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點
2017-10-03 14:45:10
文|劉武
家鄉的原味仿佛是一種頑癥,一直保留在我的舌尖和齒縫,讓我難忘故鄉的風情。
這些年,回老家花的時間越來越短。
上大學時,我回一趟家要坐二十六七個小時的火車,那時窮學生只能坐硬座,還經常買不到坐票,便一口氣站20多個小時,站著睡、鉆座椅下睡,甚至爬到行李架上睡,這些經歷都有過,倒也沒覺得多苦,只是感覺有趣,當做人生體驗。
后來火車提速了,到家也要十八九個小時。那時有錢能買臥鋪票了,多是囫圇一覺,起來便到站下車,感覺就已相當幸福了。
再后來火車速度更快了,一般13個小時左右可以到家,有時還自己駕車走高速公路回老家,也是13個小時左右,那幸福感更是沒的說。當然,后來還是覺得坐火車更舒服,自己開車畢竟太累,而且油費、高速費加起來比火車票貴得多,便不再動自己開車回老家的念頭。
再到后來,高鐵開通運營,我回老家大概只要5個小時了。我周五下班坐高鐵可以回老家度周末了。想想這些,雖然距離沒變,但我卻感覺與家鄉越來越近。
剛到北方來上大學時,父母擔心我水土不服,特意挖了一團家鄉的泥土讓我帶著,說不舒服時可以將黃泥水煮沸澄清后,喝水治水土不服帶來的身體不適。我除了感覺干燥外,沒有其他不適的癥狀,家鄉的那團泥土也沒派上用場。那些年,北方絕對吃不到南方的飯菜,沒有湘菜館,也沒有剁椒、臘肉賣,想吃到家鄉的東西,就得費點力氣帶過來。
那時,每次從家鄉回來前,父母都會給我準備一些剁椒、臘魚、臘肉、腐乳之類的家鄉風味食物和白酒,我一帶回學校,便會被同伴們分而食之,一搶而空。對我來說,那些年家鄉的原味就是一瓶子香噴噴的臘魚或臘肉。
后來,北方的湘菜館漸漸多了,家鄉的土產在超市里也能見到,南方人愛吃的苦瓜、茼蒿、空心菜等也出現在菜市場了,嘴饞的時候我就會去湘菜館開開葷,找找家鄉的原味。
慢慢的,再從家鄉回來,也不要父母準備臘魚臘肉了,而是去商店買些包裝好的家鄉特產,或平時少見的甜酒、年糕,帶回來給同事朋友嘗嘗鮮。這時候,家鄉的味道只是一份包裝精致的甜酸藠頭或辣豆腐干。
到現在,我回老家似乎已找不到平時沒有吃過的菜,想象中家鄉食品的原味會多么多么的可口、風味獨特,但實際不會超出自己的期待或想象。
這次女兒回老家吃了幾頓飯后,便在日記里寫道:“也不知是不是爺爺奶奶的手藝退步了,老家的飯菜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吃。”最好笑的是,她從老家回到北京后,第一頓飯竟要求去我們常去的湖南小店,說還是感覺這里的湖南菜更“正宗”。
事實上,我現在從老家回來,也不帶任何食物了。北京的湘菜館都能細分到常德菜、湘西菜、益陽菜了,批發市場甚至有專門的湖南風味店,什么時候想吃,你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解饞。
家鄉的原味到底是什么樣子,連我都有些模糊起來,它已經批發到我的眼前,隨時都能滿足我的欲求。
但不知為什么,我仍然感覺在北京吃的湘菜與在老家吃的湘菜還是有些不同,那些滲透在牙縫、舌尖和神經中的細微差別大概只有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才會體味到。
我感覺幸運的是,火車的速度還會更快,那樣,以后真想吃地道的湘菜,花四五個小時就能回到老家,切切實實感受家鄉的原味。
家鄉的原味仿佛是一種頑癥,一直保留在我的舌尖和齒縫,讓我難忘故鄉的風情。記得我在國外游歷時,有朋友就對我說:“最愛國的不是我們的心,而是我們的胃。”
胃最思念的就是家鄉的原味。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