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10-06 16:50:10
10月5日,丁家莊住戶正在逐步搬遷,已經騰空的房屋開始拆除。 首席記者王鋒 攝
9月27日,丁家莊內到處都張貼著搬家廣告。記者王汗冰 攝
9月27日是農歷八月初八,是丁家莊村趕大集的日子。不少人說,趕一次少一次,能買的多買點。這可能是丁家莊在拆遷前僅剩的幾次大集了,此后,濟南城區內將再無大集。
在村里,進進出出的三輪車載著租客的鍋碗瓢盆奔向新的住所,拆遷在即,租客們最先搬走,接下來就是村民們了。記者兩次走進丁家莊,試圖用文字和圖像給這個即將拆遷的城中村留下只言片語。
拆遷前面貌
鱗次櫛比的小樓和迷宮般的小路
今年8月初次去丁家莊村,記者就在一片片小樓和一條條彎曲狹窄的小路中迷了路。說是村,村里幾乎找不到平房,到處都是三四層的小樓,一座座小樓連成片,樓與樓之間的間距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人通過。有的居民家中不止一座小樓,自己住的樓可能在村東,用于出租的小樓可能在村西。
出租房屋,是丁家莊人主要的收入形式。村里的墻面上,到處貼著租房信息。房東沒事兒就蹲坐在路邊,向前來打探的租客推薦房子,“看房子?幾人住?跟我來,便宜。”
東部新城的崛起,帶動了丁家莊房屋出租的發展。周邊匯集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這些人收入相對較低,消費水平有限,在丁家莊覓得一處容身之所價格比較容易接受。單身一人的,經常租一間三四平方米的屋子就足夠了,一張床,一副桌椅,只當這里是工作之外的棲身之所,不需要開火做飯。
見記者在村中尋尋覓覓,一名在路邊搖蒲扇的中年女子打招呼:“租房子嗎,我有空房帶你看看?”跟著她沿著小路七拐八拐地走了幾分鐘,到了一幢三層小樓前,她掏出一大串鑰匙,從中熟練地挑出一個打開房門,樓內有四間四五平方米的空房,都背陰,其中兩間沒有窗戶,墻面上還有油漬。“有窗戶的一個月270元,沒窗戶的一個月250元。做飯有公用廚房,洗澡附近有澡堂。”她說,上一家房客一家三口租了兩間有窗的,一個月500元,她家這樣的出租房有30多間。
因為出租房屋興盛,村中有著大大小小的澡堂、理發店,小吃和小餐飲也極為興盛。5元錢能洗個澡、8元錢能理個發、10元以內能吃飽。在村北,有兩條較大的小吃街,除了本地租客們光顧,這些小餐飲也是網上外賣的熱賣店家。所以,在非吃飯時間段,路邊經常能看到一些外賣小哥圍坐在一起,或抽煙逗貧,或打牌。
丁家莊村委一名工作人員說,村里的外來人口幾乎是本村人的15倍。在村里,隨處可以看到公安部門的各種提示信息,比如防火防盜安全口訣。
丁家莊村民
一張合影背后的典型丁家莊人生活
“給我們在老房子前留張合影吧。”28歲的王陽告訴記者,他們一家四代人都生活在丁家莊,快要拆遷了,他想在老房子前留張全家福。
1948年,王陽的奶奶用一車糧食、地瓜從別人手中換得一塊地皮,開始了在丁家莊的生活。那時候,丁家莊村人全靠種地生活。直到1991年前,王陽一家還住在土坯房子里。1991年,房子翻蓋成有地基的磚混結構平房。伴隨著濟南的發展,王陽的父母開出租車、做小生意,收入還算可以。“到了2002年前后,村子周邊外來人口增多了,家家開始蓋小樓,除了自己住,還對外出租,后來到這里租房的人越來越多,租房也成了居民的主要收入之一。”王陽說,在他的記憶里,丁家莊有很多值得記憶的地方:熱鬧的丁家大集、村頭的古槐樹、村名的由來……
記者了解到,目前,丁家莊拆遷已經進入簽訂拆遷協議階段,已有四百余戶居民簽訂了協議,王陽家也是其中之一,接下來就是搬家了。
搬家前,他希望與老房拍一張合影。王陽和父母、妻女、奶奶,在老房前面擺好姿勢,記者倒數三二一,按下快門時,一歲多的小女兒配合地伸出了小手。
9月27日,記者再次到丁家莊采訪,村里的房子上都寫上了紅色的“拆”字。墻壁上租房信息的小廣告變成了密密麻麻的搬家公司廣告。
最先搬走的是租客們,鍋碗瓢盆、臨時家具統統搬到三輪車上,帶往新的居所。租客王新鳳說,她收入不高,方圓5公里再也找不到這么便宜的房子了。已經簽訂協議的村民也在四處找房子用于回遷前的短暫過渡。“不能再租房掙錢了,肯定還要找別的工作。”
丁家莊大集
上百個攤位吸引著上萬的客流
丁家莊大集,是村里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農歷逢三逢八,每個大集都宛如節日。村里人告訴記者,丁家莊大集的前身是七里河大集。2002年七里河大集被取締,商販就沿著華龍路繼續擺攤,最初從華信路口一直擺到華龍路東頭,形成了最初的丁家莊大集。從2011年開始,丁家莊大集縮短了三分之二,僅從化纖廠路口擺到華龍路東頭,多的時候有上百個攤位。
丁家莊大集輻射周邊近3公里范圍,有些愛趕集的人還從遠處坐公交過來,就為體驗趕集的樂趣。
“丁家莊大集上的糖葫蘆都比店里的甜呢。”9月27日適逢丁家莊大集,26歲的張名妍在上班午休的時間,陪媽媽來趕集。新鮮蔬菜、針頭線腦買了滿滿一購物袋。從高處看丁家莊大集,可謂壯觀。市場一名管理人員說,每次趕大集全天能有上萬的人流量。在集上,只能步行,或者推著自行車,如果騎著電動車,只能關閉電源雙腳撐地像劃船一樣前進。
主路兩側、輔路兩側全是大大小小的攤位。來自南部山區的新鮮蔬菜水果,自家做的醬菜、現場制作的雞蛋糕、商超里難買到的針頭線腦和各種偶爾用到但是難以買到的東西,在丁家莊大集上都能找到。張名妍說,她在集市上曾買到過一個將近兩斤重的大土豆。“拆遷前,只要有集我就來趕,以后再想趕集恐怕就得去郊區了。”她說。
古老的傳說
“我們祖先可是定過妖的”
在丁家莊村頭的古槐樹前,有個村名石碑,石碑后面寫著明永樂年間(1403-1424),當地根據傳說取村名為“定妖莊”,后因音不雅,故以“定”之諧音“丁”改村名“丁家莊”。所以跟村里人聊起天來,愛開玩笑的村民就說,我們祖先可是定過妖的。
原來相傳在永樂年間,丁家莊內有口古井,因為古井內是一眼泉,每到旱季水位就會下降。一個村民晚上去挑水,聽到井中呼呼作響,以為有妖怪藏在水中。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嚇得老百姓都不敢再去挑水了。為了鎮住水里的妖怪,村民在井邊建了一座真武廟,說來也怪,此后再也沒有聽到井中有異響。此后,人們就把村子叫做定妖莊。到了乾隆年間,人們覺得定妖二字不雅,就把“定”諧音為“丁”,改名叫“丁家莊”了。實際上,丁家莊沒有姓丁的。
丁家莊還誕生過濟南唯一一位狀元——清朝的陳冕,就是老城鞭指巷9號、11號的狀元府的主人。丁家莊小學就是陳冕在丁家莊修建“陳冕大院”興辦的學堂,現在的丁家莊小學已經是現代化的教學樓,已經沒有一點陳冕大院的痕跡了。如今,丁家莊即將拆遷,不知道還有多少痕跡能留給后人。記者在村里看到一張丁家莊村委征集老物件的啟示。老磨盤、石凳、舊箱子、老家具……村委工作人員說,村里人上樓后,村委會將這些老物件統一展示,延續丁家莊人幾代人的歷史,給村民心中留下一些念想。
原標題:“最后”的丁家莊:這里戶戶租房為業 如今整村拆遷在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