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9-02-04 20:33:02
【編者按】沒有一種感情比親情更濃烈,沒有一種溫暖比得上回家過年。無論身處何方,無論相隔多遠,回家,是每個中國人心底最深沉的渴望。2019年豬年春節之際,中國山東網特別策劃推出“回家過年”春節特別報道,記者根據親身經歷記錄下回家過年的點滴故事,與廣大網友一起分享濃濃的年味。
踏上回家路,一路溫暖一路情
今天是除夕,春節假期的第一天,很多人已經提前返鄉,也有的上班族剛剛踏上回家過年的旅程。
對于我來說,今年的春節有些特別,以前是作為女兒回到自己父母身邊過年,今年我則作為兒媳婦,陪著老公到公公婆婆身邊。
如果要說今年與往年其他方面的變化,恐怕就是新婚的我們結束了租房生涯,住進了精心裝修的新房,在濟南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家。我們還購置了新車,再也不用為春運買不到車票而發愁,從濟南到臨沂沂水,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可以隨時返程。
大姑姐提前兩天從上海到了濟南,復興號的開通將兩地往返時間縮短到三個半小時,她選擇從濟南跟我們一起回老家,這樣的安排使得回家過年一共只需要6個小時,而以前她則要坐12個小時的長途客車。
一大早從濟南東上高速,“平安春運、路警同行、溫暖回家路”的紅色標語分外顯眼,高速路上不時就會出現“和諧春運、平安出行”的溫馨提示,讓人一路上都覺得特別溫暖。
公公婆婆不斷來電話確認到家的時間,好提前準備好熱騰騰的午飯。爸爸媽媽也打來電話詢問是否開始往沂水走?什么時候能到?在爸媽看來,即使我不去他們身邊過年,返程的路上也免不了要牽掛。也許這就是親情的可貴,比任何一種感情都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貼春聯掛燈籠,紅紅火火中國年
對于中國北方來說,各地過年的習俗大同小異。
山東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的。這天之后到除夕前,家家戶戶都要挑選一天時間,支起油鍋,炸一些肉、魚、豆腐、丸子等。過去生活水平低,一年吃不了多少油水,所以在過年時,要多吃些油炸食品,補補油水。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平時什么東西都能吃得到,可這“過油”的習俗卻延續了下來。
到家后,婆婆便將炸好的東西端上桌,讓我們嘗嘗她的手藝。我發現,左鄰右舍在路上碰到,都要習慣性地問一句“炸完東西了嗎?”好像只有炸了東西,才算完成了“備年”中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
按照習俗,正月初一這天一般不勞動,所以除夕這一天相對比較忙碌。因此,民間有“趕忙三十夜,清閑初一朝”的說法。午飯過后,我們就開始貼春聯、過門錢、福字,當紅紅的燈籠掛在門上時,年味便更加濃郁了。公公婆婆則為晚上的團圓飯忙碌著,變著花樣兒準備菜式,照顧著每個人的口味和喜好。
今天是除夕,恰逢立春。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著一個新的輪回已開啟,新的一年之始。據說,古代立春就是“春節”,古人在立春之時,會舉行辭舊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動。今年除夕和立春的巧遇,讓除夕的年味變得更加濃郁,也讓除夕多了一些朝氣和生機。
闔家團圓日,幸福美滿話當年
無論身處何方,無論相隔多遠,回家,是每個中國人心底最深沉的渴望。回家過年,在我看來,最直觀的印象便是身邊掛著外地車牌的車變多了。夜幕慢慢降臨,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車匯聚在一個地方,停在不同的家門口,訴說著一個共同的目的——回家過年。
很多人千里迢迢、奔波忙碌,都是為了趕上除夕晚上的這頓年夜飯。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年中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飯。
我家的年夜飯除了北方人必備的餃子外,還有一大桌飽含大吉大利、萬事如意等美好寓意的雞鴨魚肉。比這些美食更重要的,便是一家老小能圍坐在餐桌旁,互敬互愛、共敘天倫的團圓。
幾杯酒下肚,話匣子便打開了。大伯說,他們年輕的時候家里特別窮,當時他的夢想是能穿皮鞋、戴手表,努力了很多年,等皮鞋和手表有了,他便想能有輛自行車,再后來便是想有輛摩托車……沒想到才短短幾年,樓房住上了,小汽車也開上了,實在想不出來日子還能怎樣更好。
說到手表,公公產生了共鳴,他說,年輕的時候他有塊手表,好幾個人都借來戴著去相親。短短的幾句話逗得我們幾個小的哈哈大笑,長輩們也跟著笑,笑中有什么我們無法體會的“苦盡甘來”。
“現在生活真是好太多了,我16歲的時候就去淄博打工,走著去,走三天才到淄博,自己帶著干糧,干完活兒再走三天回來,就為了每天賺三塊錢。”公公和大伯說著自己年輕時候吃過的苦,也細數著我們這一輩嘗到的甜,這一苦一甜的對比下,便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巨大變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