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8-05-08 10:45:05
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80后”青年導演王漢卿,畢業至今一直從事電視媒體行業,堅持用自己的鏡頭記錄時代的新模樣。他說:“去選擇一個自己熱愛的行業,努力干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只有這樣,你才會真心情愿的花時間和心思去做事情,也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不忘初心,講好山東故事
2009年畢業時,王漢卿創作的《非物質-歷史留下的記憶》榮獲第二屆山東省大學生數字影像大賽紀錄片一等獎和最具網絡人氣獎,從此開啟了他的影視藝術創作之路。
為更好地弘揚齊魯文化,展現齊魯文明的源遠流長。2011年,他策劃并創辦了山東首檔人文調查紀錄欄目《我們的山東》,并在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公共頻道播出。他和同事走遍齊魯大地,追尋歷史足跡,弘揚齊魯文化,展現各地風采,拍攝制作的《一座神秘的皇家寺院——靈巖寺》、《天下奇觀 泗水泉林》、《天下第一漢畫石刻》、《國色天香真牡丹》、《明代親王第一陵》等系列紀錄片,給觀眾打造了一檔既有較高文化品味和知識內涵,又有很強觀賞性和趣味性的全新“文化盛宴”。
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縮影,講好山東故事,既是“文化強國”新形勢的需要,又是對建設山東文化旅游強省的有力推動,更是青年人必須擔當的歷史使命。王漢卿帶領著他的團隊,歷時一年多的時間,對《我們的山東》進行精心改版升級。
欄目啟播儀式現場
改版以來,欄目以社會有識之士參與社會焦點話題所思、所想,倡導宣揚社會正能量,拍攝、制作和播出了一大批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他們走遍了河套平原地區、山區、資源匱乏的革命老區等不同區域的貧困村莊,驅車行程10萬余公里,走訪紀錄“第一書記”的基層工作歷程及幫包村的變化。拍攝的《走近第一書記》系列節目,播出之后社會反響強烈。
“我們用鏡頭去紀錄扶貧村的點滴變化,用內心去感受‘第一書記’付出的那份真情,用語言去表達百姓臉上的那份幸福和喜悅。”王漢卿說,每一次采訪都是對自己心靈進行一次洗禮,通過聊天溝通,他感受到了每個人心里的那份溫情。而他的節目,就是要通過鏡頭讓更多人感受到那份溫情帶來的“溫度”。
2017年,王漢卿帶著他的團隊又推出了大型人物紀實訪談專題節目《小康帶頭人》。節目緊緊圍繞在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在抓黨建促脫貧的工作中涌現出的政治新人、經濟能人、文藝名人、技術高人和道德好人,去紀錄和感悟他們內心傳遞的正能量。
熱衷公益,助力扶貧攻堅
“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廣大青年應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這句話深深地激勵著像王漢卿一樣有夢想的年輕人。在記錄新時代的過程中,王漢卿還熱衷于社會公益。
貧困戶給欄目組贈送錦旗(王漢卿,左二)
組織城市愛心女企業家擔當“愛心媽媽”,走進鄉村留守兒童家里,為他們送去關愛與陪伴,通過活動,越來越多的女企業家被孩子的真誠感動,結成一對一長久幫扶;
發揮自身優勢,通過“互聯網+欄目”的形式,線上線下結合,為沂南新立村農戶手中滯銷的蘋果發起愛心義賣,通過欄目受眾人群,一周時間幫農戶賣出兩萬余斤蘋果;
協調組織社會愛心人士為貧困山區人民義診,先后兩次前往臨沂、萊蕪義診,受到當地人廣泛贊譽;
與《山東廣播電視》社聯合主辦“第一書記”愛心年貨大集,真正為幫包村和貧困戶的農副特產品,打通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這些,只是王漢卿和他的團隊多年來舉辦的公益活動的“冰山一角”。
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王漢卿和他的團隊正著手策劃一檔具有開創性的文藝人才助力扶貧攻堅的電視節目,繼續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同時,他們也正在積極探索,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與電影和電視相結合,打造山東首檔VR全景電視節目,真正全方位的去紀錄新時代的新模樣。(文/張敏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