沒名了,門牌號也沒有,快遞地址不好填、手機打車司機找不過來、落戶時地址不好標注等,種種不方便,我們經歷了兩年,現在還得繼續熬,能不焦慮嗎?”周先生的話里透著無奈。
的確,從2015年8月彼時的西城集團遞交了為橫支9號路、橫支10號路等無名道路命名的函算起,到現在,西客站片區的縱支1號路、2號路、4號路,橫支5號路、6號路、7號路、8號路、9號路、10號路、15號路等,已兩年無名。8月21日,記者詢問市民政部門相關人士得知,目前路名命名方案還在審核中,尚未獲批。
曾想以山或縣為名,還有“菏澤路”待補齊
在這兩年時間里,民政等相關方面陸續為這些道路擬出了多套命名方案。知情人士透露,前段時間,民政部門還分別為西客站片區的這些路擬定了“以山為名”和“以縣為名”兩套命名方案。因西客站片區的大量道路已以省內其他設區市的名字命名,這兩套方案也與此有所關聯。
“以山為名”的方案擬用省內其他設區市中的名山之名,比如借鑒日照浮來山的山名,把位于日照路附近的某條無名路命名為“浮來路”;“以縣為名”的方案則擬用省內其他設區市下轄縣區的名字,比如把日照路旁邊的某條無名道路,以日照嵐山區的名字命名為“嵐山路”。
盡管西客站片區已有眾多道路以省內其他設區市的名字命名,但還沒有一條以菏澤市的名字來命名的“菏澤路”。知情人士透露,當年命名時,西客站片區那批建成的道路數量沒有這么多,當時就暫未命名“菏澤路”,待后期補齊。而上述命名方案中也考慮到了這一因素,擬在此次命名時補齊“菏澤路”。
然而,從路名的指位性、文化味兒等方面考慮,上述命名方案均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因此,這兩套方案雙雙“落選”,目前正在審核之中、有待批復的是一套新的命名方案。
改名成本太高,得名后幾無“糾錯”空間
西客站片區這些無名路何時能命名,暫無具體時間表。而在不少地名專家看來,為道路命名,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時也的確需要慎之又慎,西客站片區已命名的道路就是個警示。
考慮到西客站片區“齊魯新門戶”的定位,多年前,作為省會的濟南首次以城市名為此片區大批道路命名。然而,在被稱贊“有省會城市的大氣”的同時,這種方式也衍生出了“路名本身的指位性差”“文化味兒缺失”“缺少‘濟南元素’”等問題,有地名專家甚至直指“是一處敗筆”。
即便是沒用城市名命名的道路,其路名也引發了爭議。“臘山河東路和臘山河西路,聽名字感覺是東西向的大路,東段是東路、西段是西路,來了以后才發現是南北向道路,因為一條在臘山河西邊、一條在東邊……”西客站片區居民林女士說道。另外,在西客站片區的已命名道路里,有的以城市名命名;有的則以附近的“文化地標”命名,如興福寺路;有的則出于別的考慮命名為順安路、清源路,多種命名思路交織在一起,讓不少市民覺得有些亂。
正因如此,“為西客站片區道路改名”的聲音一度層出不窮。“但這已經不現實了,道路一旦命名很難再改。如果改了名,很多東西得跟著改,比如附近居民身份證上的地址、商戶營業執照上的地址等,改名成本太高了。”知情人士透露,出于“改名成本太高”等原因,道路一旦得名,便幾無“糾錯”空間,其他城市中也鮮見在道路命名后又修改的案例。
雙重現實需求凸顯路名命名機制改革之急
既盼著無名路能盡快得名,又希望能起個既合適又好的名字,避免此前那樣的遺憾……在西城眾多居民和單位的“路名焦慮”中,飽含著這雙重愿景。
在專家們看來,西客站片區道路命名中發生的種種,恰恰提供了一個思索路名命名新機制的契機。“為道路命名,速度很重要,但質量更重要。”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說,當前,城市建設進程加快,新建成待命名的道路會越來越多,公眾不僅對道路命名的速度有要求,對于路名的指位性、文化氣息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路名有著“既要速度又要質量”的現實需求。想要讓路名兼具質量與速度,就急需理順甚至改革現有的道路命名機制,完善環節、探索新的公眾參與方式,這也是當前城市治理之中所面臨的一項新挑戰。
挑戰之下,如何破題?“為道路命名不能只靠民政部門,各相關部門得更多地參與進來、互相銜接好,形成合力。”王忠武說,理順、改革道路命名機制,需要讓規劃、城建甚至文化等部門提前介入,在片區規劃、道路規劃與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到路名的問題,提前展開路名的方案制訂、研討論證、民意征集等工作,而不是建好了路再想名字,這樣不僅能給路名的充分醞釀留出更多時間,也能保證命名的及時性。同時,應通過流程再造等方式,為道路命名提速打下基礎,甚至可以探索實行“限時命名”,“規定好時限,在時限內必須完成命名”。
提高公眾的參與度,也是重要一步。“為道路醞釀路名時,應該建立一個市民尤其是周邊居民參與機制,暢通大家建言獻策、提‘金點子’的渠道。”王忠武說,在市民充分參與路名醞釀工作的基礎上,地名專家和政府應分別把好研討論證關和決策關,形成“公眾建言+專家論證+政府決策”的流暢機制,進一步提高路名質量和公眾對路名的認可度。
(濟南時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