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西野語
2018-05-10 01:57:05
洪家樓天主教堂檔案
地點:歷城區洪家樓3號
原使用單位:濟南天主教方濟各會
現使用單位:濟南天主教三自愛委會
建造年代:1905年始建,1908年建成
榮譽: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筑
(洪家樓天主教堂)
若說濟南市內最具有異域風情的地方,首推位于歷城區的洪家樓天主教堂。
這里的人一般都叫它洪樓教堂。
這是一個哥特式的建筑。哥特式建筑的教堂在歐洲天主教國家非常普遍,但是在濟南,這確是第一個。
在此之前,外國傳教士在濟南所建的教堂基本上都有中國的元素,比如將軍廟街的天主教堂,那里面有拉丁文的橫幅,又有中文的對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
(洪家樓天主教堂中庭與側廊之間的飛扶壁是哥特式教堂的重要結構特征)
但是在洪家樓天主教堂中,你很難再發現中國的元素。
原因很簡單,這些外國傳教士不怕了。
在建設將軍廟街天主教堂的時候,正值清朝前期,中國的國力尚算強大,這些外國傳教士忌憚中國的實力,為了減少傳教的阻力,他們不得不采用中國文化的元素。將軍廟街天主教堂從遠處看,和一個地主家的宅院沒什么區別。
但是洪家樓天主教堂開建的時候就不同了,中國剛剛經歷了“庚子之亂”,八國聯軍連北京都給占了,還在太和殿廣場舉行了閱兵,堪稱國恥大辱。
中國國力的孱弱,讓外國傳教士沒有了任何的忌憚,他們不再擔心老百姓的反感,跪舔洋人的清朝官吏會解決一切,他們也不尊重中國的傳統文化,弱者的世界這些強者沒興趣研究。
(洪家樓天主教堂擁有眾多競相向上、直刺青天的小尖塔,這是升入天國的象征)
這個世界,其實一直就是強者在制定規則。
洪家樓天主教堂是在1905年開始修建。那時候的洪家樓,還是一個村子,不過這個村子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錯,北邊是蜿蜒的黃河,南邊是連綿的青山,東邊是成片的村莊,西邊是老舊的古城,距離膠濟鐵路黃臺車站也不算遠,真可謂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此時,正好是天主教急速擴張的時候,雖然在老城區有地位很高的將軍廟街天主教堂。但是由于信徒的急速增加,將軍廟街天主教堂地方小的缺點日益顯露,一些大的宗教節日和儀式都沒有空間舉辦。于是,天主教會就盯上了濟南東邊的洪家樓村,準備在這里修建一個規模宏大、造型壯觀的教堂。
天主教會當然不會出這筆修教堂的錢,這筆賬還得算到中國的身上。修建洪家樓天主教堂的錢,全部來自《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教堂的設計人是奧地利的一個神父,叫做科比那利烏斯,勞工則是由附近的中國農民組成。
(洪家樓天主教堂的大門,由不同的花磚拼制而成,十分精致)
當時的施工條件非常差,沒有先進的吊裝和運輸設備,修建如此高大的建筑有著不少的困難。據說當時工人是用“土屯法”(利用斜面原理,先壘個土坡,再把巨石拉上土坡,到達需要高度后把土坡清理掉)將一塊塊沉重的石料搬運上去的。
可以說,每一塊石頭都浸透著中國人的血汗。
在修建教堂的同時,天主教會還在洪家樓莊的南邊劃出了一大片土地作為埋葬外國傳教士的墳地,教徒們稱之為“主教林子”,四面修筑上石墻,有專人進行看管,院內筑有大祭臺和高大的十字架。滿院的蒼松翠柏,每個墓地前都豎著為傳教士歌功頌德的功德碑。
(洪家樓天主教堂的西側)
據說,當時建設這個洪家樓天主教堂的藍本是德國的科隆大教堂,雖然規模上有所不及,但是哥特式的教堂建筑和總體布局還是有相似之處的。
作為典型的哥德式建筑,該教堂結構合理,建筑質量極高,細部處理精致,整座建筑給人氣勢如虹、精雕細刻、富麗堂皇之感。
洪家樓天主教堂,面積為1625平方米,西山墻為主入口,東側有祭壇,正門是三道平行的心型大門,上方有巨大的玫瑰花窗,兩側是對稱的高46米的雙鐘塔。教堂可供千人同時禮拜。在洪家樓教堂里面還有個黃銅鑄造的大鐘,鐘錘就重達一百多公斤。每當鐘聲響起,聲傳數里,分外悠揚。此外,教堂中門兩側上部石墻雕有兩個石龍頭,龍嘴大張,怒目圓睜,雕刻生動夸張。
(洪家樓天主教堂內景)
在二十世紀初,洪家樓天主教堂仍是華北最大的教堂。幸運的是,這處教堂沒有被視為帝國主義侵略的象征,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至今仍是濟南東部的一大景觀。
在1998年,歷城區政府將教堂南側的歷城電影院拆除后,以教堂為主景修建了一所廣場,這就是洪樓廣場,據說當時的歐式廣場,整個中國就有兩處,另一處在哈爾濱。
文/朱文龍
片/網絡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