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新銳大眾
2019-05-09 09:16:05
日前,《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18-2050)》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規劃提出了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目標,提出了以“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營建美麗宜居泉城”為總線的八大行動。規劃形成“一體兩翼多點”的空間格局。其中,“一體”為泰山和黃河之間的濟南中心城區;“北翼”為黃河以北的北岸先行區;“南翼”為泰山以南的萊蕪區和鋼城區。北翼突破了黃河的限制,對接北京雄安,輻射黃河北岸;南翼突破了泰山(包括齊長城)的限制,對接泰安曲阜,輻射魯中南,這讓濟南邁入了山、河時代。規劃提出,到2035年,濟南規劃人口約1350萬,城鎮人口約1200萬。
北跨黃河,南越泰山,濟南新城市規劃邁入山河時代,這是一座3000多年古城的雄心。
濟南城建歷史悠遠。到過濟南趵突泉的人,會在三股泉水北邊的濼源堂里發現一個甲骨文的“濼”字,這個“濼”字將濟南先人“依泉而居”的歷史上溯到3544年前,其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史比古都北京還要早450年。
在濟南大明湖鐵公祠有一幅大家耳熟能詳的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這是過去對濟南景色的概括描述,也是對濟南城市格局的真實寫照。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濟南城市格局還基本局限在原有的區域內,我們從今天南郊賓館和東郊賓館的“郊”字,可以大致判斷濟南當時城區的邊界。
從上世紀末開始,濟南城建面貌開始發生明顯變化。1999年,建成泉城廣場。2001年6月,長清撤縣劃區。2003年6月27日,這對濟南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原則通過了省會濟南新的總體框架規劃,確定濟南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為“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十字方針。在以后10多年時間內,除了北跨沒有實質性進展之外,濟南城區發展以此為基調。這期間,城區建設順河高架,擴建重修經十路、經一路;以2009年舉行全運會為契機,向東拓展建設了奧體中心,修建二環高架、北園高架、燕山立交等現代交通設施,重建濟南國際機場。2011年6月,濟南西站建設啟用。2015年以來,在東部建設CBD,城市中心東移趨勢明顯,濟南新東站目前也已建成啟用。2016年9月,縣級章丘市撤市劃區。2019年1月,地級市萊蕪撤市并入濟南,這對濟南城市發展是一個大的增量變化。
當前,濟南城區發展的問題集中在主城區。受南部山區和北部黃河岸堤兩面夾峙,濟南主城區地形成為一個東西97公里南北12公里的狹長低凹地帶,這就是濟南主城區形狀被形容為“一根油條在油鍋里炸”的由來。主城區東西過于狹長,南北空間過去短促,對城市的人流物流和交通商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形成較大制約,尤以交通要道難以集約化設計的問題格外突出,導致濟南多年來成為天下“首堵”。
2016年12月8日至9日,濟南市召開全市工作務虛會,這是對濟南城區發展格局影響較大的一次會議。這次會議對濟南城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了精辟分析:“從長遠來看,城市建設不可能無限拉伸延長,未來的發展必須瞄準和實施北跨。”“要跨過黃河去、‘解放’全濟南,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走向‘黃河時代’”。
這次會議之后,濟南城區優化建設的步伐加快。2018年1月初,國務院以國函1號批復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方案》要求加快提升濟南、青島、煙臺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領、區域融合互動的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格局,明確提出支持濟南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先行先試,先行先改。在當年1月8日召開的濟南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對此作出專門部署:以中疏支撐北跨、以北跨帶動中疏,做好規劃編制、引爆區建設、打造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開啟先行區建設“元年”,實現“千年一跨”破題起勢。
根據建設方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劃面積約1030平方公里,其中黃河北岸730平方公里,黃河南岸300公里,將建“十二橋一隧”穿越黃河。北跨黃河的大幕實質性拉開,但對濟南城市發展的定位認識,仍在深化。
在2019年2月召開的省兩會上,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山東支持濟南深度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打造我國北方高端產業、科技、人才、現代服務業集聚地和央企、跨國公司區域總部基地,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濟南深度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是省委省政府對濟南賦予的新區域發展定位,“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則是目標指向。到這個時候,濟南城市發展的新追求已經呼之欲出。
2019年3月21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接受《中國經濟導報》專訪時明確表示:“山東未來的發展亟需一個以‘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崛起帶動,促進全省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因此,建議支持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這將使濟南未來城區建設不僅遠遠超越2003年的“十字方針”,也超越了“黃河時代”。北跨黃河、南越泰山,一座3000年古城遲到的雄心,由此掀起蓋頭,濟南城市發展的山河時代來臨了。
城市發展因河而阻,因山而限,是古今城市發展都會遇到的問題,但現代工程技術尤其是隧橋技術的進步,解決了這一問題,這就拓展了城市的發展視野。攤開地圖可以看到,離濟南直線距離最近的地級市,不是淄博、聊城,而是泰安。但泰山平地而起,橫亙在濟南和泰安之間,形成天然阻礙,但現在,這個障礙已經可以克服。目前,濟泰高速已在施工建設,預計2020年6月即可通車,未來濟泰之間全程只需28分鐘車程!
跨越了山河阻礙的濟南,一個坐擁山河的濟南,將真正迎來她的黃金發展期。“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這姍姍來遲的追求,對濟南,對山東,對區域經濟發展,都意義深遠而重大。
△濟南出海口交通通道規劃圖。
濟南,太需要做大做強了。
長期以來,對濟南發展的焦慮,在山東本地干部群眾中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提升濟南發展檔次和水平,幾乎是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識。山東各城市的發展比國內許多省份都均衡,這的確值得稱道,但這種均衡的另一面是“模糊”了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的差別。現實中,山東省內一般城市對省會城市“沒有了羨慕嫉妒恨”,倒是“寬容地”希望濟南能夠更上一層樓,比他們更高一些,給他們的發展樹立更好的榜樣。省內其他地方的人到濟南,沒有多少陌生感,常常說“濟南應該更好”,這種愿景非常普遍。
作為沿海經濟大省的省會,濟南在全國城市中的GDP排名不理想,落后感強烈,這對山東人尤其是濟南人而言是一個強烈的刺激。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1月公布的信息,就GDP排名而言,2018年,廣東省全國第1,省會廣州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4;江蘇省全國第2,省會南京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11;相較之下,濟南GDP8862億元(此處濟南GDP數據包含原萊蕪市)排名在全國城市中列第18位,與山東GDP全國第3的排名很不相稱。即便是近鄰,河南GDP全國排名第5,而省會鄭州以10200億元排在濟南前面。
山東省政協委員、民進山東省委秘書長王學愛曾表示:“濟南作為國家定位的區域中心城市,目前已被國家中心城市包圍,在地域半徑300至700公里范圍,東邊是兄弟城市青島,西邊是鄭州,北邊是北京、天津,南邊是上海、南京。對濟南而言,已經是身陷重圍。”
最大的問題在于,濟南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因為城市首位度不高,拉動帶動作用不強,嚴重影響山東中西部的崛起。山東的東中西在經濟發展上呈現由高到低的梯狀結構,東部沿海經濟較為發達,中西部發展相對滯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城市GDP數據顯示,山東東部的青島和煙臺分別是12561億元和8006億元,山東西部城市GDP則落后一大截,其中,聊城3348億元、菏澤3202億元、德州3380億元、濱州2787億元、泰安3721億元。青島作為經濟發展的龍頭,發展勢頭不錯,但距離山東中西部太遠,山東中西部發展急需核心城市帶動,濟南中部崛起是勢在必行。
有人說,山東的中西部差別就是中國中西部差別的“精縮版”,這個說法耐人尋味。早在2003年,山東就認識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山東的重要意義,明確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形成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跨越式趕上的新格局”。這一發展要求的提出,正是基于山東東西部之間的發展落差。現在山東沿海經濟發展較快,山東發展需要下大氣力突破的地域,依然聚焦在中西部。或者說,只有山東中西部崛起了,山東的全面小康建設才能真正破題,山東全域高水平的“均衡”發展才能真正形成。
當前,資源向大城市集聚是區域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必由之路,未來各省間的競爭,主要是城市群的競爭,或者說是核心城市的競爭,這已經被發展實踐所證明。山東中西部的發展靠濟南都市圈,濟南都市圈的發展關鍵看濟南,山東中西部發展的突破點正是濟南。如果說山東東部的發展靠青島和煙臺帶動的話,山東中西部發展則有賴于濟南的崛起,這是由濟南的位置決定的。
濟南位于山東中西部的中樞位置,在它的周圍,環繞著淄博、濱州、德州、聊城、泰安諸地市,俗稱“濟南都市圈”,濟南是這個都市圈的“圓心”,每一個地級市到濟南的車程大約都需要1個多小時。濟南在中西部的中樞位置,對山東中西部有著決定性意義。北京大學著名的區域規劃教授周一星主持編寫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認為,在山東區域空間結構中,濟南在其中兩條軸線中占據重要地位,即:青島-濰坊-淄博-濟南-聊城軸線和德州-濟南-泰安-濟寧-棗莊軸線。具體到濟南城市經濟區,周一星認為,其發展方向應為:積極發揮濟南政治、文化中心優勢和原有的產業基礎、交通和區位優勢,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壯大各級城市的實力,增強對其西部地區和北部地區輻射影響能力,積極拓展山東半島城市群的腹地。
從這個表述可以看出,濟南作為交通物流中樞,處于山東的“腰部”位置,對沿海青島煙臺的發展來說,擔當著拓展西部經濟腹地的重任,是溝通西部省份并發展壯大自我的橋梁。
尤其需要看到的是,在大力發展城鎮化的今天,濟南周邊的菏澤聊城德州泰安濱州諸市,農業人口占比仍然比較大,各地級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不足,青島則“遠水解不了近渴”,山東中西部能否崛起,關鍵還是看濟南。而且,從地域文化上講,菏澤聊城德州泰安濱州諸市認同感很強,這些周邊市人口在濟南務工有歷史的慣性。
無論從哪方面說,濟南在中部崛起,都是山東中西部發展的關鍵,是山東東中西平衡發展的關鍵,這也決定了濟南在山東發展全局中非同一般的戰略意義。
做大做強濟南,對彌補我國南北經濟差距也具有重要意義。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可以填補京津冀與長三角之間尚無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空白,構筑形成新的戰略支點,充分發揮山東作為沿黃河省區唯一沿海省份的優勢,打造黃河經濟帶,與京津冀經濟圈、長江經濟帶南北呼應,構建起我國最為活躍的經濟走廊,更好銜接南北兩大國家戰略;可以打造黃河中下游地區核心增長極,引領環渤海經濟區南翼加快發展,構筑新舊動能轉換有力、國際競爭優勢突出的區域發展高地。因此,北跨黃河,南越泰山,做強做大濟南,可謂適其時也。
原標題:望岳談|北跨黃河南越泰山,一座3000年古城的雄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