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青報網
2017-10-09 11:27:10
市農委10月8日發布2017年全市秋糧生產情況報告。報告顯示,得益于政策扶持給力、科技支撐有力、氣象條件適宜,今年青島秋糧長勢喜人、豐收在望,生產形勢是近幾年來最好的一年,單產水平有望創歷史新高。
平度市農技人員正在查看玉米生長情況。邢志峰 攝
預計平均畝產比去年增13.7%
該報告介紹,2017年全市秋糧種植面積391.8萬畝,比上年減少14.4萬畝,減3.5%;預計平均單產508.9公斤,比上年增加61.4公斤,增13.7%;全市總產199.4萬噸,比上年增加17.6萬噸,增9.7%。
從主要秋糧作物玉米的產量構成三因素方面分析,表現為“三增”特點,其中穗粒數和千粒重增加是今年玉米增產的主要因素。據分析預測,今年全市玉米平均畝穗數4117.2穗,比上年增加36.2穗,增0.9%;平均穗粒數433.9粒,比上年增37.2粒,增9.4%;預計千粒重337.4克,比上年增加12.2克,增3.7%,如果10月上旬氣象條件適宜,千粒重可能進一步提高,仍有增產潛力。
從不同種植區域分析,旱地面積較大的膠州、黃島、即墨三區市增產幅度大,在25%以上;萊西市玉米受倒伏影響,增產幅度在10%左右;平度市持續穩定增產,增產幅度在5%左右。
秋糧增產順應“天時地利人和”
從2017年全市秋糧生產情況報告看,秋糧增產的原因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該報告分析出今年秋糧增產主要有四個方面原因:
一是播種質量好,種植密度適宜。6月下旬,青島普降喜雨,各地抓住墑情適宜有利時機,6月底前全面完成夏播任務,播種質量好,出苗整齊,密度合理,玉米全市平均畝株數4200株左右,平均畝成穗數4117.2穗,比上年增加36.2穗。
二是生長發育好,穗粒數大幅度增加。今年玉米生長發育期間(6月21日-9月3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516.6毫米,比常年多86.3毫米;平均氣溫25.2℃,比常年高1.2℃;平均日照時數660.4小時,與常年基本持平。充沛的降水有效解除前期干旱,土壤墑情充足、溫光條件適宜,玉米生長發育良好,穗粒數大幅度增加,較上年增加37.2粒,增9.4%,是今年玉米增產的關鍵因素。
三是灌漿期溫光條件適宜,玉米粒重顯著增加。9月份全市溫度偏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于玉米灌漿,加上土壤墑情適宜、肥力充足,千粒重顯著增加。
四是生產管理到位,不利因素較少。全市玉米生產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精量播種、合理施肥、綠色防控等實用技術得到普及推廣,種子包衣、化學除草、統防統治等田管措施落實到位,玉米全生育期病蟲害發生程度較輕。
另外,今年大豆、甘薯、谷子等雜糧作物增產明顯,預計增產幅度都在30%左右。
秋糧生產探索“青島經驗”
“今年青島秋糧生產在功能區建設、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和科技支撐等方面成效顯著,為糧食生產新舊動能轉換積累了新的寶貴經驗。”在走訪和調查了膠州、萊西等地的秋糧種植情況后,市農技推廣站負責人李松堅表示。
據了解,2013年以來,根據省、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各級農業部門按計劃有序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建設。經過4年努力,青島今年秋收全面完成105萬畝糧食高產示范方建設任務,建成了優勢突出、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糧食產業帶。經過專家組田間測產,今年全市105萬畝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小麥、玉米平均單產分別達到525.9公斤和662.5公斤,年糧食畝產量達到1.19噸,在原來噸糧田的基礎上,糧食產能提升近20%。
近年來,青島優化調整種植結構,各地依照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市場條件、資源稟賦等優勢因素,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這是青島農業生產探索出的寶貴經驗。
據介紹,今年在玉米品種結構上,糯、甜等鮮食玉米、青貯玉米等專用玉米種植面積明顯增加;在作物種植結構上,特色甘薯、優質谷子等雜糧種植面積明顯增加;在區域布局上,各地涌現出許多依托優勢資源,實現特色糧食產業化發展合作社,糧食產業鏈進一步拓寬。
創新農業技術正逐步取代傳統生產技術,這是秋糧生產過程中呈現出的現代化農業特征。記者從市農技推廣站了解到,各級農技部門堅持走資源節約、生態友好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玉米全程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綠色統防統治等技術正逐步取代傳統拼資源、拼投入的生產方式,各地逐步形成了統一良種供應、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五統一”的專業化服務機制。(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張華 通訊員 萬上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