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2019-05-13 07:53:05
原則上只建一個工作群,非工作時間不發布工作信息,近日,珠海香洲區印發的為基層減負的工作措施引發熱議。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都有二十多個工作群,最多的超過六十個。群信息不回會被點名批評,工作信息轟炸更是讓人抓狂。對此,專家認為,要根據需要建群,不能搞“一刀切”。
工作群五花八門
不回復點名批評
劉文萱(化名)供職于濟南一國企,她仔細數了數,她的微信工作群有9個,QQ工作群有22個。這些群五花八門,有合同管理工作群、黨支部群、支部委員群、企業養老網上服務群、新媒體建設交流群、干部人事檔案工作群、HR系統管理群等等。
“很多QQ群和微信群是重合的,有時候通知在QQ群里下,有時候在微信群里下。”劉文萱抱怨,有的上級每人分工不同,每人建一個群,幾個人一塊下通知的時候,手機上的信息輪番轟炸,個別上級專挑下午五點半下班點下通知。“真的很想摔手機,但必須回復,否則群里就會點名批評。感覺太形式主義了,我的工作熱情就是這樣一點點磨沒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隨機采訪多位市民發現,像劉文萱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大多數人的工作群都在二十多個,最多的一位竟有六十多個工作群,各類信息應接不暇。工作群在便利了某些工作的同時,也給基層人員增加了新的負擔。
休息時間也要
時刻盯著手機
任職于濟南一中學的劉老師透露,她微信里有十多個工作群,包括學校的大學,還有初中部的群、所教學科的群、班級群、家長群等等,有些群還會出現交叉的情況,有時候下通知,她能同時在好幾個群收到。她說,平時學校教學工作文件一般都在QQ群傳送,而微信工作群則更多承擔了交流、溝通的作用,有一些微信群發送的信息無關主要工作,還會額外占用精力。“比如說會經常發一些宣傳學校的文章和鏈接,看到之后還得回復或者轉發。”
省城某居委會的基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內部工作群和對接街道辦事處的微信群有十多個,對接群眾的微信群也有十多個,加起來有三十多個微信群,群里信息有時太多,一旦忙活起來,不留意就可能錯過重要信息。此外,開了工作群后,也確實有時會增加他們的負擔。
“比如說整治轄區環境的時候,區里面拉了一個工作群,有的社區就傳了幾張圖片,發了些材料,其他的社區就會感到壓力,后來大家都往上傳,這就變相多增加了一層工作負擔。”
此外,基層工作人員還反映,有時在休息時,工作群里的信息也響個不停。“接到通知就得干活,加班倒也沒問題,就是會給我們很大的心理壓力,神經時刻繃緊了,經常看看手機。”
為提供溝通效率
不得不建立小群
在不少受訪者因工作群大吐苦水時,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一定量的工作群有必要存在。
濟南一所高中英語教師王先生介紹,他也有十來個工作群。不同群布置的任務不一樣,有幾個活躍度非常高,到了晚上,王先生本想多花時間陪兩個年幼的孩子,卻不得不時刻盯著手機。
“盡管挺煩,但工作群也必須得有。”王先生分析,學生24小時在校,一旦有什么事,必須緊急回復、下通知,不能屏蔽。學生在學校不讓用手機,家長要聯系孩子也得通過老師,必須時刻關注群里動向。
從事UI設計、供職于某私企,擁有12個工作群的張女士則很淡定。她認為多個工作群在所難免,工作時傳輸文件針對人群不同,必然會有不同的群。“不重要的群,里邊說話我一般不回。有事同事會口頭跟我說。”張女士笑著說。
省城一街道辦事處的一名基層工作人員介紹,他的微信工作群里光街道上的就有八個,區里面的也有四五個,他認為,基層工作本來就繁雜,有些具體的工作不適合在大群里說,這時候建立小群是非常有必要的,溝通起來效率也很高。“主要還是要看你的實際工作需求,如果只建一個大群,那肯定不太現實。”
專家分析:
建群根據需要來
不能搞“一刀切”
對于建多個微信群究竟是利是弊,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馬廣海認為無法一概而論,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也不能搞“一刀切”。
“工作群本身只是一個工具,是否有必要建取決于實質工作部門本身的職能。如果工作需要,該建也得建。”馬廣海分析,一個單位有很多部門,各部門職能不同,發布的信息也不一樣。如果一個一萬人的單位只有一個工作群,信息太多太雜反而不利于信息接收而影響工作。
對于下班后是否禁止發工作信息,馬廣海認為,即使是同一個工作部門里,不同崗位的人工作時間可能不同,工作時間并不好界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 范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