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8-24 20:25:08
地名,記載著城市的歷史,也傳遞著城市的文化。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濟南不少老地名的背后,都有著身后的歷史文化資源。一些消失的老地名能否恢復?不能恢復的如何建立地名標識?24日上午,濟南市政協第九專題“商量”組織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市民代表和市民政局、市規劃局,圍繞“地名文化保護”到歷下區寬厚里街區和明湖小區實地調研。
調研首先來到解放閣下,現在的寬厚里東南角。“這里原來是三曲巷的南口”,濟南市政協文史委特邀委員、濟南文史專家張繼平說。三曲巷之所以有名,一是因為,1948年解放軍從濟南老城東南角打開缺口,首先解放的便是三曲巷。后來城墻雖然拆除,但在城墻入口處所建起的解放閣已成為標志性建筑物。二是因為三曲巷曾包含著老濟南的一個別樣景致“兩山夾一井”,指的不是兩座山之間夾著一口井,而是在三曲巷的兩個房屋山墻當中夾著一口老井,水質特別好,周圍街坊都到那里打水吃。今天,從光緒歲次(1876年)繪制的《省城街巷全圖》上,人們還可以看到,在三曲巷的位置,當時的街名便叫“兩山夾一井”。
寬厚里現在已經成為濟南的“網紅”景點,這一片原來是寬厚所街。寬厚所街以住宅為主,包含各種住宅建筑類型的居住街區。是清末民初市民生活的舞臺,是城市變遷的歷史見證。傳統格局尚在、總體空間尺度和城市肌理尚在、整體色彩尚在。這一片區的歷山頂街則聯系著老濟南的一個著名典故“三山不見”,是說濟南城里有歷山、鐵牛山和灰山三座名山。其中歷山指的不是千佛山,而是位于歷山頂街南段路東的一個小山頭,山頂埋在地下,歷山頂街由此得名。
寬厚所街區歷史街巷圖
繼續西行,來到東小王府街考古遺址現場,濟南市政協委員、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講述東小王府街考古故事。在老濟南,泉城路之南、舜井街之東有兩條小街,分別為東小王府街和西小王府街。“小王府”指的就是郡王府,是相對于珍珠泉一帶的德王府而言的。明代德莊王第四代孫寧海王在此街建府居住;后又由德莊王第七代孫寧陽王朱由椅在寧海王府以東建府,遂就分別稱之為東小王府、西小王府。
據康熙年間編慕印制的《歷城縣志》記載,明代在濟南的郡王有16個,建有8座郡王府,寧陽王府和寧海王府即其中的兩座。明朝滅亡后,位于珍珠泉一帶的德王府在清康熙年間被改為山東巡撫衙署,散布于城中的其他各郡王府遂逐漸廢為民居。東小王府、西小王府,也因居民遷來居住便成為街名,后兩街合并,稱“小王府街”。
寬厚所(里)街區街巷現狀圖
隨后,調研組又來到按察司街尹家巷,參觀地名文化墻和縣前街。尹家巷是明朝成化年間吏部尚書尹旻的舊居,縣前街位于原濟南府和歷城縣衙門之間。市民代表建議修繕保留好縣前街。
在寬厚所街區金大有故居前,調研組開展了現場商量。舜井街居委會原主任、82歲張鳳蘭老人建議,應該樹立牌子,說明寬厚所街相關故事。
據了解,“商量”針對的內容主要包括是否應該適當恢復、移植街區內已消失的地名;地名恢復、移植后對街區會帶來哪些好處;對照古今,街區內哪些街巷名稱有條件恢復,比如著名的歷山頂街、東西小王府街、洪字廒街、武庫街、城隍廟街等;哪些地名雖無法恢復,但應當設立紀念標識,比如縣城隍廟、“兩山夾一井”、耳朵眼、勺子頭等;地名恢復或移植后通過何種方式介紹給游人,讓大家來到寬厚里后,在品味美食、休閑娛樂的同時,有得看、漲知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雅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