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7-10-10 09:47:10
如果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么,醫生則是人類生命的工程師。教師為人類授知布道,解惑釋疑,醫生則為人類祛病驅魔,起死回生。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大醫精誠》中說的話:“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做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弊屛覀冏哌M日照市中醫醫院腦病三科主治中醫師宋良鵬,感受他溫暖而光輝的人格魅力,傾聽這位醫者仁心發出的最動聽的生命樂章。
早會上總結討論 鄭培波 攝
8:00 早會
晨或熹微,空氣里散發著絲絲涼意,日照市中醫醫院腦病科的走廊里坐滿了前來陪護的病人家屬,而醫生會議室里正在熱火朝天的討論著。
“垂體腺瘤是神經外科一種常見良性腫瘤,發生率為10%,以往手術的主要方法為開顱切除腫瘤,此方法創傷大、易發生較多并發癥……”正在說話的這位,便是宋良鵬大夫。此時,并不算小的會議室塞滿了參加早會的醫生們,他們正在就前幾天的一場手術視頻進行總結討論,而宋良鵬是這次會議的主講。
“昨天這位病人采用的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手術過程比較順利,較傳統開顱切除相比,優點不言而喻,術后護理人員進行全面護理干預,我估計今天病人就能轉入普通病房觀察保守治療。”視頻中記錄了手術的整個過程,在醫生靈巧的雙手下,腫瘤被慢慢剝離,直至取出。
ICU里的“剪刀手” 卜凡文 攝
8:30 神經重癥ICU
ICU是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地方,進去的病人往往已經到了生命最邊緣的時刻。雖然ICU外是攢動的人頭,可是進去后,卻是異常的寂靜,只有醫護人員來回的鞋套聲和監控儀器的滴答聲,在這樣肅靜的一個地方,仿佛在訴說著對生命的渴望。任何一個人在這里呆過,都會分外珍惜自己的健康與生命。
研究病人的“大片” 鄭培波 攝
“大爺,今天氣色不錯,看報告您的各項指標都在逐漸恢復,過會就給您轉到普通病房去?!?8歲的王大爺是目前ICU病房里最清醒的一位,而早會的那場手術,就是王大爺的,“雖然王大爺年事已高,但是身體底子好,再加上最新的手術方案,恢復很快。”宋良鵬說。
電生理檢測 季華 攝
巡查完畢,宋良鵬從器材室里推出一臺設備,“要給患者做電生理檢測,用電生理儀器、微電極、電壓鉗及膜片鉗技術等記錄或測定,檢查患者腦功能和腦血流情況?!彼瘟践i略有自豪地告訴記者,“這是我們中醫醫院獨有的,為了學習這門技術,我特地去北京進修了一段時間。”
共同研究CT片 季華 攝
9:30 普通病房
相比于神經重癥ICU,普通病房里的患者病情要緩和許多,每到一間病房,宋良鵬都和患者及家屬互相問早,“我們腦病科的病人住院周期都比較長,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慢慢都變成了朋友。”宋良鵬說道。
為患者把脈 卜凡文 攝
聽患者講今天的病情變化,決定明天的醫療措施,看著一天天好轉的病人,或許這是讓這群醫生少數的臉上會露出笑容的時刻吧,醫者父母心,誰都希望自己的病人,可以經歷治療后,走出醫院的大門。
查房看片 鄭培波 攝
在查房的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患者說自己哪里不舒服時,宋良鵬總是第一時間把手搭在手腕上把脈,一身西醫裝束的醫生卻拿出了中醫的架勢,“通過脈象的顯現部位、速率、強度、節律。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后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彼瘟践i告訴記者,他是14名普通病房患者、4名神經重癥患者的主治中醫師,中西醫結合是他的優勢,也是醫院的特色。
與患者家屬交流 季華 攝
10:20 交流談話
查房工作完成后,已經近十點半了,一大早的忙碌終于有了片刻的緩沖時間,宋良鵬回到辦公室押了口茶,敲門聲便響起,“來,跟你說說你父親的情況,不用緊張。”
現在,宋良鵬要和每一位病人家屬說明患者現在的病情,以及下一步的治療方向,“要讓家屬理解我所做的一切,他們盼著親人能盡快好起來,我也要對我的病人負責人,每天的交流談話是不可少的?!?/p>
與護士溝通 鄭培波 攝
這些人,必須在中午下班前全部交流完畢,量多任務重,很難想象每天如此繁重的工作全部被壓在肩上的感覺。而宋良鵬告訴我們,每天除了這些,他還有手術要做,今天比較“幸運”,他只是為一臺手術做電生理輔助檢測工作。
手術前準備 鄒慧 攝
14:30 手術室
準備開始手術,雖說之前無數次在電影電視中見過手術,也知道一套流程,可是真的在現場看,又是一番別樣的體驗。這是在洗手清潔,這是無菌的東西不能觸碰……很多的流程,初次接觸已然暈頭轉向,不知道他們每天面對這些東西如何記住如此繁瑣的步驟,每天這樣繁重的工作負擔如何持續,或許就是心中的一份“醫德”在支撐著他們日復一日的工作下去吧。
鴉雀無聲地手術間 卜凡文 攝
手術臺下,談笑風生的宋良鵬,上了手術臺,立刻變得沉穩而寡言少語,除了偶爾要求器械的命令,別的時候,只有他盯著儀器屏幕的眼神,整個手術室,安靜得可怕?!拔以谶@得緊盯實時監測結果,一旦患者出現非驚厥性癲癇、抽風之類的不可控跡象,我得提前告知主刀醫生準備解決方案,以防手術出現意外?!?/p>
時刻緊盯檢測儀器 卜凡文 攝
17:30 辦公室
3個小時的手術結束,有驚無險,宋良鵬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辦公室,他接下來要對明天的主刀手術進行梳理,每個細節、可能出現的情況他都要了然于胸,臨危不懼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責任、信念。
醫生的雙手 鄒慧 攝
“患者在手術室,家人不放心,在外面等得心急,我得快點給他們一個好消息,讓他們可以早點放心下來?!彼瘟践i說,“我累點沒關系,家屬感到滿意就好。”
宋良鵬醫生 鄭培波 攝
記者手記:
都說醫者父母心,每個醫師都有一顆懸壺濟世的心。在跟拍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醫生,可以把一份在我們眼里如此枯燥無味的工作日復一日的堅持這么久,幾乎是沒有假期。只要病人有一分對生的渴望,醫生就會盡10分的努力把這份渴望變成現實,這不僅僅是宋良鵬的工作,也是全醫院所有醫生的工作。
而在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今天,是否我們也應該多多的換位思考一下,雙方都體諒一下對方的難處,學會去換位思考,醫生在工作崗位上,是救死扶傷的圣手,而離開工作崗位,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醫生也有家庭,也有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可是在醫院,有更多的生命等著醫生們去救援,有更多的病人等著醫生們去診治。為了患者們的利益,千千萬萬的像宋良鵬一樣的醫生,舍棄了自己的私人時間,舍棄了與兒女家人共處的時光,留守在醫院,或者在接到緊急電話奔往醫院的路上……
是否,我們欠醫生一句“謝謝”?謝謝他們舍棄了小家,顧全了醫院里的大家;謝謝他們為了患者的健康,一直在努力,努力,更加努力著;謝謝他們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了更多患者的健康而一直在奔波著……
或許這只是一個普通醫生的普通一天,但是這樣一個普通醫生的一天,又何嘗不能折射千千萬萬像宋良鵬一樣的醫生的每一天呢?早起來醫院研究今日病人病例,腳步匆匆地奔波于各個病房之間只為了詢問更多的病人,終于查完房馬上奔向手術,手術結束后便為明天的手術思考到深夜……
對于每日都是這樣的生活的他們,我只想說一句:辛苦了!(記者 賈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