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8-02-11 17:59:02
中國山東網2月11日訊 (記者 張敏敏) 戰爭年代,傳奇將軍許世友曾率領部隊駐扎在煙臺海陽市戰場泊村,與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如今,許世友的傳奇經歷和愛民故事,依然在戰場泊村村民中口口相傳著。近日,山東省“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東線采訪團走進海陽郭城鎮戰場泊村,回顧那段硝煙彌漫、艱苦卓絕的歲月。
許世友與膠東百姓:深厚的軍民魚水情
走進郭城鎮戰場泊村,一排排解放前的老房子錯落有致,黑瓦石墻,古樹老街,戰爭年代留下的標語依稀可見,很多遺跡保存得非常完好。雪后的陽光有些清冷,整個村子更顯得莊嚴肅穆。
戰爭年代,許世友將軍在山東待了16年,在膠東指揮作戰9年,留下了許多光輝的戰斗足跡,許世友在膠東紀念館就在這個村子里。
紀念館外觀呈現膠東傳統民居的建筑風格,展陳設計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通過實物、圖表、影音、雕塑、半景畫等多元化表現手法,全面展示了許世友將軍在膠東的傳奇戎馬生涯、與膠東人民的濃厚情誼和膠東抗戰部隊發展壯大、浴血奮戰的深厚歷史內涵。
八路軍膠東軍區機關舊址也在戰場泊村,該舊址致力于還原歷史原貌,突出“軍愛民、民擁軍”主題。舊址區內修復了演武廣場、磨盤廣場、古井廣場、飲馬廣場四個廣場以及44棟膠東民宅,民宅重點復原抗日軍民學校、組織科、林浩舊居、許世友舊居、膠東軍區司令部、生產科、野戰醫院手術室等。
當年的膠東軍區司令部設在海陽市郭城鎮戰場泊村425號,至今仍保存完好。該司令部是一座青磚黑瓦的膠東民居,8間小瓦房干凈、整潔,在一棵老槐樹掩映下,民居透著滄桑的味道。許世友將軍曾在這里先后指揮了榆山大會戰、發城圍殲戰、長沙堡伏擊戰、收復棲霞城等大小戰役。
司令部是許世友將軍除了臥房,最常來的地方。開會、研究戰術和敵情,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深更半夜才回去。為了不影響房東和村民休息,許世友將軍下令晚上不關街門,由此可以看出,他處處想著老百姓。
許世友將軍曾在回憶錄中講到,“膠東是我戰斗和生活的地方。膠東的人民,膠東的山山水水,對我來說,都有著深厚的情誼?!闭沁@種魚水深情,使群眾積極支援前線,讓軍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結合旅游開發、文物保護,打造膠東紅色文旅新亮點
戰爭年代,海陽先后有19萬人參軍參戰和隨軍支前,約占當時總人口的一半,先后有7000多人英勇犧牲,6500多人負傷致殘。海陽作為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起源早,對革命的貢獻大,豐厚的歷史、紅色文化資源奠定了海陽打造紅色文化的獨特優勢。
記者了解到,除許世友將軍膠東軍區司令部舊址保存完好外,趙疃村的地雷戰遺址1977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有第一顆地雷爆炸地、月牙橋雷區、南街雷區、丈子山中心大街雷區、東河雷區、大孤山戰斗遺址、塔埠頂雷區、牌坊雷址、松山信號暸望哨遺址、盆子山遺址、嶗齒頂民兵指揮所遺址等,是不可復制的珍貴歷史文物。
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海陽大秧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以激情歡快的表演鼓舞士氣,深受將士們歡迎。海陽大秧歌也留下了那個年代特殊的印記,成為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
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既是先烈和戰爭歲月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近年來,海陽市確立了以地雷戰遺址開發、許世友在膠東紀念館建設、電視劇《大秧歌》外景地建設和拍攝為重點的紅色文化建設工作目標,深入挖掘革命歷史資源,強力推進紅色文化建設,努力開創紅色文化發展新局面。
下一步,海陽將把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與紅色旅游景區建設及文物保護、古村落保護等有機結合,把紅色旅游與歷史文化游、鄉村生態游、特色產業游等有機結合,打造膠東紅色文化旅游新亮點。這是紅色文化為革命老區帶來的新生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